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陪著兒子去青少宮上課。歸途中,街邊的煙火氣撲面而來——杭州小籠包的蒸籠騰起裊裊白霧,油亮的烤鴨在櫥窗里泛著誘人的光澤,炸肉的香氣混著“滋滋”聲響鉆進鼻腔,老式蛋糕店飄出的甜香更是讓人忍不住駐足。這些各具特色的小店,都在用自己的商品與技藝努力經(jīng)營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望著眼前的熱鬧景象,我的思緒不由得飄遠。這一幕,多像原始社會的物物交換場景啊!那時,人們用自己狩獵所得、手工制品去換取其他生活必需品。后來,貝殼被定為貨幣,開啟了新的交換時代。細細想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始終遵循著這樣的模式:每個人都在用自身創(chuàng)造的價值工作,從而獲得貨幣;而后,再用這些貨幣去換取心儀的物品、滿足生活所需,或是實現(xiàn)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看似平凡的街頭日常,實則蘊含著深刻的生存智慧。我們每個人都如同市場中獨特的“商品”,唯有清晰認知自身的天賦與價值,并持續(xù)打磨、不斷發(fā)揚,才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的閃光點,愿意與我們“交換”。如此,方能在人生的這場交易中收獲更多財富,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