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家國情懷鑒

師嫣

<p class="ql-block">  去年秋天,當(dāng)我再訪巴黎拉德芳斯時,發(fā)現(xiàn)有一尊醒目的“無腦人”青銅雕像立在樓宇間。此行擬走盧瓦爾河谷去拜訪那些城堡,本打算以這里的“新凱旋門”為起點,沒想到卻出現(xiàn)了一個沒腦子的人,讓我有些詫異和發(fā)怵。</p><p class="ql-block"> 因為,那青銅像“無腦”便也罷了,偏偏還作閉目沉思狀!<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廝</span>雖然還失去了手臂,但卻有著強壯的大長腿!他是誰?是什么提示呢?該不會像我一樣,是一個喜歡四路里亂竄溜達(dá),且因“無腦”而用腳思考,時不時胡思亂想的家伙吧?!</p><p class="ql-block"> 對我而言,出門走走,與其說是走到詩畫中,倒不如說是走進(jìn)故事里。試著用網(wǎng)絡(luò)時代圖文相濟的方式進(jìn)行一回當(dāng)代敘事,該不會是“瞎耽誤功夫”吧?</p><p class="ql-block"> 這是因為:說圖,是“有圖有真相”,對所見所聞用畫面語言進(jìn)行整體性的空間描述、展現(xiàn)與刻畫。說文,則“喜怒笑罵皆是文章”,對所思所想用文字語言進(jìn)行時間演變的解讀、闡釋和探討。有圖,即可借題發(fā)揮,有文,則可追溯過往。<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果說畫面是拍下“共時態(tài)”的系統(tǒng)印象,那么碼字則是“歷時態(tài)”的過程追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篇不用“輯”、“冊”、“篇”等,用了一個“鑒”,并非要玩兒上一把系統(tǒng)與過程“二元對立”建構(gòu)的哲學(xué)思辨,而是此篇命題下的那些圖,會引導(dǎo)出零零碎碎的歷史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 不怪別的,怪就怪我“無腦”地選擇了“家國情懷”這個命題!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東游西蕩的路人甲,“你懂什么”?然一時興起,偏偏就說上幾句,那天不會塌下來吧?!</p> <p class="ql-block">  翻過比利牛斯山,飛過地中海,腰酸腿疼地一路行來。當(dāng)走到意大利南部的龐貝古城,發(fā)現(xiàn)那里也有一尊斷臂銅像。但是,那個健全的頭顱低垂著,只是帶著些憂傷,呆呆地看著角落里那根殘破的羅馬柱!</p><p class="ql-block"> 他為什么憂傷呢?</p><p class="ql-block"> 維蘇威火山劇烈的噴發(fā),幾乎在一瞬間就摧毀掩埋了他的龐貝!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可能還是爆炸的火焰,遮天蔽日的煙塵和讓人心悸的慘叫……眼前是:家沒了,城沒了,國也沒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情懷,是存乎于心,無法用話語表達(dá)某種感情的心境、情緒和胸懷。那么,所謂“家國情懷”,則可能在兩千年前這樣的場景中浮現(xiàn)出來。</p> <p class="ql-block">  寫一則關(guān)于家國情懷的文字,是我2018年去歐洲暢游數(shù)十個小鎮(zhèn)那時冒出來的,已經(jīng)有好幾年了。這個“鑒”,不是那“正衣冠”而讓人敏感的明鏡,只是一種相當(dāng)隨意的比較。比較是認(rèn)識論最有效最能深入的方法論,比較是能給人帶來快樂的,比如,“吾與城北徐公,孰美?”</p><p class="ql-block"> 應(yīng)當(dāng)說,對家與國形成過程的歷史脈絡(luò)作一點比較,對認(rèn)知還是有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格物致知”那個“格”,恐怕已將“比較”納入“致知”的題中應(yīng)有之意。</span>尤其是家國情懷的深邃含義,<span style="font-size:18px;">包括我在內(nèi)的</span>大多數(shù)人都是模糊的,沒較真兒想過似是而非的。比較,可以是一種鑒別,還是一種時空的縱深!</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我只是邊走邊看,拾起途中的一些畫面和思維碎片排列成行,在比較中信口開河地發(fā)點感慨而已。</p><p class="ql-block"> 遠(yuǎn)方天際的海灘上,一座城堡隱隱出現(xiàn),我的話題就從這城堡開始罷!</p> <p class="ql-block">  遠(yuǎn)望過去,這座突兀的城堡,位于英吉利海峽法國一側(cè)的一座小孤山上。這座海拔僅僅80米高的圣米歇爾山,是天主教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岡之外的第三大圣地。座落在一片極其開闊又極為平坦的海灘上,即在二戰(zhàn)中盟軍登陸那名震天下的諾曼底海灘范圍內(nèi)。</p><p class="ql-block"> 登上城堡極目遠(yuǎn)眺,海灘平坦到漲潮而來的海水,沒有激起一朵浪花,只是以一條弧形擴張的白線,緩緩地向米歇爾城堡圍了過來,使之成為一個小島!</p><p class="ql-block"> 圣米歇爾山上有一千年以來,經(jīng)多次精心修建的修道院和大教堂,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為天使娃娃們的老大——圣米歇爾建造的。這</span>是一座用杰出技巧與精湛藝術(shù),借助獨特的天然環(huán)境相結(jié)合的神圣建筑,在基督教徒的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因此,這座城堡關(guān)乎信仰,與家與國與情懷,似乎沒有太多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p> <p class="ql-block">  但作為城堡,它絕對是獨特的,雄偉的,美得“一塌糊涂”的。</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入夜之后,潮水退去,弄出“忽聞海上有仙山”的大境界。