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時光悠悠,恰似那潺潺不息的流水,緩緩流淌間,不經(jīng)意地沖淡了許多記憶的棱角,讓往昔的諸多片段漸漸模糊。然而,母親的音容笑貌,卻猶如一顆歷經(jīng)歲月磨礪愈發(fā)璀璨的明珠,在我的心間愈發(fā)清晰。又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無論白晝黑夜,始終照亮著我人生的每一段或崎嶇或平坦的旅程。母親鄭桂芝,于 1938年 農(nóng)歷臘月22出生在諸往鎮(zhèn)田家村,她的一生,宛如一首用奉獻與大愛譜寫的壯麗詩篇,字里行間,滿是對家人、對生活的無盡深情。</p> <p class="ql-block"> 母親自幼便飽嘗生活的艱辛困苦。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生活條件異常艱苦的年代,家中姊妹眾多,宛如一群嗷嗷待哺的雛鳥,生活的重擔如同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壓得整個家庭喘不過氣來。也正因如此,母親幼年時便無奈地失去了上學讀書的寶貴機會。但母親毫無怨言,仿佛命運的磨難并未讓她心生絲毫抱怨,反而早早地鑄就了她吃苦耐勞的堅韌品格。那份肯干的精神,就像一顆深深扎根在她心底的種子,隨著歲月的推移,愈發(fā)茁壯成長,在她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成年后的母親,每日如同不知疲倦的耕牛,在生產(chǎn)隊里辛勤勞作,揮灑著如雨般的汗水,只為掙取那微薄的工分,用以貼補家用。即便每日勞作中休息時間極為有限,她也總是心系家庭,不忘幫家里拾草,盡自己所能為家庭貢獻力量,猶如一支默默燃燒的蠟燭,照亮著家庭的每一個角落。</p> <p class="ql-block"> 1963 年,在媒妁之言的牽線搭橋之下,母親與師范畢業(yè)的父親喜結(jié)連理?;楹?,二人夫妻恩愛,琴瑟和鳴,生活雖不富裕,卻處處洋溢著溫馨與甜蜜。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1964 年 6 月,伴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我呱呱墜地,為這個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與喜悅??呻S后,組織分配父親前往距家一百多里地的徐家鎮(zhèn)辛家口小學教學,從那一刻起,家庭的千斤重擔便如泰山般,全部沉甸甸地落在了母親那柔弱卻無比堅強的雙肩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姊妹四人,每人年齡相差兩歲,如同四顆緊緊相依的幼苗,在母親的呵護下逐漸成長。母親作為家庭主婦,獨自挑起了拉扯我們長大的重任。父親遠在外地教學,每月僅有 30 多元的微薄工資,這點收入對于7口家的生活開支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于是,全家的生活全憑母親精打細算,她猶如一位技藝高超的舵手,小心翼翼地駕馭著家庭這艘小船,在生活的波濤中艱難前行。無論春夏秋冬如何更迭,還是酷暑嚴寒怎樣肆虐,母親總是日夜操勞,每日披星戴月,宛如勤勞的蜜蜂,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她就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永動機,為了這個家默默地運轉(zhuǎn)著,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為我們營造著一個雖不富裕卻充滿溫暖的港灣。</p> <p class="ql-block"> 母親是一位無比慈祥、溫和且善良的人,她的善良如同春日里的微風,輕柔地吹拂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勤儉持家,為了供我們姊妹四個讀書,節(jié)衣縮食到了極致,仿佛將自己對生活的欲望壓縮到了最小的角落。她每日既要到生產(chǎn)隊里辛苦勞作,掙取維持家庭生計的工分,又要抽空在家里養(yǎng)豬喂雞,打理菜園,為全家提供生活所需。一日三餐,母親更是從未落下一頓,每一頓飯都飽含著她對家人深深的愛意。母親忙里忙外,像一個不知停歇的陀螺,卻從不給自己片刻休閑。她身上的衣服補丁摞補丁,宛如一幅用歲月縫補而成的畫作,記錄著家庭的艱辛與她的付出,可她卻從未抱怨過一句。而我們姊妹四個每年過年都有新衣服穿,家里逢年過節(jié),那難得的美食如同珍貴的寶藏,她總是毫不猶豫地把好吃的都留給我們,自己卻默默地打掃殘湯剩菜,如同一位無私的守護者,把最好的都給予了我們。