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揚州,一個地處江北,卻很江南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據(jù)史料記載,揚州的建城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吳王夫差,漢代時城市的初始名為廣陵,隋文帝時改名揚州,但“揚州”之名命運多舛,隨著朝代的更替、統(tǒng)治者的變換,城市名也在不停的變化,直到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才正式復(fù)稱揚州。</p><p class="ql-block"> 資料說的實在太繞了,總體感覺是離散多年的孩兒終于找到了親爹娘??</p><p class="ql-block"> 近幾年,國人對城市的打卡熱情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印象中有淄博燒烤,有哈爾濱小土豆……今年終于輪到煙花三月的揚州了。</p> <p class="ql-block"> 從隋煬帝開鑿隋唐大運河,到李白的“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再到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千年以來,給揚州做旅游推介的個個都是頂級大腕,揚州不火實在說不過去?。?lt;/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揚州園林的杰出代表,我國著名的湖上園林,蜿蜒曲折的水道,串起了長堤春曉、徐園、小金山、白塔、五亭橋、煕春臺、二十四橋等兩岸景點,儼然一副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是每個揚州訪客的必打卡之地。</p><p class="ql-block"> 其實,瘦西湖的水道在唐宋時是揚州城的城壕兼泄洪河道,那時它有一個非常實在、但土得掉渣的名字--保障河。</p><p class="ql-block"> 后經(jīng)歷代造園家營造,瘦西湖如“吾家有女初長成”,顯現(xiàn)窈窕,到了康煕、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時,揚州的鹽商、士紳們不惜重金,聘請各路造園名家對沿岸的私家園林別墅進(jìn)行改建增建,形成了“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勝景,瘦西湖就美麗如出水芙蓉,令人驚艷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揚州也是歷朝歷代文人舞文弄墨之地,清代錢塘詩人汪沆慕名來揚州,看到保障河一帶處處煙波樓閣,覺得與杭州西湖十分相似,尤以清瘦為長,欣然吟詩一首:“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窩子,故應(yīng)喚作瘦西湖?!睆拇耸菸骱烂幻劧?,流傳至今。</p> <p class="ql-block">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深秋之季,曾在揚州工作過二年的唐代詩人杜牧,在遙遠(yuǎn)的北方中原懷念友人,懷戀曾在揚州征歌逐舞,詩酒流連的風(fēng)流生活,于是就有了這首《寄揚州韓綽判官》,全詩因情趣盎然,清麗俊爽而流芳千古,也讓二十四橋聞名遐邇。</p><p class="ql-block"> 詩人杜牧給后世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千年以來,二十四橋到底是幾座橋這個問題讓史學(xué)家們傷透了腦筋,多方考證爭論不休,無奈歷史的真相早已淹沒在歲月的塵埃中,好在有政府一錘子定音,二十四橋按一座橋修復(fù),1992年完工后的二十四橋標(biāo)配了欄柱24根、臺階24層、還有橋長24米、橋?qū)?.4米,處處都有2和4,二十四橋名至實歸。</p><p class="ql-block"> 成為一座橋的二十四橋是瘦西湖的明星橋,所有來瘦西湖的游客都要過來打卡,于是二十四橋成為旅游旺季時瘦西湖的瓶頸,人潮涌動,擁堵異常,估計這時如有玉人的話,肯定沒有吹蕭的雅興了。</p> <p class="ql-block"> 這是毛澤東主席手書的杜牧之詩,毛主席沒來過瘦西湖。</p> <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沐浴在熠熠金輝中的瘦西湖,莫名的讓人聯(lián)想起唐代的揚州詩人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lt;/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p> <p class="ql-block"> 這是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揚州人自己的私家公園,我們?nèi)r二月蘭花開正盛,真正是“低頭是花毯,抬頭是春天?!币徊l(fā)來共享。</p> <p class="ql-block"> 感謝您的路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