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早,從珠海驅車前往中山。</p> <p class="ql-block">珠海緊鄰中山,從所住酒店到翠亨村不到1小時。</p> <p class="ql-block">(一)翠亨村</p><p class="ql-block">翠亨村原名蔡坑村,三面環(huán)山,東朝大海,發(fā)源自五桂山脈的蘭溪在村邊蜿蜒流過,后因附近山林青翠,故改名翠亨村。這里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故鄉(xiāng),保存了豐富的地區(qū)歷史、文化、鄉(xiāng)土建筑、鄉(xiāng)村建設的歷史遺存。2007年5月翠亨村被評選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評為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p><p class="ql-block">——摘自翠亨村說明牌</p> <p class="ql-block">生蠔殼做的圍墻,看著很稀奇??。</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藥材鋪。</p> <p class="ql-block">警示鐘,為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而鑄,上書“共進大同”。</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紀念館,村里最大最新的建筑,閉館。</p> <p class="ql-block">大樹后的紅色小樓就是游人們必去“朝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出生的祖屋舊址。</p><p class="ql-block">這里原有一間寬4米,長8米的房屋。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在此屋出生。1913年后,孫家將此屋拆除。</p><p class="ql-block">——摘自說明牌</p> <p class="ql-block">前門進,后門出,屋內不能照相,各式陳設簡單樸實。</p> <p class="ql-block">此建筑的說明牌上書“富有家庭”,</p><p class="ql-block">此為仿建翠享村“朝議第”楊宅的部分建筑。楊家以外洋貿易致富,向朝廷捐納獲得官銜,并占有村中大部分土地,是村中的富貴家庭。</p><p class="ql-block">——摘自翠亨村說明牌</p> <p class="ql-block">隨著人流,到處看看,南方的鄉(xiāng)土建筑很耐看??。</p> <p class="ql-block">新老建筑對比,具有視覺沖力。</p> <p class="ql-block">鐵冬青樹高大挺拔。</p> <p class="ql-block">游人太多,主要是旅行社的,也有學校組織的。</p> <p class="ql-block">凝視“天下為公”,就不枉來翠亨村了……。</p> <p class="ql-block">離開翠亨村,行車十幾公里進入中山市中心城區(qū)。</p> <p class="ql-block">(二)孫文西路步行街</p><p class="ql-block">孫文西路步行街位于中山市石岐區(qū),古稱迎恩街,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為紀念孫先生改稱為孫文路。1995年初,中山市政府重新規(guī)劃改造,1999年初正式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孫文西路旅游休閑街區(qū)入選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qū)名單》。 </p><p class="ql-block">——摘自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很遺憾,我們去時正遇到孫文西路大規(guī)模翻修整治,單邊通行。</p> <p class="ql-block">孫文西路兩旁的低層建筑風格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式風格建筑與嶺南騎樓建筑的混合,建筑學上稱為“南洋風格建筑”。騎樓建筑往往幾座或十余座毗連一起,形成參差錯落的連續(xù)界面效果,外觀統(tǒng)一。</p><p class="ql-block">——摘自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因為整修,這條步行街應該很熱鬧且頗具中西合璧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三)香山商業(yè)文化博物館</p><p class="ql-block">香山商業(yè)文化博物館屬于專題博物館,位于孫文西路步行街,其館址為20世紀40年代的石岐鎮(zhèn)總商會舊址,隸屬于中山市博物館,是其分館之一。博物館2006年建成并開放。</p><p class="ql-block">——摘編自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中山古稱香山,縣城石岐,是以商業(yè)為市的典型城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規(guī)模不大,但很有意思,瀏覽一下,對過去的香山縣,今天的中山市可以有一個概略了解。</p><p class="ql-block">一樓大廳的5人塑像:鄭觀應、唐廷樞、徐潤、馬應彪、郭樂,個個在商界都是大名鼎鼎,晚清“四大買辦”在5人中占三位。</p><p class="ql-block">中:鄭觀應(1842年—1921年),香山縣(今中山市)人。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啟蒙思想家,也是實業(yè)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和愛國者。他和唐廷樞、徐潤、席正甫并稱為晚清“四大買辦”。</p><p class="ql-block">左一:唐廷樞(1832年-1892年),香山縣唐家村(今珠海市唐家灣鎮(zhèn))人。中國第一位近代企業(yè)家,著名的民族實業(yè)家和慈善家,中國近代工業(yè)化先驅,中國近代工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之一,清代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左二:徐潤(1838年—1911年),香山縣北嶺鄉(xiāng)人(今珠海市北嶺村),近代中國著名的買辦、商人、民族實業(yè)家。</p><p class="ql-block">右一:馬應彪(1864年—1944年),香山縣(今中山市)人,先施百貨公司創(chuàng)建者。中國第一家現(xiàn)代百貨公司創(chuàng)始人,中國百貨業(yè)的先驅人物。