修道院那層層疊疊羅馬式建筑和大教堂巴洛克風(fēng)格的尖塔,映襯在流云緩緩飄飛的夜空中。讓人想到或許是大天使相助,使之成為了唯一聳立在大海邊,并用那些古老建筑完全包裹住山巒的標(biāo)志性的世界著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當(dāng)然,這里不會上演“攻進(jìn)城來”,或“殺出城去”的中國式活劇。</span></p> <p class="ql-block">  真正走進(jìn)話題,還是視野中這個有王者氣派的香波城堡。</p><p class="ql-block"> 它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盧瓦爾河谷所有城堡中最宏偉也是最大最美的一座。法國人稱香波城堡與舍農(nóng)索城堡為法國古堡群的一王一后。當(dāng)然不僅僅因為它的氣派,事實上,法國的皇家與貴族王室,建起香波城堡的宮殿來度假狩獵,已經(jīng)有500多年的歷史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如果類比,它有些像承德避暑山莊。沒后者占地大,但歷史卻悠久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當(dāng)然,這座美麗的城堡說小也不小了!倒底是皇家行宮宅院,它與周圍的森林、河道、村鎮(zhèn)共同組成了占地達(dá)5440公頃的當(dāng)今尚博爾國家公園,僅僅圍墻就長達(dá)32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519年,年輕的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下令修建,直到路易十四統(tǒng)治時期才最終完工。比1420年北京明朝故宮那些金碧輝煌的大屋頂小了一百多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從科松河邊綠草茵茵的大花園望過去,聳立的365座煙囪、雕刻柱頭與鐘樓尖塔鱗次櫛比,典雅莊重。與其說它是城堡,倒不如說是一座精美的皇家宮殿。在建筑內(nèi)部,有據(jù)說受到達(dá)·芬奇啟發(fā)的著名雙螺旋樓梯,一座旋梯上上下下被分割隔離便可視而不見;莫里哀的喜劇《貴人迷》也是在香波城堡中誕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但是,作為城堡之“堡”,卻沒有發(fā)現(xiàn)防衛(wèi)戍守的蛛絲馬跡,也不見甲冑刀劍之類兵噐的陳列。</span></p> <p class="ql-block">  這種“不設(shè)防”的格局,與中國皇室不大相同,與圣米歇爾城堡也不一樣。圣米歇爾依靠的是圣天使威攝和戰(zhàn)無不勝信仰的強大力量,而香波城堡呢?</p><p class="ql-block"> 難道是無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或者附近另有軍隊駐扎?</p><p class="ql-block"> 回首一瞥,香波城堡在藍(lán)天白云下悄悄地美著,毫不答理我心中的追問!</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天返回巴黎去參觀羅丹博物館,想想已經(jīng)趕不上了,索性安排在盧瓦爾河畔的圣盧瓦鎮(zhèn)下榻。日落時分,寧靜的小鎮(zhèn)極美。</p><p class="ql-block"> 上帝原諒我的孤陋寡聞,<span style="font-size:18px;">已經(jīng)是三赴法國的2018年,</span>在這潺潺流淌的河邊,我才知道這條盧瓦爾河是法國的第一長河,也是法國的母親河!而且,在長達(dá)上千公里的河岸上,還散布著數(shù)百座風(fēng)格各異的古老城堡!</p><p class="ql-block"> 老天!原野,小河,森林之間的城堡啊……這不就是兒時讀過的那些童話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子與公主們,上演愛恨情仇大戲</span>的地方嗎?尤其是后來偶讀歐洲古代史,知道中世紀(jì)歐洲的原野上,曾星羅棋布地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城邦國家。一個城堡及其周邊就是一個小小的王國,國與國之間發(fā)生爭斗是常有的事。于是,王子與公主聯(lián)姻的故事也就在“合縱連橫”中高頻出現(xiàn)。</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此王非彼王,相對于中國皇帝最多是十多個,幾十個王子公主相比,這片原野上的王子公主數(shù)量多到驚人!雖然他們或許只能算是“地主”大院的少爺和小姐,但卻多出了一份極具蠱惑力的異域“王室”的浪漫。</p><p class="ql-block"> 于是,這幾年來,沿著盧瓦爾河,尋訪幾處城堡進(jìn)去看看,就成了心中揮之不去的愿望。這可不是“將身一比”,試一把白馬王子尋覓美麗公主的代入感,而是想看看那些“家”,抑或還有那個“國”!</p> <p class="ql-block">  一旦有如此心病,往往就極易墮入暇想與回憶。其實這些年來,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已經(jīng)</span>拜訪過很多城堡,從獵奇過渡到“睹物思人”。一座又一座城堡中,生活在那些奢華多彩房間的人,哪怕他們不是王子與公主,城堡中那些人同樣不缺乏童話般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這只能在一個又一個房間的陳列中想象,還可在城堡外遠(yuǎn)望著,然后,再把他們放進(jìn)久遠(yuǎn)年代的故事中。</p><p class="ql-block"> 像這座馳名天下的新天鵝堡,是天下所有城堡中最具“堡”之特征也是最美最具氣魄的一座。所謂“堡”的釋義,指的是具有軍事防御功能的堅固建筑;或者是土石壘出的小城。而新天鵝堡作為巴伐利亞王國路德維希二世的居所,既不是小城,也沒什么軍事防御,它只是窮盡主人的審美想像,在阿爾卑斯山腳一個小山頭上,把“家”修成“堡”罷了!</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此堡也美成了童話,既因茜茜公主送的白瓷天鵝而得名,又因瓦格納歌劇和芭蕾《睡美人》背景而聲名遠(yuǎn)揚,成了中國朋友們不容錯過的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  德國是一個城堡眾多的國度,多到一些城市都稱為“堡”,像漢堡、紐倫堡、海德堡之類。