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棉廠一一沉沒的“精神航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在時代浪中跋涉的云棉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四月的陽光照在湖北省云夢棉紡廠的曾經(jīng)的生活新區(qū)。由廠工自籌資金八十年代建成的十七棟福利房的老區(qū)。三年前縣里投資4千萬元改造的生活小區(qū),安靜祥和。入口馬路邊上的薔薇花姹紫嫣紅,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成為人們拍照的打卡點,許多遷住外地的老職工相邀結(jié)伴,回歸第二故鄉(xiāng),省親訪友,回味那青春青蔥而激情燃燒的歲月,追憶那紅紅火火的省級企業(yè),云棉廠。二十多年前,這里曾是機器轟鳴的“國家大二型企業(yè)”——云夢棉紡織廠。如今,它像一艘完成使命的航空母艦,沉默地沉入歷史深海,卻將八千余名職工與家屬的青春記憶,永遠定格在二十世紀的輝煌年代。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十年前,那一批1975年招工進廠的知青而言,云棉廠不僅是“人生第一雙皮鞋”的起點,更是從泥濘田野到“工人階級”的身份躍遷,是從掙工分的農(nóng)民到“月薪族”的經(jīng)濟自由,是戀愛、成家、育子的生命容器,甚至是一個涵蓋醫(yī)院、學校、影劇院的“烏托邦小社會”。 福利倍好,生活無憂無慮,獎金拿得手軟,福利讓縣里的小社會眼紅,羨慕不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紀80年代,云棉廠的麻棉混紡產(chǎn)品風靡國際市場,創(chuàng)匯額助力云夢縣成為湖北省首個“外匯億元縣”。工人們回憶時仍會昂起頭:“那時縣里公務(wù)員的工資,還不如我們的獎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廠區(qū)是一座自給自足的“微型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天降溫的福利,酸悔湯,冰棒甜爽可口。物資欠豐富時的面包香糯有味、燈光球場,兒童游樂場的雀躍歡呼、影劇院的電影新潮,走穴人的隊伍迊來了克里木等大伽,俱樂部周末舞會的《茉莉花》引領(lǐng)了一個時期云夢縣的時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全民醫(yī)療、免費療養(yǎng)、熱水房24小時蒸汽氤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來自北京,上海,武漢,鄭州大都市知識份子裝扮而引領(lǐng)紡織女工們服飾著妝的潮流,穿著最時髦衣裙,成為云夢人眼中的“風景線”。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個時期在云棉廠做臨時工也是一職難求。得托關(guān),系送人情的香餑餑。沒有農(nóng)民工的不悅,“只有‘國家工人’的驕傲?!?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90年代末,國際市場風云突變。國家紡織業(yè)“壓錠減產(chǎn)”的政策如潮水般襲來,云棉廠完成了她的使命,消失在地平線上,淹沒進歷史長河。終成絕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經(jīng)的“外匯功臣”淪為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圖紙上的一個地塊編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半個世紀后,當年的知青工人已白發(fā)蒼蒼,卻仍堅持每年在廠區(qū)舊址聚會?;匚赌青徖镆患矣H,三班倒互相照看熟睡中的孩子,代送,代接幼兒園歸來的孩子。用微信交流老照片,追憶那逝去的歲月,青澀老時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懂,我們懷念的不是工廠,而是那個‘有單位就有一切’的時代。在這里,我們第一次覺得自己是‘國家的主人’?!?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種情感,恰如社會學家項飆所言:“單位制消解后,一代人失去了組織化的歸屬感,卻永遠渴望精神上的‘回航’?!?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云棉廠高聳的水塔,鍋爐房煙囪倒了,但它的影子仍矗立在“云棉人”的心中,夢里。當主廠房炸毀,最后一棟辦公樓被推平時,一個輝煌的云棉廠消亡,一個紅火的歲月了結(jié)。從1968年創(chuàng)立到2008年倒閉,40年的興衰寫下了不朽與無奈。甜蜜與心酸注滿了那些曾經(jīng)在云棉廠工作和生活過的人們。當“1975年,云棉廠大規(guī)模招工進廠的三千知識青年,這批愛國愛廠的生產(chǎn)主力軍,創(chuàng)造了云夢棉紡織在全省工業(yè)企業(yè)中的地位和在全省紡織行業(yè)中的威望。以全國勞動模范,享受國務(wù)院津貼,湖北省勞模王寶華的“細紗接頭中指定位法”,改進工藝流程,提高勞動效益而全國推廣,贏得行業(yè)尊重,書寫了云棉人的驕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過歲月的長廊,走進2025年,那么一大批1975年進入云棉廠的職工都是霜染兩鬢的老人,與云棉廠不了情緣半個世紀,五十年的歲月長河,風云際會,往事流年,但初心不變,依念云棉人,至愛云棉廠, 無論在何時何地相逢一家親,相聚一歡歌,大有都是天下淪落人,相逢何必問相識的情愫。不可言表,難以述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或許,每一代人都有一艘“沉沒的航母”。對“云棉人”而言,它是計劃經(jīng)濟最后的溫存,是知青歲月暴烈生長后的溫柔著陸,更是大時代賦予小人物的、微不足道卻刻骨銘心的尊嚴。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云夢棉紡廠這個消亡的符號,是云棉人心中的隱痛,她是云棉人心中的蜻神家園,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歲月奔流,老一代的云棉人己經(jīng)離世,而云棉人的第二代,第三代仍然對這個生活過的工廠,這一片生存過的土地,這一注精神家園的懷念。延續(xù)著不了情緣,生生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