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恩施土司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土司路138號,距恩施市中心1.5公里,占地面積300余畝。是古跡與建筑類園林景觀民俗風景區(qū),由蘇州園林設計院設計,地方民間藝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區(qū)仿古土司莊園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恩施地區(qū)的土司制度起于元朝止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歷經(jīng)三朝450余年。恩施州恩施土司城始建于1998年,2002年正式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恩施土司城的核心景區(qū)由景區(qū)入口的墨沖樓、景區(qū)內(nèi)的廩君祠和景區(qū)深處的九進堂三個主要部分構(gòu)成,包括門樓、侗族風雨橋、廩君祠、校場、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宮——九進堂、城墻、鐘樓、鼓樓、百花園、白虎雕像、民族藝苑等12個景區(qū)30余個景點。</p> <p class="ql-block">土司城門樓,也被稱為“土司朝門”或“看樓”,是土司的威嚴和豐功偉績的象征。整座門樓外觀古樸、莊重,飛檐翹角,頗具氣勢。門樓前方有兩座雕像,左右相對而立,稱為“天王送子”,右側(cè)墻上有三幅壁畫,集中展示了土家族的歷史文化。土司城門樓高25米,寬12米,是一棟純榫卯結(jié)構(gòu)的木樓。</p> <p class="ql-block">墨沖樓,是土司城門樓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廩君殿,供奉巴人首領、土家族先祖廩君和樊氏、鄭氏、覃氏、向氏諸神像,供海內(nèi)外土家族子孫后代和游人憑吊和緬懷。廩君祠坐東朝西,雄峙山腰,為三層三進重檐廊柱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九進堂,是整個恩施土司城的核心部分,由333根柱子、330道門、90余個窗、數(shù)千塊雕花木窗、上千根檁子、數(shù)千塊雕花木窗等組合而成,進深99.99米、寬33米,總建筑面積3999平方米,是中國國內(nèi)罕見的純榫卯相接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p> <p class="ql-block">恩施土司城景區(qū)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土家土司王城,是中國土家族歷史文化主題公園,是湖北省“鄂西南生態(tài)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景區(qū),有“中華土家第一城”和“中國旅游文化示范地”之稱。2009年1月23日,恩施州恩施土司城景區(qū)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土司城墻,全長2320米,寬1.2米,依山取勢修造。最初修建的目的是為了戍守、防護,城墻上也設有瞭望臺、烽火臺,危機之時,會燃狼煙預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