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無錫東林書院游記

董虹

<p class="ql-block">說起無錫東林書院,因明朝顧憲成一副對聯(lián)“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而聞名天下,讓無數(shù)學子朗朗上口。這副心懷遠大抱負之名聯(lián),后被廣為傳誦,成為許多學人、志士的共同心聲和座右銘。</p><p class="ql-block">雖久居江陰,八十年代也曾在無錫求學兩年,但東林書院一直未曾參觀游覽。因整理《常州青果巷董氏族譜》編輯《常州青果巷董氏人物》一書過程中,了解到我明代先祖與東林八君子中某些人似乎有姻親關(guān)系,所以閑暇之余,前往一看究竟。除發(fā)現(xiàn)八君子薛敷教、錢一本外,另探得與董氏人物有關(guān)系的探花吳情,進士王立道大名。</p><p class="ql-block">東林八君子為無錫本邑顧憲成偕弟允成、同鄉(xiāng)高攀龍、安希范、葉茂才、劉元珍,及武進薛敷教、錢一本,他們<span style="font-size:18px;">為官清廉,銳意圖新。凡正俸以外的“羨馀”,或上繳,或救災,決不入私囊。要求革除朝野積弊,振興吏治。八君子憂國憂民,敢言直諫。他們不但開創(chuàng)了一代自由講學風氣,更是開創(chuàng)了文人講實學、重實用、議朝政的先河。</span></p> <p class="ql-block">依庸堂內(nèi)懸掛顧憲成名聯(lián)</p> <p class="ql-block">東林書院創(chuàng)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當時為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嫡傳高弟、知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后廢。明朝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由東林學者顧憲成等人重興修復并在此聚眾講學,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全國學者普遍響應,一時聲名大著。東林書院成為江南地區(qū)人文薈萃之區(qū)和議論國事的主要輿論中心。</p> <p class="ql-block">麗澤堂</p> <p class="ql-block">道南祠</p> <p class="ql-block">一、關(guān)于薛敷教與董氏人物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據(jù)《常州青果巷董氏族譜》載:董應芳,青果巷董氏十二世孫(后峰公派)。字如登,國子監(jiān)生。官直隸磁州同知,江西都司經(jīng)歷,王府長史。娶薛氏嘉靖丁未進士浙江提學副使應旂(同旗)孫女,貢生近魯女。</p><p class="ql-block">薛應旂(1500-1575),明學者、藏書家。字仲常,號方山,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橫林鎮(zhèn)余巷村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進士,博學。薛敷教祖父。曾任慈溪知縣,官南京考工郎中。與王鏊、唐順之、瞿景淳齊名。因?qū)泪圆粷M,被貶為建昌通判、浙江提學副使。薛應旂是明代文學家和史學家,被列入“王唐瞿薛”八股文四大家之一。他慧眼提拔的人才中,最出名的是鄒應龍。他教出的學生中,著名的有顧憲成、允成倆兄弟和應旂自己的兩個孫子薛敷政、薛敷教。他們四人同時就學于薛應旂先生,后來均中進士。同為東林學派的領(lǐng)頭人。</p><p class="ql-block">薛近魯(1532—1575),薛應旂子,字孔鄰,號景尼,南直隸常州府武進(今屬江蘇)人。明代官吏。貢士(隆慶二年戊辰科恩貢)。歷仕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江西吉安府永新縣知縣。子薛敷政、薛敷教。</p><p class="ql-block">薛敷政,萬歷丁未科進士。授江西永新縣知縣,考選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四川。天啟二年官至太仆寺少卿。</p><p class="ql-block">薛敷教(1554年—1610年),字以身,號玄臺。直隸武進縣(今常州市武進區(qū))人。明朝東林黨政治人物。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進士。因上疏忤旨,被勒令回籍。后薦為鳳翔府教授,不久遷國子監(jiān)助教。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趙南星被逐,敷教上疏申救,被指為“朋謀亂政”,謫光州學正。