沿萊茵河而下,兩岸山頭水邊也星羅棋布地點綴著眾多美麗城堡,曾是中世紀(jì)城邦小國最密集的地區(qū)。</p><p class="ql-block"> 像這座阿爾卑斯山谷中的伯格埃爾茲城堡,是一座修建于700多年前中世紀(jì)的古堡。雖尋到這里打卡的人不多,顯然,相比“新”天鵝堡,則更有“古堡”的歷史蒼桑感和傳奇感!</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城堡不僅僅出現(xiàn)在法、德兩國,也遍布整個歐洲。</p><p class="ql-block"> 從斯堪的納維亞的厄勒海峽渡海而來,很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丹麥海邊有一座哈姆雷特王子城堡,它和哥本哈根海中那個美人魚銅像一起,被莎翁和安徒生們一把編織到童話王國中去了。</p><p class="ql-block"> 王子與公主算是齊活了!但家國情懷呢?是在兒時讀過的童話里中了邪?還是因為這些城堡引發(fā)了憧憬的心結(jié)?</p> <p class="ql-block">  在意大利北部的多洛米蒂山中,也有著不少神秘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  它們就寂寞無聲地藏在山中,還順帶藏起它們那不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而在羅馬市中心,那座圣天使城堡卻游人如織。它好像不在童話中,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奔王子公主而去的,沒有他們也罷!</p><p class="ql-block"> 這座位于臺伯河畔的圣天使城堡,<span style="font-size:18px;">近兩千年來,</span>曾經(jīng)歷了由陵墓到城堡華麗轉(zhuǎn)身。同為天使們的城堡,它不僅<span style="font-size:18px;">比諾曼底那個圣米歇爾城堡的</span>歷史更悠久,而且城堡曾先后作為抵御西哥特人和東哥德人入侵的要塞以及監(jiān)獄,直至被改建成一座宏偉的教皇宮殿。因此,城堡底層的石砌厚度超過一米,作為冷兵器時代軍事防御的“堡”,它絕對是名符其實的。</p> <p class="ql-block">  而在意大利南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濱“重歸</span>蘇蓮?fù)小?,也能見到這樣純粹的堡壘。</p> <p class="ql-block">  即使在巴爾干半島這樣的小山頭上,也能見到這樣的“螺絲堡”。別看那城垣有些單薄,若有人持冷兵器的刀槍劍戟攻來,那高高在上的螺絲殼里絕對會丟出一句話:你奈我何?</p><p class="ql-block"> 但是,這樣的堡壘恐怕當(dāng)年只有駐軍在防守,很難想像它是人們的家園,顯然不是“城堡”二字的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  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西班牙也是城堡會萃之地。像葡萄牙的佩納宮,就顯然是一座城堡!它是哥德式、文藝復(fù)興式、摩爾式、曼努埃爾式等多種風(fēng)格建筑堆在山頭的國王行宮。</p><p class="ql-block"> 它竣工于1885年,但早在15世紀(jì),摩爾人就在這里筑起了城墻。</p> <p class="ql-block">  遠(yuǎn)遠(yuǎn)望過去,山頭殘存的一小段城墻,很像中國的長城和烽火臺。</p><p class="ql-block"> 有了這樣的城墻,實際上“堡”的意味開始淡化,而“城”的雛形則開始顯現(xiàn)。拜倫把這里喻為伊甸園,一位英國作家甚至稱這里是“地球上最成功的一處人居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  這樣由“城堡”演化為“城”的地方,在歐洲也不少。像西班牙的塞哥維亞城堡,就在舊城中。</p> <p class="ql-block">  蘇格蘭首府的愛丁堡,也早就在“圍城”中。</p> <p class="ql-block">  這樣的圍城,基本上已失去了“城堡”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  在克羅地亞杜比羅夫尼克的亞德里亞海邊,壁立的高墻看上去也像一個巍峨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  而登上高處俯瞰,卻是一座城池。</p> <p class="ql-block">  顯然,“堡”與“城堡”再與“城”三者之間,有較大差異的規(guī)定性。但試圖較真兒去廓清,卻很“沙雕”!雖然是“城堡”被“沙雕”了,但搞笑的卻是遠(yuǎn)處<span style="font-size:18px;">漫步海邊沙灘的那個浪蕩的游人!</span></p> <p class="ql-block">  像遙遠(yuǎn)的安第斯山中那座馬丘比丘,即使石塊壘成也在山巔,卻分明是一座印加人的古城也非城堡。</p><p class="ql-block"> 潛意識中,我們是依據(jù)什么來判斷的呢?</p> <p class="ql-block">  位于南亞的印度也是一個古堡眾多的國度。像這座阿格拉城堡,也有類似長城的蜿蜒城墻與敵樓,然而,憑什么說它是城堡而不是一座城呢?</p> <p class="ql-block">  因此,2024年,盼了六年終于如愿以償?shù)爻尚辛?。趁著秋色正濃,從巴黎“無腦”銅像下出發(fā),沿著盧瓦爾河岸走上一段,逮幾個城堡看看究竟,不僅了卻了心愿,而且好玩兒也很有意思?!吧车瘛辈弧吧车瘛本筒蝗ス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拜訪的第一座城堡,是盧瓦爾河畔的昂熱城堡,這是一座有著太多故事的典型的中世紀(jì)古堡,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歷史上多次發(fā)生戰(zhàn)事而從未被外敵攻破過的堅固城堡。</span></p><p class="ql-block"> 中世紀(jì)末期的法國,正處于城邦國家的衰落時刻,雖然有了國王一統(tǒng)法蘭西,但各方諸侯卻在。