就連偶爾改善生活搟面條,她也會單獨做點地瓜面的面條給自己吃,記憶中每次吃小米飯,母親都會單獨做點小米和地瓜絲混搭飯,留給自已吃,以至于在鄰居們的嘴里,母親竟成了“小摳”的代名詞??捎钟姓l能真正理解,母親的“摳”,不過是為了讓我們能吃得更好,穿得更暖,能在學業(yè)上有所成就,那是她對我們深沉而無私的愛??!</p> <p class="ql-block"> 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年我過生日,在那個生活并不寬裕的年代,父親掏出僅有的幾個小錢,買了一條鮮魚。那魚一上桌,鮮香瞬間彌漫在簡陋的家中,仿佛整個屋子都沉浸在幸福的氛圍里??赡赣H卻一口未動,只是微笑著看著我們。我夾給母親吃,她又輕輕放回我的碗里,笑著說她嫌魚腥。我當時年幼,懵懂無知,不懂母親的心意,如今想來,那是怎樣深沉的母愛啊,自己不舍得吃一口,只想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這份愛,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我的心田,卻又在回憶中讓我淚濕眼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里每年春節(jié)都會買少許豬肉,年夜飯吃一點,初一吃一頓肉餡餃子,那是一年中為數(shù)不多的美味時刻。剩下的肉,母親會全部小心翼翼地腌漬起來,留作平日待客用。母親就是這樣,精打細算,事事都為家庭考慮,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彰顯著她對家庭的無私奉獻,自己卻從不舍得享受哪怕一絲一毫,仿佛她的世界里,家人的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滿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親對奶奶的孝敬,在村里傳為佳話,猶如一首動人的贊歌,在鄰里間傳唱。 母親自 1963 年與父親成婚,便走進了奶奶的生活,從此,婆媳二人的命運緊密相連。奶奶一生歷經(jīng)風雨,爺爺去世的早,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獨自撫養(yǎng)父親長大,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母親深知奶奶的不易,從踏入家門的那一刻起,就暗下決心要好好孝敬這位老人。</p><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母親對奶奶的關(guān)懷無微不至。每天清晨,母親總是第一個起床,輕手輕腳地準備好早飯,再去輕聲喚醒奶奶。那一聲聲溫柔的呼喚,仿佛帶著春日的暖陽,讓奶奶的每一天都從溫馨中開始。三餐桌上,母親總會把最好的食物留給奶奶,自己則默默吃著簡單的飯菜。而每當家里有客人來訪,母親總會把奶奶請出來,讓奶奶坐在主位,熱情地向客人介紹奶奶,言語間滿是對奶奶的敬重。母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孝道的真諦,為我們子女樹立了光輝的榜樣。</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地處山區(qū),生產(chǎn)隊分東西都在山里。每年冬天分柴禾桲欏,那些地方距家有四五里地,山路崎嶇難行。母親硬是用她那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溫暖與希望,將柴禾獨自挑回家。在山里,有好心的人幫母親捆好并撮上肩膀,可母親被壓得一路小跑,中途都不敢休息,因為一旦放下這一擔柴禾,自己根本再拿不上肩膀。我難以想象,母親每次要跑多少趟,才能把近千斤的柴禾挑回家。天長日久,母親的肩膀上被壓出了一個大包,那是她為家庭付出的勛章,也是她堅韌精神的見證。冬季漫長,一整冬的燒柴都是靠母親一網(wǎng)包一網(wǎng)包摟回來的。冬季的長夜,寒風呼嘯,母親坐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納鞋底縫衣服,那昏黃的燈光在風中搖曳,仿佛隨時都會熄滅。往往我們睡醒一覺起來,母親仍然伴著那微弱的燈光,一針一線地縫補著,那昏黃的燈光下,母親的身影成為了我心中最溫暖也最心酸的畫面,如同一幅永恒的畫卷,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記憶深處。</p> <p class="ql-block"> 記憶里,生產(chǎn)隊的秋天滿是地瓜的甜香,那是貧寒歲月的主糧,地瓜是一家人的生存依靠,收獲后常放在棚上。母親為掙工分補貼家用,每日勞作不輟。夜幕降臨,勞累一天的母親顧不上休息,又開始艱巨任務。