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山脈,橫亙于內蒙古自治區(qū)中部,由大青山、烏拉山、狼山等組成。東西綿延長達1000多公里,南北寬達50-100公里,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br> 陰山山脈地勢高峻,脈絡分明,南坡山勢陡峭,北坡較為平緩,猶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阻擋了南下的寒流與北上的濕氣,南北氣候差異顯著,漠南漠北景色分明。是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內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的地理分界線。<br> 陰山山脈不僅是自然地理的分界線,還是歷史文化的重要界限。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農耕區(qū)與游牧區(qū)的天然分界線,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在這里沖突碰撞,交融共生,造就了陰山地區(qū)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 穿越陰山,是每一個戶外人的愿望。在這里,你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享受獨特地貌帶來的穿越刺激,還可以感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不同的人文風情。<br> 4月26日,跟隨烏海市駝鹽古道戶外運動有限公司陰山穿越探線團,我完成了陰山穿越,滿足了自己的心愿。<br> 我們的穿越計劃,是從烏海市出發(fā),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西北的陰山要塞雞鹿塞進入哈隆格乃大峽谷,一路北上到達位于中蒙邊境的烏拉特后旗獲各琦蘇木瑪瑙湖。第二天再從瑪瑙湖經阿拉善盟銀根蘇木和敖倫布拉格鎮(zhèn)大巴山返回。途徑雞鹿塞、好漢坡、善岱廟、紅峽谷、馬蘭湖、瑪瑙湖、火山口等打卡地。由于時間問題,這次馬蘭湖沒有去。返回時遇見大巴山修路封閉,最終改道吉蘭泰,再次穿越了駝鹽古道。實踐證明,不枉此行。您若不相信,就請隨著我的照片,也來一次陰山穿越吧。 雞鹿塞——位于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巴音烏拉嘎查以北的哈隆格乃山口。是漢代長城防御體系的軍事要塞和咽喉隘口,扼制著貫通陰山南北的哈隆格乃峽谷通道。漢武帝時期,大將霍去病正是從這里穿越陰山,直抵居延大敗匈奴。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和親,曾在這里和呼韓邪單于居住八年。那時,這里是一片水草豐美的地方。古黃河(現今烏加河)從這里流過,和今日烏梁素海等體量的屠申澤(現已干涸)碧波蕩漾。清晨日出,雄雞高唱,鹿鳴呦呦,雞鹿塞這個名字或許由此流傳下來。如今登上雞鹿塞,望著眼前的殘墻斷壁,腦海中浮現出歷史煙云。確實有“古道悠悠通大漠,雞鹿塞前思華年”的感覺。 好漢坡——從雞鹿塞下來,車隊駛入哈隆格乃大峽谷。自古以來,哈隆格乃大峽谷一直是連接漠南漠北的交通要道。峽谷兩側山峰對峙,溝底中間流水潺潺,溝壑狹縫綠樹成蔭。車隊快速奔馳,濺起的水花和歡樂的笑聲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整個峽谷。<br>。 突然前面一道沙梁攔住了去路,沙梁高度百米以上,橫臥在峽谷中央。坡度陡,砂質松,無路可循,沖上坡頂就是好漢,好漢坡由此得名。這是車手們尋找飛沙刺激、炫耀高超車技的地方,只見他們紛紛將輪胎放氣,抖擻精神,開足馬力向沙梁沖去。沖上去、滑下來,一次不行再來一次。在沖鋒中增強斗志,在拼搏中尋找樂趣。 