有作戰(zhàn)實力再揀地勢險要處造座城堡,就是割據(jù)一方的王者。法蘭西國王惹不起,往往還會選一個<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奉送。</span></p><p class="ql-block"> 在昂熱城堡建成的八百多年里,古堡既有英法之間的拼斗,又有諸侯之間的廝殺??梢哉f,在法國乃至歐洲,再沒有一座城堡如此彰顯出“堡”的軍事防御功能。</p> <p class="ql-block">  如此堅固宏偉的城堡,除了富甲一方的王室貴族,不是商人農(nóng)夫們有那修建實力的。窮人們大多蝸居在城堡外,自會在童話的故事中想像城堡中的歲月。</p><p class="ql-block"> 普天之下,“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普遍真理。但凡人間,“羨慕嫉妒恨”總是有的,一恨,鬧不好沒準(zhǔn)兒哪天就有什么人揭竿而起了。因此,城堡首先得是那“堡”,得有防御功能。有它,“心安之處”才是吾家。</p> <p class="ql-block">  走進(jìn)城堡內(nèi),看到了當(dāng)年晚宴的溫馨場景。這是一個家,或者是有血緣親情的家族生活的日常。實際上,這樣的場景也給“堡、”“城堡”與“城”作出了某種界定。</p><p class="ql-block"> 作為“堡”,僅僅是有軍事防御功能的堡壘,除了作戰(zhàn)人員,不會有尋常人家入住;而作為“城”,則可容納眾多市民,乃至千家萬戶受到庇護(hù)。城堡呢?則是一個貴族豪門的家庭,修筑的具有某種防御防止入侵、用于度假狩獵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  事實上,登上城堡頂層的防御走廊往下望去,城堡外的昂熱小鎮(zhèn),居住著眾多的普通人家。</p> <p class="ql-block">  同樣是一個家,但他們過著完全不同于城堡內(nèi)的生活,連教堂也擠在這一堆民居中。無論如何,他們是被扔到城堡外了!</p><p class="ql-block"> 一個家,應(yīng)當(dāng)是聚居的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單元,同時,也是社會財富分配的基本單位。有些家靠利益維系,但更多的家是靠血脈親情的糾結(jié)。無論城堡其內(nèi),還是其外,情懷之“懷”,應(yīng)當(dāng)首先是對“家”的眷戀,那割不斷的情感存乎于心,是人們生活的寄托與歸宿。</p> <p class="ql-block">  靠近雪濃梭村的舍農(nóng)索城堡,還真有公主成為城堡主人的范兒。它以五孔廊橋橫跨在盧瓦爾河的支流謝爾河上,傍晚時分,這座盧瓦河谷最富浪漫氣質(zhì)的城堡,在夕陽的照耀下,更顯出別樣的纖巧柔情、精致秀麗的姿態(tài)以及它所散發(fā)出來的濃郁女性氣息。</p><p class="ql-block"> 女人持“家”,自然有百般柔情的審美追求,舍農(nóng)索城堡秀美如斯是注定了的。</p> <p class="ql-block">  在廊橋上的房間里,我居然看到了廚房墻上掛著紅辣椒串和豆夾,一下了有了“家”的氛圍。而在城堡周邊沿河溜達(dá),除了美,還感受到它的大!</p><p class="ql-block"> 說大,是它不僅圈進(jìn)了謝爾河長長的河段和沿河一大片茂密的森林,而且其領(lǐng)地之寬,感覺是隔離了人世。它不沾染小鎮(zhèn)的那種喧囂嘈雜,而以孤獨的幽靜,使這個“家”真的置身于童話中!</p> <p class="ql-block">  但是,真正“前不挨村,后不著店”的,還是藏在濃霧中的麗芙城堡。</p><p class="ql-block"> 麗芙城堡有兩個吸引人的閃光點!一是它那著名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二個花園,二是城堡內(nèi)貞德的房間,都是500多年前的歷史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后者,在英法百年戰(zhàn)爭末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為麗芙當(dāng)時出產(chǎn)良馬,</span>圣女貞德為了打奧爾良戰(zhàn)役來到麗芙城堡尋求戰(zhàn)馬,曾在城堡中小住過幾日。</p><p class="ql-block"> 芳草萋萋,似有珍珠在閃爍。濃霧淡淡的掩去了城堡,也掩去了那些久遠(yuǎn)的故事。沿盧瓦爾河一路走來,一個個城堡的房間用羊毛掛毯、壁畫和動物的標(biāo)本裝飾著,只見其“家”,不見其“國”,王子與公主的浪漫消失得無影無蹤,沒有任何中世紀(jì)城邦國家留下的痕跡。</p><p class="ql-block"> 難道我們只能從圣女貞德的騎士銅像上,去品味法式的“家國情懷”?</p> <p class="ql-block">  到麗芙城堡的日子,時值歐洲萬圣節(jié)來臨。城堡大門吊橋的壕溝邊和花園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南瓜。使這個城堡莊園平添了一些農(nóng)家氣息。</p><p class="ql-block"> 家園二字才浮上了心頭。</p> <p class="ql-block">  而城堡外的原野上,則零星地散布著一些真正的農(nóng)家!</p><p class="ql-block"> 城邦國家時期的王國之間的紛爭,并非都是攻打城堡而往往是領(lǐng)地之爭,騎士們的搏殺可能就在原野上對峙展開。而城堡沒有也不可能給這樣的人家提供任何庇護(hù)。</p> <p class="ql-block">  對王國的子民而言,當(dāng)然也是一種自生自滅的大自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家國情懷”?在這片法蘭西古老的原野上找不到依托的詮釋。</p> <p class="ql-block">  回首看中國,<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堡”為地名的小城小鎮(zhèn)乃至村落也不少,諸如“吳堡”、“郭家堡”、“十里堡”之類,從中原到江南也比比皆是。但這個或那個“堡”,早已尋覓不到“堡”的影子了,多的卻是城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然“城堡”不多,也并非不存在。