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工作單位組織我們退體的老職工春游,景點是無錫市惠山古鎮(zhèn)及寄暢園,一天來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惠山古鎮(zhèn)被譽為江南吳文化的“露天歷史博物館”?,F(xiàn)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代祠堂、牌坊及遺址100余處,這些古色古香的祠堂,不僅記錄著家族的興衰榮辱,還可供現(xiàn)代人研究時間跨度約1200余年的吳文化發(fā)展史,其豐厚的歷史底蘊讓人嘖嘖稱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錫山古鎮(zhèn)牌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寄暢園是宋代詞家秦觀后人購得的惠山寺僧舍,歷經(jīng)數(shù)代后人不斷修繕和擴建,巧妙地將錫山、惠山與龍光塔的自然景觀融入園中,園林座落山下,山、塔又似乎在園林之中。園中疊山理水,山水交融,一步一景,如詩如畫。文人雅氣的園林吸引了清朝多位帝王到此駐足,留下御筆詩篇,又使園林增添了皇家的范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盡管景色精致,由于我們是走馬觀花式的游覽,留存記憶中的只是大致輪廓,倒是旅游淡季,這個景區(qū)如此人氣鼎沸卻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江南四大名園之寄暢園</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我們提供服務(wù)的旅游公司給我們選擇的旅游日是周二,他們的經(jīng)驗是這一天游人相對較少。不知道是旅游公司的判斷出了問題,還是人少的時候就是這樣,剛到景點的入口處,就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越往里走人群越密集,進入寄暢園更甚,摩肩接踵。雖然前后左右都是可拍照留念的美景,但在人流簇擁下無法停留,只得邊走邊搶拍,不情愿地與陌生人同框留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寄暢園與蘇州的拙政園、留園和南京的瞻園并稱江南四大名園。過去,其它三個園林早就名聲在外,寄暢園似乎知名度要小一點。而今年開春后,寄暢園的人氣將其它三園遠遠地甩在了身后,到了人滿為患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為何如此?不得不佩服無錫人的精明。中央電視臺物色蛇年春晚的分會場,無錫人主動將其精華景點和盤托出,并出資搭建舞臺。被中央電視臺選中的惠山、梅里兩古鎮(zhèn)、黿頭渚、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qū)等15個景點,春節(jié)過后無不成為游客的向往地,各個點上人山人海,絡(luò)繹不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無錫影視拍攝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長江三角地帶的諸多城市中,南京市、蘇州市、杭州市的旅游資源相當豐富,名聲顯赫。相比較而言,無錫市的旅資源不是很多,名氣也不大,在人們的印象中不是一座傳統(tǒng)的旅游城市。但無錫人敏銳地洞察到旅游業(yè)在經(jīng)濟發(fā)展后必將成為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在上世紀旅游業(yè)剛剛興起時,就開始對原有的旅游景點進行保護、挖掘和開發(fā),惠山景色能有今天的風(fēng)貌,與幾十年的精心呵護與培育有著直接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無錫與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zhàn)是八百桿子打不著的地方,但當央電視臺要拍攝《三國演義》擇地建造拍攝基地時,其它地方還與中央電視劇組討價還價,無錫人自掏腰包投巨資建起了三國城,無償提供給中央電視劇組拍攝使用。拍攝的電視劇火了,三國城也成為烜赫一時的旅游景點,更讓無錫市的旅游業(y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償?shù)教痤^的無錫人又先后投資興建了唐城、水滸城等,成為諸多影視作品的拍攝地。現(xiàn)在統(tǒng)稱為無錫影視城已經(jīng)成為聞名遐邇的旅游景區(qū)。隨后靈山大佛、拈花小鎮(zhèn)又先后建成,成為新的五A旅游景點,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來打卡游玩,其旅游業(yè)態(tài)大有超越傳統(tǒng)的旅游城市南京、蘇州、杭州之勢。這些成果的取得,讓我第二次用精明二字來贊嘆無錫人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靈山大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寫到此,我又自然想到了太湖明珠的貴冠為何能花落無錫之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湖是我國的第三大淡水湖,湖水面積約為2400余平方公里,環(huán)湖有四個地級市:江蘇省的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浙江省的湖州市。而對太湖擁有70%面積管轄權(quán)的是蘇州市,當然湖岸線也是最長。無錫市只擁有湖面積29%的管轄權(quán),其它兩個市除了各有一段湖岸線外,對湖面幾乎沒有管轄權(quán)。在我認為無論是城市的規(guī)模、歷史的影響力、對太湖管轄面積的大小來權(quán)衡比較,太湖明珠的貴冠應(yīng)該屬于蘇州市。而事實是無錫市卻把太湖明珠的貴冠不由分說牢牢地戴在頭上。現(xiàn)在無論是上網(wǎng)查詢文字資料還是大眾的認知,都毫無例外地將太湖明珠的貴冠戴在了無錫市的頭上。在這里請允許我再次夸贊無錫人精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無錫市先人一步地打起太湖的主意,利用太湖的特殊地理優(yōu)勢做足了文章,在其管轄的有限的太湖岸邊大力開發(fā)新的旅游景點。經(jīng)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沿湖景點逐步連點成片,並及時向外打出太湖明珠的名片。由于無錫市的理念先行,勇于創(chuàng)新,果斷投入,爭得先機,使其成為無可爭議的太湖明珠。要我說這頂貴冠是精明的無錫人搶來的一點也不為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拈花小鎮(zhèn)</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對這次春游感到十分不盡興,惠山鎮(zhèn)的古韻、寄暢園的秀麗與人文歷史太吸引人了,以后找機會在淡季再次去品味千年古鎮(zhèn)的獨特之韻,體驗穿越千年時空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只是去過無錫的一游客,沒有作過專門的深入調(diào)查研究,只是根據(jù)我的一些印象發(fā)出如此感慨,如有謬誤請批評指正。</span></p> 感謝瀏覽? 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