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下午三點多,順著導(dǎo)航,我找到了位于黃牛冚村山坳里的悅好住宿。辦理完手續(xù),推開房門,就看見兩條四腳蛇在墻壁上驚慌逃竄。倏忽間,一條爬上了天花板,一動不動;掉了半截尾巴的那條則鉆到床下,不見了蹤影。我心里暗忖道:“今晚應(yīng)該沒有蚊子騷擾了吧!”果然,一整晚,耳邊清靜如龕前凈水,我酣睡至天明。</p> <p class="ql-block">睡得好,起得早。六點起床,洗漱完畢后,我下樓看到“悅好住宿”的主人——一位退休八年的老干部,正躺在堂屋的沙發(fā)上酣睡,便叫醒了他。</p><p class="ql-block">“老干部,為啥睡沙發(fā)呀?”我好奇地問道。</p><p class="ql-block">“老干部”是悅好住宿的主人,退休前在黃牛冚山坳租了塊地,建起一棟三層洋樓。樓前平臺,擺放著船木桌椅和燒烤器具。平臺下有一口魚塘,魚塘四周果園、菜地、禽舍、狗窩一應(yīng)俱全。整座院子三面環(huán)山,門前小溪潺潺,溪邊茂密的竹林掩映著一座石板橋通向山林田野……這簡直是養(yǎng)老的絕佳地。退休后,他便和年輕的老婆在此閑居,樂得逍遙。昨天下午,我們一起品普洱、聊世事,還一同去倒了垃圾,也算相熟了。</p><p class="ql-block">老干部睜開惺忪的雙眼,略帶不好意思地笑道:“昨晚客人來得多,我把房間騰出來了?!?lt;/p><p class="ql-block">“那你老婆呢?”我接著問。</p><p class="ql-block">“哪個?”老干部也不知是耳背,還是沒睡醒。</p><p class="ql-block">沒再多問。我道了聲“生意興隆”,交上鑰匙,便踏上了今天的行程——前往目的地永漢鎮(zhèn)富力養(yǎng)生谷內(nèi)的萬洞古村。</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連續(xù)幾天的行走,我的身體已經(jīng)完全適應(yīng)了這種強度的徒步運動。重新走在G355國道上,身體各個部位都能舒展自如,沒有酸痛和不適之感,心態(tài)也平和了許多。有了昨天在酷熱下行走十公里的煎熬經(jīng)歷,今天最后的十三公里,想必會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這其中,或許有“劫后余生”的慶幸,或許有身體適應(yīng)后的輕快,或許有即將完成“小目標(biāo)”的喜悅。又或許什么都不是,純粹就是享受當(dāng)下的愉悅。</p> <p class="ql-block">天公作美。既沒有第二天的綿綿細(xì)雨,也不見第三天的炎炎烈日,今天整日都是清爽陰涼的好天氣。這般宜人的氣候,讓五一徒步之旅最后的十三公里走得格外輕松,不知不覺間,我便抵達(dá)了永漢鎮(zhèn)。穿過熱鬧喧囂的鎮(zhèn)區(qū),再前行五公里,順利到達(dá)富力谷的萬洞古村。在古村的牌坊前,我站上石墩,高高舉起雙拳,請身旁的路人幫我拍下一張“頂天立地”的照片,以此慶賀本次“小目標(biāo)”的順利達(dá)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顧這次五一徒步之旅,我花了四天時間,從東莞高埗鎮(zhèn)啟程,途經(jīng)石碣鎮(zhèn)、石灘鎮(zhèn)、增城區(qū)、小樓鎮(zhèn)、正果鎮(zhèn),最終抵達(dá)惠州龍門縣永漢鎮(zhèn)的富力谷萬洞古村。一路上跨越了東莞、增城與惠州三個地區(qū),總行程81公里,平均每天徒步約20公里?;蛟S在旁人眼中,這完全不算什么,但對我而言,卻是一次大膽又瘋狂的嘗試與挑戰(zhàn)。所幸,我做到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不禁遙想,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踏上漫漫征程,歷經(jīng)約370天的艱難跋涉,于1935年10月勝利抵達(dá)陜北,行程長達(dá)12500公里。若按全程計算,平均每天行軍約34公里;要是扣除戰(zhàn)斗、休整、開會及籌糧等時間,實際行軍天數(shù)約250天,日均行程更是超過50公里。</p><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我此次“小目標(biāo)”的日均行程尚不及紅軍的一半。這愈發(fā)讓我感受到長征精神的偉大,也讓我對下一個“小目標(biāo)”——重走長征路,充滿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