</span>譬如贛南、閩南和粵東地區(qū),那些被稱為“大圍屋”的建筑,儼然就是中國式城堡,它們同樣是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古堡?。?lt;/p><p class="ql-block"> 從中國自一千多年前的“五胡入華”的亂世起,到五代十國,再到元兵席卷華夏、直至滿清入關(guān),北方外族入侵大規(guī)模的戰(zhàn)亂殺戮,使中原的不少家族不得不舉家遷徙,衣冠南渡,成為躱到這南嶺山脈中的“客家人”。因此,修筑大圍屋作為家園的歷史,迄今也有千年的了吧?</p> <p class="ql-block">  十分明顯,再小的圍屋城堡,也絕非一個家可為,而是有血緣乃至姻親關(guān)系的整個家族的居所。而且,“客家人”作為易受攻擊被搶掠的外來戶,還“抱團(tuán)取暖”地建起諸如“四菜一湯”的圍屋群落。</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圍屋,既有作為“堡”的防御功能,又能作為容納安頓一個個龐大家族的安居之地。說它們是中國“城堡”是名符其實的。</p> <p class="ql-block">  在中國北方的黃土地上,“城堡”則更多更典型些。</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三晉之地那些“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什么的,作為“城堡”還差點意思,畢竟還沒“堡”的模樣。但像這樣規(guī)模宏大的“湘峪古堡”、“郭峪古堡”乃至“皇城相府”,卻是如假包換的真正城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些被稱為“古堡”的圍城,建造歷史卻不久遠(yuǎn),多是明清及以后一兩百年間修建的,十分堅固且防御設(shè)施相當(dāng)完善。即使現(xiàn)代,沒有重型武器或者是空襲,也是很難攻克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晉地的這些中國古堡,要數(shù)湘峪古堡最美也最有城堡的意味。不僅城墻高大堅固,而且還構(gòu)筑了城墻內(nèi)立體防御通道和射擊窗口,被稱為“蜂窩城”。城外還有一條寬闊的護(hù)城河,給城堡增添了一片秀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而城堡內(nèi),居住著孫氏兄弟分枝散葉的龐大家族。除了家族那些一家一戶民居院落,大院中又建起高大的碉樓,城堡之大,還包容了幾條石頭小街。</p> <p class="ql-block">  至于“皇城相府”,是清代名相陳敬廷的私家府第。作為康熙皇帝的老師,這個“老家”不僅處處彰顯榮耀,而且依山修筑了內(nèi)外兩層墻垣,包容了數(shù)以百計的廳堂館舍、花園水榭、書齋學(xué)堂及家廟祠堂,是我見過最大的中國城堡家園。</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中國城堡不僅在山西。譬如,大山腳下布達(dá)拉宮難道不是一座城堡?</p> <p class="ql-block">  與歐洲那些古堡相比,這樣高大巍峨的城堡,可能已經(jīng)成為世界之最了!</p> <p class="ql-block">  來到七千多年舊石器時代的河姆渡遺址,一條“家”與“國”的歷史脈絡(luò)終于牽扯出來。</p><p class="ql-block"> 在遺址村落復(fù)原的草廬邊,拍下了一對母子倆有趣的一幕。這可能是人類最早“家”的復(fù)原。</p><p class="ql-block"> 且不管人是上帝取之亞當(dāng)夏娃之軀,還是女媧用泥捏出來的,在人類演變的時間軸上,從群居混沌到氏族公社再到部落,而后再演變?yōu)槊褡逶俳?,肉眼可見各位“老大”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先是氏族部落有了說一不二的“頭人”或酋長之類,后有民族國家一言九鼎的“諸侯”、”王爺”與貴為天子的“皇帝”們。而百姓之“家”,雖是社會結(jié)構(gòu)與社會生活的基本單元,卻被噤聲而被視為草芥任人宰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直至氏族部落行將解體的時候,一個后世敬仰的人物出現(xiàn)了:他就是為了治水解救天下黎民,不顧妻兒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他“以天下為己任”的表率,演釋了“家國情懷”最早的版本。然而,“家天下”也跟著他設(shè)計的夏王朝隨之而來。在大禹拉開的帷幕中,“國”,包括“家國情懷”開始有了一個最初的模式與雛形。</span></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歷史脈絡(luò)說明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它說明人類社會的演進(jìn)過程中,本是先有家后有國,而不是相反。而國,應(yīng)當(dāng)是一個社會系統(tǒng)的空間結(jié)構(gòu),在社會結(jié)構(gòu)要素的彼此作用和影響中它也在發(fā)生變化,直至在家與國的關(guān)系中,“國”占據(jù)了主宰的位置。于是,在空間軸上的倫理,逐漸演變?yōu)椤跋扔袊庞屑摇薄?lt;/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國最早的“城”之一,出現(xiàn)在河姆渡遺址不遠(yuǎn)處,一個晚了兩千年的“良諸文化”遺址。在這一時期,華夏大地像“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半坡文化”之類,星羅棋布地冒了出來。</p><p class="ql-block"> 人們在定居的村落開始筑“城”?!俺恰币馕吨氖牵骸皣?,開始亮相。</p> <p class="ql-block">  從某種意義上說,城,其實就是抱成團(tuán)的家。中國之城,最醒目的標(biāo)志就是城門,有時甚至稱之為“國門”。以中國式審美價值取向修建的城門,完全可以視為中國風(fēng)格和中國氣派的城堡。</p><p class="ql-block"> 世間萬物,并非什么都“好有一比”。譬如具象可比,抽象就難比;有序好比,無序就難比……等等,唯獨審美的主觀個性,是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沒法兒比!拿中國城樓<span style="font-size:18px;">與歐洲城堡去比美,</span>類似拿林妹妹去比蒙娜麗莎,十分的“沙雕”!