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1一過,廣東的天氣變熱,與寒冷劃清界限了。從四月底開始中國最美小鳥蜂虎陸續(xù)進駐廣東,在粵西的湛江、電白以栗喉蜂虎為主,而廣州從化的良口和呂田以藍喉蜂虎為主。</p><p class="ql-block"> 藍喉蜂虎喜歡綠水青山,以蜜蜂為主食,在光禿的陡坡上啄洞建窩。它們成對活動為主,偶可見到小群活動,一起捉蜂覓食。它們有領(lǐng)地意識,有時會打架,怕人,稍靠近,立即飛走。</p> <p class="ql-block"> 藍喉蜂虎 (英文名:Blue-throated Bee-eater,學名:Merops viridis),是佛法僧目蜂虎科蜂虎屬的鳥類。色彩斑斕,最顯著的特征是藍色的喉嚨,分布于東南亞的亞熱帶或熱帶地區(qū),包括中國南部、泰國南部、印度支那半島部分地區(qū)至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和納土納群島北部。該物種被納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保護級別為國保二級。</p> <p class="ql-block"> 藍喉蜂虎前額、頭頂、枕、后頸和上背深栗色,下背藍綠色,腰天藍色,尾藍色,中央尾羽延長,突出約65毫米;肩和翅綠色,內(nèi)側(cè)飛羽藍色,貫眼紋黑色,到眼后變寬。頦、喉和頸側(cè)藍色,胸和上腹綠色,腹淡綠色,尾下覆羽淡藍色。</p><p class="ql-block"> 幼鳥似成鳥,但頭頂、枕和上背為暗綠色,中央尾羽不延長。</p><p class="ql-block"> 一般情況下,雄鳥體型稍小,顯苗條。</p> <p class="ql-block"> 藍喉蜂虎棲息于沿海低洼地帶的開闊原野及林地,繁殖季節(jié)聚集于多沙地帶。它們較少飛行或滑翔,偏好停留在棲木上等待過往昆蟲。有時從水面或地面捕食昆蟲。飲食主要包括蜜蜂數(shù)量占大比例的昆蟲,如黃蜂、蒼蠅、甲蟲和蝽象,偶爾也會食用大型昆蟲,如長達42毫米的昆蟲。在馬來西亞的檳城島,藍喉蜂虎帶到巢中的昆蟲有90%是大型蜻蜓。它們還會在叢林火災附近聚集,以捕食逃逸的昆蟲,或在白蟻和螞蟻的孵化期捕食昆蟲,有時甚至懸停在植被上方捕食尚未起飛的昆蟲。藍喉蜂虎能夠跟隨快速移動的熱帶風暴前行,可能為了利用風暴帶來的昆蟲資源。 </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國城鎮(zhèn)化建設(shè)的推進,鄉(xiāng)村電纜電線網(wǎng)絡(luò)遍布農(nóng)村各個角落,因此舉頭所見藍喉蜂虎常常就站在電線上,它們在守候著,待飛過的蜜蜂和昆蟲,立即撲過去,有時只快速伸嘴就能捉到昆蟲。</p> <p class="ql-block"> 藍喉蜂虎繁殖期5-7月,營巢于地洞中,每窩產(chǎn)卵4枚。</p><p class="ql-block"> 在呂田見藍喉蜂虎建窩時,雄雌鳥輪流挖洞,在竹子上踩背。</p> <p class="ql-block"> 藍喉蜂虎分布于中國南部(包括海南)、泰國南部、印度支那半島(除老撾大部分地區(qū))、南至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和納土納群島北部。在中國大陸,藍喉蜂虎夏季訪問中國南方和印度支那半島大部分地區(qū),部分個體在泰國南部和馬來半島局部遷徙。</p><p class="ql-block"> 在從化藍喉蜂虎一般是4月下旬開始遷入,尋找合適建窩點,5月中下旬育雛,秋天飛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