自從先生傷了腰后,外出旅行的計劃皆按下了暫停鍵。都說傷筋動骨100天,那就是說,三個月都甭想出遠門了。<br><br> 不出門的日子,有些無聊。好在我家離吾悅廣場很近,我便成了星軼電影院的???。 對看電影的偏好源自于小時候。那是因為媽媽喜歡看電影,就會常常帶著我們姐妹去電影院。六十年代初至WG前,正是我們國家電影大發(fā)展的時期,影片種類各異,真可謂百花齊放,競相爭艷?。<div><br></div><div> 有戰(zhàn)爭片《南征北戰(zhàn)》、《上甘嶺》《紅日》等;有諜戰(zhàn)片《鐵道衛(wèi)士》、《國慶十點鐘》、《古剎鐘聲》;有歷史片《桃花扇》、《甲午風(fēng)云》、《林則徐》;有動畫片《寶葫蘆的秘密》、《大鬧天空》、《馬良神筆》;有喜劇片《大李老李和小李》、《今天我休息》、《哥倆好》,有戲曲電影片《天仙配》、《紅樓夢》、《追魚》;有歌劇電影片《紅珊瑚》、《劉三姐》、《洪湖赤衛(wèi)隊》;有兒童片《小鈴鐺》、《雞毛信》、《小兵張嘎》等等,看了不下百部。<br></div> 如今報出這些影片如數(shù)家珍,它們是我孩童時期成長的快樂源泉。在WG期間,革命樣板戲《紅燈記》、《沙家浜》等和電影《春苗》、《決裂》、《青松嶺》、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等,它們同樣也伴隨著我們長大成人。 在成家立業(yè)后的日子里,電影仍未從自己身邊遠去??梢哉f電影就是我人生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br><br> 如今手機成了成人的玩具,功能應(yīng)有盡有,好像許多的觀眾都放棄了去電影院觀影的這種媒介,影院有些邊緣化了。除了個別如《哪吒2》、《戰(zhàn)狼》等等一些電影觀眾爆滿外,其余電影場次都比較冷落,觀眾稀少的可憐。<br><br> 但是我對去影院觀影仍是執(zhí)迷不悟。如今看片子方便,打開支付寶,點擊淘漂漂,選擇自己喜歡看的電影、日期、場次和座位就ok了。這種便捷性,馬上成了我閑在家里不可不去的選擇。<br> 近期看的動畫影片《貓貓的奇幻漂流》,仿佛打開了我的天窗,令我眼界大開。甚至讓我為它看了兩遍,先生都取笑我說看動畫片的狂迷。事實上這兩場的觀眾合計也沒超過10人。<br><br> 該影片只是反映了一只孤獨的小貓在遇到毀滅性洪水來臨時,與其他動物共同求生的故事。故事情結(jié)很簡單,但它卻很吸引我。<br> 首先它是一場非常安靜的影片,從頭至尾都無對白,就是憑著出色的視覺表現(xiàn)來吸引觀眾,依靠動物們的互動表現(xiàn)和自然環(huán)境的幀幀畫面來傳達情感和主題。<br><br> 動畫影片的動物用手繪水彩的形象,線條簡單,頗有韻味,并不強調(diào)毛發(fā)的逼真。但在對動畫動物的各種性情和特點上,卻發(fā)揮的淋漓盡致,表現(xiàn)的栩栩如生。如貓貓在性格上的封閉、謹(jǐn)慎與敏感,水豚的愛睡覺,金毛狗的憨傻善良,狐猴的“收集癖”等等,刻畫的非常細膩。<br> 影片展現(xiàn)的背景場景逼真,譬如草木森林、水上水下、水波蕩漾、樹影婆娑等等極具美感;而洪水巨浪,風(fēng)暴席卷等等卻又陰郁的令人恐怖。動物跑動的動作流暢自然,鏡頭的運用可以360旋轉(zhuǎn),動物的叫聲皆為真實的聲音。這些與以往我們看到的動畫片截然不同,它把美術(shù)的屬性和電影的屬性融合的非常好。<br> 漂在水面上的孤船、不斷加入的動物,就是把《貓貓的奇幻漂流》的主題落在了友情、陪伴與合作上,使得這部動畫片的基調(diào)非常溫暖,可以說是一部很治愈的影片。<br> 電影結(jié)尾當(dāng)洪水再次來臨時,四只小動物看著自己的倒影,最后定格了。何去何從沒有結(jié)論,讓觀眾去發(fā)揮想象的空間,由觀眾去回答。這就是影片的內(nèi)涵所在。<br> 在影院觀影對我來說是一種精神情結(jié),是一種汲取,也是一種賞閱。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比起文字效果來更富有身臨其境的感受。<div><br></div><div> 通過觀影,既能得到心理層面的提升,擴展認知與視野,還能提供情緒價值和娛樂價值。</div><div><br></div><div> 所以我覺得除了要欣賞大自然的山河百川外,也要去欣賞人類主觀通過多元的藝術(shù)價值體系傳遞給我們的真善美,電影只是其中的一種元素,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