還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好。別再費事兒去作“城北徐公”之問了。</p><p class="ql-block"> 西安正南的永寧門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城門樓,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隋朝。在明洪武年間經(jīng)過大規(guī)模修整,形成了闕樓、箭樓和正樓的三層<span style="font-size:18px;">嵌套</span>結(jié)構(gòu)。闕樓在外,箭樓在中,正樓在里。箭樓與正樓之間則形成了伏擊破門而入敵宼的甕城。如此獨特的堡壘之城,也是歐洲眾多城堡沒有的。</p> <p class="ql-block">  那種對稱大氣又不失典雅之美,常常讓我駐足于城門前久久凝望。</p><p class="ql-block"> 像這座通透的城門乃北宋都城汴梁的國門,走進(jìn)去,就走進(jìn)了“清明上河圖”那浩大的時空長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  像贛州的城門樓以及贛江上的浮橋,建于南宋。淪陷的中原有多少人家通過這座宋城隱入岒南,成為石圍城堡中的“客家”不得而知,但七八百年來,它卻一直俯瞰著城外浮橋上南來北往川流不息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  蜀中的昭化古城的歷史則更加久遠(yuǎn),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是古蜀道之一金牛道上的重要節(jié)點。</p> <p class="ql-block">  在偏關(guān)長城要塞殺虎口一側(cè),有這么一座雄峙在蒼頭河邊的右玉城,作為扼守西口的駐軍之地!貼著城墻根兒往上望去,巍巍頂立在藍(lán)天之下,那氣勢很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  而錢塘江的鹽官城樓,看上去就秀氣多了。錢江大潮和觀潮的熙熙人群,都擾動不了它的安份與清靜。</p> <p class="ql-block">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揚州舊城東關(guān)城樓,輕輕嘀咕著無賴就無賴,一動不動地貼在黑天鵝絨般的天幕上,與明月不棄不離的相守。</p> <p class="ql-block">  大運河畔的高郵古城,白月光下,三騎竟從城墻浮雕上破空而來,也把人引入暇想中。</p> <p class="ql-block">  甚至沿大運河的一些小鎮(zhèn),也存留下幾百年前的小小城樓。雖然其氣勢其輝煌遠(yuǎn)不如北京九門(現(xiàn)存前門),也比長沙七門(現(xiàn)存天心閣)小上一號,但到底是對城中黎民百姓家的一種護(hù)衛(wèi)姿態(tài)。</p> <p class="ql-block">  那么僅僅一個家族呢?</p><p class="ql-block"> 像河?xùn)|柳宅,即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的老家故居,同樣筑起秀氣的城樓!還原到與歐洲一家一堡那相似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因此,在中國式“家國情懷”的邏輯鏈上,“家”即是“城”,“城”或許就是“國”了!</p><p class="ql-block"> 在至今尚存的古城城樓中,對“家國情懷”最經(jīng)典的解讀,恐怕還是這個東昌府。它位于齊魯之地的大運河邊,即所謂“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的山東聊城。</p> <p class="ql-block">  登上聊城四方城池中心的光岳樓,憑窗望去,被百姓萬家簇?fù)碇某菢钦剂薈位。</p> <p class="ql-block">  再走近些眺望窗外,遠(yuǎn)處的胭脂湖和四四方方的城池,呵護(hù)著一大片綠樹與民居,的確像一個博大的胸懷,將千家萬戶攬入懷中。</p> <p class="ql-block">  再近些,那層層疊疊的青堂瓦舍之中,安放著多少尋常人家以及他們的故事呢?</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情懷是情感、期盼和陳年歲月釀出的美酒,那么,“家”的溫暖、溫情和溫馨在這一瞬之間,就彌漫在整座城之中。</p> <p class="ql-block">  浙江臨海也是一座從東晉到隋唐建起來的古城,依山蜿蜒的城墻像是北地長城。</p> <p class="ql-block">  貼著城墻根兒就是一棟棟民居古樸的馬頭墻。由于瀕臨東海,從明代抵御倭寇起,家國情懷早就在這里扎下根來。</p> <p class="ql-block">  事實上,從夏歷經(jīng)商、周、春秋、戰(zhàn)國到秦統(tǒng)一中國的一千三百多年里,奴隸制度下“家”的無奈淡出、封建諸侯“國”的生生滅滅及疆域變化等等因素,<span style="font-size:18px;">“家”與“國”都在混亂的社會生活中一次次被重新定義</span>。</p><p class="ql-block"> 直至秦一統(tǒng)天下之后,修筑起萬里長城,才把一座座城池統(tǒng)統(tǒng)納入國土,形成一個廣袤疆域的大“城堡”,而且包容了賴以生存的山川原野。所謂“江山社稷”的概念被提出。</p><p class="ql-block"> 從此,國,保留了大禹之夏那“家天下”的含義,還通過“書同文、車同軌”及統(tǒng)一貨幣及“度量衡”等一統(tǒng)天下,以高度的中央集權(quán),形成了國、郡(州)、縣(鄉(xiāng))金字塔結(jié)構(gòu)的“新”國度,抑或稱為“國家”。</p> <p class="ql-block">  但是,秦帝國暴政最失敗的是:“國”無情地碾壓“家”,苛刑峻法動輒株連九族導(dǎo)致家破人亡。諸如“孟姜女哭長城”就可見一斑。不能不激發(fā)天下百姓揭竿而起,導(dǎo)致短命王朝二世而亡,短短14年,這個“國”就壽終正寢了。</p><p class="ql-block"> 真正完成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統(tǒng)一和振興,還是在漢代的那四百多年里。