我們是重車,為四名游客安全著想我們選擇了被車手們戲稱為慫人道的峽谷山道。雖說有路,但基本是埋沒在黃沙中的上坡道,車手飛沙技高人膽大,沖上來就是好漢。<div> 過了好漢坡,道路就相對好走了。伴隨著路邊的鮮花野草,我們向北邊溝口沖去。</div> 善岱廟——車隊駛出哈隆格乃大峽谷,就來到了烏拉特草原。行駛在標注為獲那線的草原柏油路不久,前方出現一座寺院,這就是善岱廟。全名巴音善岱廟,又名腦門烏力吉圖寺,漢語意為永覺寺。它位于烏拉特后旗獲各琦蘇木烏寶力格嘎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是烏拉特后旗境內規(guī)模最大的寺廟。善岱廟原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文革中遭到徹底損壞。2008年開始重建,現為香巴噶舉派(紅教)寺院。我們來到這里是下午五點,法事活動已于四點結束,經堂中供奉的蓮花生大師和赤松德贊法王等塑像靜靜地端坐在那里。善岱廟路旁樹立著“可汗搟爾朵”的門柱,不知大汗何時到此居住過? 紅峽谷——離開善岱廟繼續(xù)向北前行,很快來到紅峽谷。作為景區(qū),進入紅峽谷是要收費的。聰明的牧人在景區(qū)網圍欄設置了告示牌,撥通電話,用微信掃碼繳費,會告知你打開鎖頭的密碼。<br> 紅峽谷深藏在烏拉特草原的溝壑中,是一片方圓幾十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山體通紅,造型獨特,我們來到這里,正值冬青花盛開,金黃色的冬青花和層疊起伏的紅色山體同框交映,美麗極了。 瑪瑙湖和火山口——從紅峽谷出來天色已晚,我們匆匆踏上獲那公路,向瑪瑙湖趕去。夕陽下,大漠戈壁的景觀蒼茫壯美,然而都從車窗外一閃而過。夜色中我們來到瑪瑙湖,飽餐一頓燉駝排后,大家在瑪瑙湖管理站的地上安然入睡。 瑪瑙湖位于巴彥淖爾市和阿拉善盟相毗鄰的巴音戈壁蘇木草原上。它沒有水色天光,一碧萬頃的湖泊,更不見漁舟帆影,煙波浩渺的景象。這里是一片荒涼的戈壁灘,然而平坦的戈壁灘上,卻鋪滿了琳瑯滿目的瑪瑙和碧玉,圓潤可愛,色彩斑斕,猶如百花爭艷,構成了戈壁灘上的一大奇觀。<br> 相傳很久以前,這里確實是一個清澈透底的大湖,碧波蕩漾,天水一色。天上的仙女被這美麗的景色吸引,紛紛飄入湖中洗浴。她們在水中嬉戲玩耍,竟忘了回天庭的時間。忽聞天鼓震響,仙女們匆匆離去,慌忙中丟下了身上披掛的珠寶,瑪瑙湖由此而出現。<br> 實際的瑪瑙湖是1億多年前火山噴發(fā)的產物。由于火山氣體迅速散逸,在玄武巖石中留下許多氣孔和空洞。隨后炙熱的火山液填滿了這些氣孔和空洞,經長期演化形成了瑪瑙和碧玉。戈壁灘猛烈的風,使這些寶石從玄武石中解脫出來,散落在荒漠上,于是便有了這罕見的自然景觀。據說每當晚霞初降,幾十公里外便可看到灘上的瑪瑙將斜陽光束染紅并折射上天空。如果從飛機上往下看,這里竟是水光瀲滟,煙繞云橫,如詩如畫,瑪瑙湖由此得名。 清晨,陽光打亮了戈壁灘,打亮了牧人的柴堆,也打亮了瑪瑙湖,讓瑪瑙石染上了金色。迎著早霞,在戈壁灘上轉轉,撿幾粒小石子玩玩,愜意極了。 早餐后,我們來到了瑪瑙湖旁邊的火山口。這是一個方圓幾平方公里的大坑,應該就是瑪瑙湖的形成之母吧。火山口周邊,景色獨具壯觀蒼茫。亂石叢中,地黃頑強地開著鮮花,大漠蜥蜴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守護著自己的領地。更令人驚奇的,由于這里人跡罕至,大風在戈壁沙漠中創(chuàng)作的張張沙畫,被完整保存下來,鬼斧神工,真讓人嘆服。 午餐是在瑪瑙湖驛站吃的,可口的巴盟燴酸菜讓人大快朵頤。午餐后我們返回,因為敖倫布拉格大巴山修路,我們改道去阿拉善盟的吉蘭泰,從那里穿越熟悉的駝鹽古道。<br> 一路上,風沙滾滾,車輛飛奔。奇石怪木,接連不斷。駝鹽古道;遍地黃花。蒼茫戈壁,景色壯觀。傍晚時分,地平線上,甘德爾山、桌子山露出面容。烏海,我們回來了。 (吉蘭泰鹽場) (駝鹽古道的神樹與冬青花同框,印證著一個美麗凄慘的傳說) 陰山穿越,辛苦而歡樂,驚險而刺激,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