</p><p class="ql-block">右二:郭樂(1874年—1956年),香山縣(今中山市)人。早年在澳洲、斐濟等地謀生,先后在香港創(chuàng)辦了永安百貨公司,在上海創(chuàng)辦永安公司,后又創(chuàng)辦了上海永安紡織公司,是具有紡,織、印、染全能的全國大型紡織工業(yè)。</p><p class="ql-block">——摘編自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一樓主要展示香山商脈,香山從農業(yè)經濟向商業(yè)經濟的轉變。</p><p class="ql-block">有當年石歧街道場景。</p> <p class="ql-block">有少量實物展示。</p> <p class="ql-block">麻紗襪的包裝盒。</p> <p class="ql-block">當年茶樓的食譜。</p> <p class="ql-block">二樓展示的是“年畫里的中國”。</p> <p class="ql-block">三樓主要展示近代商業(yè)思想和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中的香山籍買辦。</p><p class="ql-block">香山人長于經商,善于思考,于日常商業(yè)實踐之中,見微知著?!俺鯇W商戰(zhàn)于外人,繼則與外人商戰(zhàn)”之鄭觀應,著書立說,提出“商戰(zhàn)”口號,呼吁育商保商,發(fā)展工商,建立商學;孫中山亦提出“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發(fā)展交通和工商實業(yè)之思想主張。他們與四大百貨公司創(chuàng)始人馬應彪、郭樂、李敏周、蔡昌等之思想</p><p class="ql-block">和實踐,推動了中山乃至中國商業(yè)的近代化。</p><p class="ql-block">——摘自博物館三樓前言</p> <p class="ql-block">據(jù)統(tǒng)計,1830年—1900年的70年內,上海、香港、廣州、天津、漢口、九江各埠四家英國洋行買辦中,廣東人占十分之九,而香山人數(shù)更加突出。</p><p class="ql-block">——摘自博物館說明牌</p><p class="ql-block">下圖為香山籍商人主要人物一覽表,右邊是1854年耶魯大學畢業(yè)時的容閎。</p><p class="ql-block">容閎1828年—1912年),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zhèn))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容閎是第一個畢業(yè)于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是中國留學生事業(yè)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p><p class="ql-block">在清末洋務運動中,容閎促成并且經歷了兩件大事:一是參與創(chuàng)建了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上海江南機器制造總局;二是組織了第一批官費留美幼童。</p><p class="ql-block">在中國近代西學東漸、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容閎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p><p class="ql-block">——摘編自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1862年,容閎在安慶首次與曾國藩晤談,雙方產生好感并彼此信任。1863年9月,他受曾國藩委派去美國購買機器。</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商業(yè)思想與實踐。</p> <p class="ql-block">根據(jù)孫中山的建國方略繪制的建國方略圖。</p> <p class="ql-block">盛宣懷1908年赴日本考察時的日記。</p> <p class="ql-block">光緒帝讀了下圖這個版本的《盛世危言》后嘉嘆不已,命總理衙門印2000部發(fā)給大臣閱看。</p> <p class="ql-block">中國買辦收入及支出統(tǒng)計表。</p> <p class="ql-block">香山買辦的經濟和生活狀況介紹。</p><p class="ql-block">買辦職責:招攬業(yè)務、墊付資本、金銀出納事務、管理中國員工。</p><p class="ql-block">買辦收入來源:薪水+傭金+利潤+雜項。</p><p class="ql-block">——摘自博物館說明牌</p> <p class="ql-block">買辦家的客廳一角。</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三樓天庭。</p> <p class="ql-block">部分實物展示。</p> <p class="ql-block">中山是珠三角著名僑鄉(xiāng)。僑商海外創(chuàng)業(yè),回國回鄉(xiāng)投資興辦實業(yè)、振興商務者眾。澳洲香山華僑回國后,相繼創(chuàng)辦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貨公司,率先引進國外百貨業(yè)之經營模式,管理經驗,各國商品,開創(chuàng)中國現(xiàn)代百貨業(yè)之先河,推動了中國百貨業(yè)的現(xiàn)代化。</p><p class="ql-block">——摘自博物館說明牌</p> <p class="ql-block">洋盤得很??。</p> <p class="ql-block">20世紀40年代的石歧與今日中山。</p><p class="ql-block">中山,古稱香山,在古代為孤懸于珠江口外伶仃洋的島嶼,“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宋朝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也因盛產沉香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民國十四年(1925年),為紀念去世的孫中山,改稱“中山”。</p><p class="ql-block">——摘編自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3月中旬,南國早已是春意盎然,廣州掠影,順德停留,經過中山,最后在珠海流連忘返。</p><p class="ql-block">這里面向大海,是敞開胸懷、融入世界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再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