不去說漢文化是以“憂國憂民”的楚文化為基調(diào)的,單說在漢初三朝休養(yǎng)生息之后,漢武帝年間極善“治國理政”的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國策。儒家那一套“仁者愛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理念,不僅使“家”重新找回了社會位置,而且使“家國情懷”有了某種理想主義基石和盼頭。</p><p class="ql-block"> 但是,還得補上一句:所謂“民貴君輕”,實際上本就是一個哄人的“沙雕”!兩千多年過去,你找一個社會活動儀式或會議去瞅瞅,那些佩上“貴賓”標(biāo)識者,是“民”呢?還是“君”及其左右啊?呵呵!</p> <p class="ql-block">  細(xì)讀西漢時絲綢之路和西域的開疆拓土,諸如蘇武牧羊,張騫開辟絲路,霍去病封狼居胥等故事,和他們那豪氣干云的“生當(dāng)復(fù)來歸,死當(dāng)長相思”,“匈奴不滅,何以家為”等詩句,以及后人的“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之類,無時不是如此地觸動人心。經(jīng)歷的蒼桑越多,越能感受到,這已經(jīng)將“家國情懷”推到了一個為國立命奉獻(xiàn)犧牲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歷經(jīng)兩千年來金戈鐵馬的鍛造,使“家國情懷”成為了一種對國家民族的信念,一種操守,一種忠誠,也是一種衡量一個人,一個家及家族的標(biāo)尺。也就是說,“家國情懷”已經(jīng)在“正能量”積累和生活事件靶向轟擊下,發(fā)生了由個體情懷向群體意志的鏈?zhǔn)椒磻?yīng),最終鑄成了“眾志成城”的民族魂。</p><p class="ql-block"> 誠如陽光不能普照到每個角落,在民族危亡的時刻,英雄輩出并非沒有漢奸,那些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人渣,是不可能有一絲一縷“家國情懷”的!</p><p class="ql-block"> 可悲的是:即使到了今天的時代,仍有人這樣教孩子們。高中歷史教材在《教師用書》中認(rèn)為:“宋金之間的戰(zhàn)爭是國內(nèi)兄弟民族間的戰(zhàn)爭,不是反擊外族侵略的戰(zhàn)爭”。因此,“把岳飛稱為民族英雄是不合適的”,“即便稱之為愛國將領(lǐng),也要指出愛國是與忠君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種拋棄了歷史唯物主義“古為今用”的可恥說法,完全不顧當(dāng)時外敵入侵的民族危難,以及諸如匈奴、大遼契丹、金國女真已經(jīng)消亡或已發(fā)生變遷的歷史事實。把此等人拎去與秦檜趙構(gòu)跪在一起,我看絕不過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縱觀地球村幾大文明那些古老的城市,我?guī)缀鯖]見過如同中國這樣的圍城,以及看上去堅不可摧的城墻、城門樓和城內(nèi)成片的民居,而且,多是一種“不設(shè)防”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譬如與中國漢代同時期的羅馬帝國的古城,在約旦杰拉什的遺址上,高大的神廟,龐大的圓形劇場,凱旋門、宮殿、浴室等一應(yīng)俱全,但我沒有看到哪怕一處民居的斷壁殘垣,也沒有城垣的殘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阿爾及利亞的杰米拉羅馬古城遺址,宏大的城中同樣是王者氣象,要有盡有且同樣“不設(shè)防”。而在這個視野之外的山溝里,才發(fā)現(xiàn)一堆堆橫七豎八的亂石,據(jù)說,這片區(qū)域,才是奴隸們的居所,很難想像它們復(fù)原后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  在環(huán)地中海岸邊的土地上,藍(lán)天下的草叢里殘留著不少精美的石柱石雕,這個在南歐北非之地四處留痕的強大帝國,在叱咤風(fēng)云近千年后終于走到了盡頭。</p><p class="ql-block"> 在古羅馬生動的傳說中,沒有聽到過王子與公主的故事,也沒有“家國情懷”的詠唱及詩歌。英勇的羅馬勇士們在遠(yuǎn)方征戰(zhàn)中,似既不浪漫也不傷感。在他們那里,英雄身在摶殺中,沒功夫去思考什么“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p> <p class="ql-block">  只有在羅馬城的中心地帶,至今還能看到城墟的斷壁殘垣。這個曾經(jīng)偉大的國家千年之后,發(fā)生了以“人本主義”為核心的文藝復(fù)興。不能不說這既是一種因果輪回的必然,又是一種突破<span style="font-size:18px;">宿命</span>思想解放的偶然。</p><p class="ql-block"> 以史為鑒,我想說的是:“以人為本”與“家國情懷”相距的路程并不遙遠(yuǎn),但跨越卻很艱難。</p> <p class="ql-block">  一年金秋時節(jié),我北上榆林去了一趟靖邊的“統(tǒng)萬城”,這是“最后的匈奴”之王赫連勃勃建造的大夏國都城遺址,是匈奴留在世界上唯一的城堡。</p><p class="ql-block"> 史書記載,筑城之帥“阿利性尤工巧,然殘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并筑之”。他雖以暴戾兇殘的手段筑起如此堅固的城池,然與秦滅亡相似,同樣是14年后,被同樣剽悍的鮮卑人攻破統(tǒng)萬城而滅國。</p><p class="ql-block"> 歷經(jīng)1600余年,那灰白色粘土筑起的城墻,看上去像一座高大的墓碑,在秋風(fēng)中飄散著無盡的悲歌。</p> <p class="ql-block">  這才真正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曾幾何時,匈奴,這個曾令中原聞之色變,幾百年不斷侵?jǐn)_北疆,幾度攻占中原王朝之都的宿敵,由此煙消云散,不復(fù)存在。</p><p class="ql-block"> 寫到這里,忽然想起“昭君出塞”和親的往事。無論如何,漢家女兒無奈遠(yuǎn)嫁匈奴,當(dāng)是“家國情懷”的一曲悲歌!然而,霍去病的“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則是“家國情懷”的一聲吶喊。