棚子在夜色中影影綽綽,母親借著微弱的昏黃燈光,一簍簍地往棚上搬地瓜。她腳步蹣跚卻堅定,每次提起沉甸甸的簍子,都似用盡全身力氣,那簍里裝著全家生活的希望。艱苦年代里,母親用行動詮釋無私的愛,這愛如棚上地瓜,質(zhì)樸卻在歲月中散發(fā)無盡溫暖與力量,讓我在人生路上回想起來,滿是感動與動力。</p> <p class="ql-block"> 母親對自己苛刻,從不在自己身上亂花一分錢,仿佛對自己的吝嗇是她對家庭無私奉獻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父親去世時,弟弟和小妹還沒結(jié)婚,母親硬是用自己微薄的遺屬補貼,像一位堅強的堡壘,為他們張羅婚事,撐起了家庭的一片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兩個妹妹參加工作后,她們對母親的關(guān)懷便有了更多實在的表達——常常為母親購置各種物品。然而,這些飽含愛意的禮物背后,卻藏著善意的“謊言”。妹妹們從不敢向母親透露物品的真實價格,總是告訴媽媽,這些都是處理品或者贈品,她們深知母親一生節(jié)儉,為家庭付出太多,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所以,用這樣的方式,既能讓母親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又能避免親因擔心浪費而心生負擔。這一個個愛的“謊言”,如同春日暖陽,溫暖著母親的心,也讓我們的家庭充滿了理解與包容的溫情。</p> <p class="ql-block"> 在歲月的長河中,母親宛如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一生都在無私地為我們子女照亮前行的道路,她的心中滿滿當當裝著的全是我們,卻獨獨從未為自己認真思量過。母親的生日,是臘月里的二十二日,然而,時光悠悠流轉(zhuǎn),這么多年,她竟從未給自己操辦過一次生日,仿佛這個特殊的日子,在她心中不過是平常的一天,她的全部心思,都奉獻給了子女的成長與家庭的瑣事。</p><p class="ql-block"> 隨著時光的悄然流逝,我們姊妹四人漸漸長大成人,心中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如潮水般愈發(fā)洶涌澎湃。于是,我們聚在一起,滿懷深情地商議著,一定要為母親熱熱鬧鬧地慶一次壽,讓她感受我們對她深深的愛與敬意??僧斈赣H得知,單位臨近過年時事務繁雜,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她那堅毅的目光中滿是決然,毫不猶豫地堅決不同意我們的提議。她總是這樣,哪怕自己心中有所期待,也始終將他人的難處放在首位,把自己的需求默默壓在心底。</p> <p class="ql-block">每每回想起這件事,那股后悔的情緒便如荊棘一般,密密麻麻地刺痛著我們的心。我們后悔,為何當時沒有更加堅持;后悔,為何沒能讓母親在有生之年,好好享受一次屬于她的生日盛宴。這份悔恨,在心底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fā)沉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親去世后,我們在整理她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合起來竟有三千多元錢。母親是不想給孩子們添麻煩啊,她早早地為自己的后事準備了足夠的費用,這份細膩而深沉的愛,即便在生命的盡頭,也未曾停止。</p> <p class="ql-block">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我們姊妹四人都養(yǎng)成了勤勞善良的品格。如今,我們各自成家立業(yè),在不同的城市為生活奔波。但無論相隔多遠,母親的教誨始終銘記在心。每當遇到困難,我仿佛都能聽到母親在耳邊輕聲鼓勵:“孩子,別怕,咬咬牙就過去了?!?lt;/p><p class="ql-block"> 母親離開我們已經(jīng) 14 年了,但母愛如同太陽,無論時間的長河如何奔騰流逝,無論我們走到世界的哪一個角落,都會時時刻刻感受到她那溫暖的照耀。在我們的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人如繁星般眾多,而最應感恩的,當屬母親。她用一生詮釋了什么是無私的愛,什么是偉大的母愛。母親雖已離去,但她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如同燈塔,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母親千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