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從西安出來一路向東北,走了200多公里就到了渭南,途經(jīng)勉縣的諸葛古鎮(zhèn),因為以前去過這次就沒有去,直接到了司馬遷祠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路上老公一邊開車一邊聊天,說:哎呀,這次是去看你老祖宗去了。我笑,說是老祖宗也沒錯,按嚴(yán)格來講,應(yīng)該說是史學(xué)界的鼻祖。因為司馬遷(公元前145—公元前87)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魯迅譽(y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就是說,既是史學(xué)界的鼻祖,也可以說是文學(xué)界的鼻祖。</p> <p class="ql-block">進(jìn)入景區(qū),左右兩側(cè)是司馬遷史記12本紀(jì)中的故事群雕。</p> <p class="ql-block">電瓶車開到了司馬雕像這里。</p> <p class="ql-block">芝秀橋,相傳西漢武帝時祭祀萬榮后土祠,曾住在這里的夏陽宮,當(dāng)?shù)剜l(xiāng)民向漢武帝供奉靈芝,于是漢武帝將這里的河水改名為芝水,橋因水得名為芝秀橋。1937年八路軍芝川渡黃河抗日,就是走的這座橋。</p> <p class="ql-block">迎面便是氣派的漢太史司馬祠牌樓,司馬遷祠自西晉永嘉四年(310年)漢陽太守殷濟(jì)創(chuàng)建以來,經(jīng)歷代修繕,這座建于清光緒年間的木牌坊,是清人王增琪任韓城知縣時,主持重修司馬遷祠,并留有《謁司馬公墓》律詩一首,贊譽(yù)太史公,"生前奇氣難埋沒,穿家長松百尺斜。兩漢而還誰作者,六經(jīng)以后此名家。"</p> <p class="ql-block">這個是啟功先生題的漢太史司馬遷祠墓。</p> <p class="ql-block">這句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wù)中說過的,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xué)家叫做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我們那個時代的人都能夠背出來,在這里看到格外的親切。</p> <p class="ql-block">河瀆碑,全名《敕修同州韓城縣河瀆靈源王廟碑》,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立。原在新城辦河瀆村靈源王廟內(nèi),1984年遷建司馬遷祠。記載了宋徽宗大觀年間,黃河自龍門至合陽由濁變清的歷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我往左走,進(jìn)入了記載司馬遷生平的壁畫山洞,然后出動的時候看到洞的上方有司馬追風(fēng)4個大字,不知何意,亦不知他與電視劇司馬追風(fēng)有何關(guān)系?</p> <p class="ql-block">然后向右進(jìn)入了史記紀(jì)念館,該館分為究天人之際和通古今之變兩部分,第1部分是將史記中一些經(jīng)典故事以繪畫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我這里拍了其中的部分畫面。第2部分則是展現(xiàn)的國內(nèi)以及世界各地對實際研究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我還有閑心的做了一套試卷,雖然我能得滿分,應(yīng)該是正常的,但是還是很開心。</p> <p class="ql-block">接著我又向左轉(zhuǎn),進(jìn)入了八路軍東渡黃河紀(jì)念館,1937年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就是在這里集結(jié),然后東渡黃河,參加了太原會戰(zhàn)。</p> <p class="ql-block">這里主要展現(xiàn)的是司馬遷的經(jīng)濟(jì)思想,無論在當(dāng)時還是今世都有很重要的價值。</p> <p class="ql-block">應(yīng)該是順著山門,踏上99步臺階,一步一步拜謁司馬遷的,然而我在當(dāng)?shù)乩相l(xiāng)的指引下,沿著磨盤道,直接走到了最高點,進(jìn)入正殿。</p> <p class="ql-block">司馬遷墓,韓城古八景"太史高墳"。據(jù)碑石記載,自西晉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漢陽太守殷濟(jì)為司馬遷修墓建祠始,宋、金、元、明、清歷代曾多次對其進(jìn)行保護(hù)修葺。</p><p class="ql-block">現(xiàn)存墓家為磚砌蒙古包形狀,相傳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修建,體現(xiàn)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傳統(tǒng)。墓家高約3.08米,周長18米,墓頂有一古柏,枝分為五,人稱"五子登科柏"。墓家周圍嵌以八卦及花卉磚雕圖案,其"八卦"象征了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終極探索,因而司馬遷墓也稱"八卦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高山仰止”牌坊位于司馬祠第一層臺,東北臨懸崖,南向司馬古道,修建于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牌坊東西長4.33米,南北寬3.10米。</p><p class="ql-block">牌坊正面匾額為“高山仰止”,背面為“既景延崗”,為韓城已故書法家強(qiáng)漢山于1944年所書。</p> <p class="ql-block">一步一步下山,感慨萬千,感嘆司馬遷為李陵辯護(hù)的正直與仗義,感慨司馬遷獲刑后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卻拿不出萬兩銀的境遇,也感慨司馬遷選擇宮刑的艱難,還好還好已經(jīng)有兩兒一女,不致絕后,更感慨司馬遷宮刑后寫出巨著史記,名副其實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同時也對歷代為司馬遷修詞的人們心存一份感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