怎么同為千年佳話?“家國情懷”怎么成了這樣的兩部復(fù)調(diào)?究竟何為正解?</p><p class="ql-block"> 乃此一時彼一時也。詠唱的意蕰也在時代的變化中變了調(diào)門兒?。?lt;/p> <p class="ql-block">  與去國外在城堡中胡思亂想相比,其實我更喜歡在國內(nèi)的古城中,溜達(dá)著遐意地東瞧西望。</p><p class="ql-block"> “于心安處即吾鄉(xiāng)”,在春節(jié)人們歸鄉(xiāng)心切的時候,我卻率家人走到潮州古城下,感受迎春的喜慶氣息,想一想,這或許也是“家國情懷”吧?</p> <p class="ql-block">  像蓉城附近的黃龍溪古鎮(zhèn),鹿溪河邊的東門樓沐浴在晨光里。這樣的一角乃是很多小鎮(zhèn)的大風(fēng)景,是不是也有幾分“家國情懷”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  因為從城門洞望進(jìn)去,小巷老街的人間煙火生機盎然,家園的親切氣息撲面而來。</p> <p class="ql-block">  一些偏僻深巷中,還有銅人們營造出平凡而溫馨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  孩子們的游戲也凝固了童年的快樂時光。</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中國的城,也是中國人千年不變的家,還是“家國情懷”厚積薄發(fā)的鄉(xiāng)土。</p> <p class="ql-block">  在中國的長城內(nèi)外,還有多少這樣的古城呢?</p><p class="ql-block"> 譬如平遙。</p> <p class="ql-block">  譬如姑蘇。</p> <p class="ql-block">  譬如鳳凰。</p> <p class="ql-block">  譬如吉首。</p> <p class="ql-block">  還有綏德。</p> <p class="ql-block">  還有榆林。</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更有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  在景山之巔的萬春亭外,一對年輕的小情侶,相擁著眺望灰蒙蒙的京城。腳下城池不是他們的家,那是與之不沾邊兒的皇城;他們也不是什么“京城四少”、“京城四美”豪門子弟,看去像是學(xué)生?或者干脆是在京城北漂的打工一族。</p><p class="ql-block"> 他們的家可能在離腳下中軸線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地方,而這一對孩子默默地凝視那宮墻殿宇很長時間了,連萬春亭中的人們都不忍上前打擾。</p><p class="ql-block"> 那皇城,那北京,和遠(yuǎn)方看不見的家,對他們意味著什么?<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是不是“家國情懷”呢?</span></p> <p class="ql-block">  漫步走在城墻上,心中常常有些難以言說的感觸。</p><p class="ql-block"> 一生中走過多少城池?已經(jīng)難以扳起指頭歷數(shù)!此城與彼城,往往千篇一律的似曾相識。共性很突出,卻沒有歐洲城堡那樣鮮明的多樣個性。但正因為如此,這些城門樓反復(fù)呈現(xiàn),卻強調(diào)了一個特定所指內(nèi)涵的中國符號。符號系統(tǒng)的“城”一端包容了“家”,另一頭則構(gòu)建了“國”。由此,天安門城樓作為符號,被搬上了國徽居中的位置,成為中國人“家國情懷”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不敢說我的“家國情懷”有多么深厚,<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介草民,也不是心懷敬畏就添加</span>神圣、高尚的光環(huán)。只是可以無腦,不能無心!在平凡無奇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生中,</span>不能愧對心中這片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那是我們的城,我們的家,我們的祖國。</p> <p class="ql-block">  遙望邊關(guān),圍住的是一片青翠。</p> <p class="ql-block">  蜿蜒曲折地護(hù)衛(wèi)著大好河山。</p> <p class="ql-block">  關(guān)外,或許是一個不平靜的更大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而關(guān)內(nèi),城廓下的小將軍仗劍沙場,少年壯志可寄情懷,問“世間情為何物”?倘遇“家”與“國”不能兩全,何去何從作出決擇,才考驗華夏兒女的坦蕩情懷!</p> <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立在殺虎口的邊關(guān)之上的我,讓朋友拍下了這幅留影。</p><p class="ql-block"> 我深知:<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樣一個逮啥拍啥,想啥說啥的“無腦”哥哥,倘若走出西口,是沒有“妹妹把淚流”的。但是,家國情懷不單是用淚寫成的,即使沒有抹淚的妹妹又如何?</span></p><p class="ql-block"> 正如此篇,<span style="font-size:18px;">畫面是城堡與城,家園與家;文字是國與家的思辯,歷史演變的追溯及感觸。不作秀,不顯擺,不扮酷,不附和地表達(dá)。敘事要說實話,感觸要說真話,唯有如此,才可能出走半生,歸來依舊少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因此,用心血寫出這篇“無腦”之“鑒”,鑒的不是“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而是何為“家”?何為“國”?何為“情懷”?</span></p><p class="ql-block"> 人生歸途,作此一“鑒”,已足慰我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