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到東林書院講學,是為東林八君子之一。卒賜尚寶司丞?!睹魇贰酚袀鳌?lt;/p><p class="ql-block">由此看出,顧憲成及弟允成曾求學于薛應旂,一起學習的還有薛應旂倆孫薛敷政、薛敷教等,薛敷教與顧憲成是同學關(guān)系,而且地理也很近,所以東林八君子里有常州人的緣故可能就在此。</p> <p class="ql-block">二、關(guān)于錢一本與董氏人物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據(jù)《常州青果巷董氏族譜》載:董朝文,青果巷董氏十一世孫(后峰公派)。字君輔,號靜菴,國子監(jiān)生,官上林苑錄事。娶天順丁丑進士刑部尚書贈太傅白昂曾孫女,鴻臚寺署臣詔女。子一董汝弟,女五,長適奉直大夫河南信陽州知州鄭邦煜,次適李可登,次適府學生孫鎏,次適萬歷甲辰進士南戶部尚書錢春,次適朱。</p><p class="ql-block">《常州青果巷董氏族譜》另載:董遇乾,青果巷董氏十三世孫(后峰公派)。字健行,國子監(jiān)生。娶錢氏萬歷甲辰進士戶部尚書春女。</p><p class="ql-block">錢春,字若木,錢一本子。明常州府武進人,萬歷三十二年 (1604) 進士。歷知高陽、獻二縣令,征授御史、湖廣按察史、福建右參政。天啟中,官至光祿卿,被魏忠賢黨彈劾,革職歸。崇禎九年,召拜通政使。遷戶部右侍郎,官至南京戶部尚書。</p><p class="ql-block">錢一本(1546-1617),男,明常州府武進人,字國端,號啟新,明朝學者,武進人。萬歷十一年進士。任廬陵知縣,授福建道御史,入臺即發(fā)原任江西巡按祝大舟貪墨狀,大舟至遣戍。出按廣西。又劾張居正假圣旨以塞言路,因上《論相》、《建儲》二疏論政弊,觸怒神宗,被削職為民。天啟初追贈太仆寺卿。</p> <p class="ql-block">東林書院有一亭,內(nèi)高掛歷代功名榜,發(fā)現(xiàn)探花榜上有一吳情之名,其與董氏也有故事可言。</p> <p class="ql-block">三、明探花吳情與董氏人物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董遇明,青果巷董氏十三世孫(后峰公派)。字良甫,府學生。娶吳氏嘉靖甲辰探花閭江侍讀學士情孫女,按察使都事濟時女。</p><p class="ql-block">吳情(1504-1582),明常州府無錫縣閭江村(現(xiàn)闔閭村)人,字以中,號澤峰,明嘉靖甲辰探花。嘉靖四十年任命翰林院侍讀、右春坊右諭德(太子宮屬官)。在傳臚唱名(宣布一甲名單)時,嘉靖皇帝聽到吳情姓名時,說道:“天下豈有無情狀元”,于是,因一字讀音竟將狀元降為探花,授翰林編修。</p><p class="ql-block">嘉靖四十年(1561),南京舉行鄉(xiāng)試,吳情和胡杰同為主考官。這年無錫籍中舉的竟有13名,引起廣大考生的不滿,社會議論紛紛,被誣為“說道無情也有情,江南連中十三名”。嘉靖皇帝未及詳查便下旨:貶吳情為廣東市舶提舉(從五品,管理海外諸國朝貢和貿(mào)易事務)。</p><p class="ql-block">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帝卒,明穆宗朱載垕繼位。隆慶五年(1571年),吳情同科狀元,已升任南京禮部尚書的秦鳴雷會同吏部,以吳情當年所錄舉人均為真才實學之仕為其奏白。明穆宗朱載垕頒旨,詔命自己為太子時的右春坊右諭德,如今已六十七歲的吳情,以被貶前原職致仕。</p><p class="ql-block">吳情回鄉(xiāng)后,為母親徐氏建造了一座虎弄家庵,供母親徐氏修心養(yǎng)性頤養(yǎng)天年后(就是如今的閭江永寧庵)。為自已定下從此“不談朝政,不游山水,不離家鄉(xiāng)”的自律,更名為靜端居士。他還捐田創(chuàng)辦吳氏義莊,贍養(yǎng)族中鰥寡孤獨,供養(yǎng)族中子弟及貧寒學子讀書。</p><p class="ql-block">吳情原名吳汝威。之所以改名叫吳情,是因為他在27歲考中舉人之后,接下來連續(xù)三次9年的進士考試中,均名落孫山,為了圖個吉利,希望老天開開眼,對自己多一些情義,于是他將名字改為吳情。</p><p class="ql-block">話說無錫狀元之事。明正德元年禮部尚書、弘治十八年科舉狀元顧鼎臣游錫惠勝景,遠望錫山、惠山時不禁發(fā)出感嘆:“錫山如龍頭,惠山似龍身,無錫自南宋蔣重珍后未出狀元,只因龍頭無角”。早就因無錫自南宋蔣重珍之后,再未出過科舉狀元而為憾事的當?shù)毓賳T聽得顧鼎臣所言,不久便在錫山上建造了一座實心石塔。無錫官員得知吳情未能獲中狀元原由,于無奈中試探般差人赴昆山已故的顧鼎臣府中探求原委。顧鼎臣后人見無錫來人問及此事,捧出了顧鼎臣生前留下的手牘:“龍角用以聽,必須空其中”。由此無錫官紳又集資于萬歷四年(公元一五七六年)建成七層八角樓閣式磚塔,取名:龍光塔。從而有無錫人孫繼皋、鄒忠倚、王云錦、顧皋獲取科舉狀元。</p> <p class="ql-block">四、明進士王立道與董氏人物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王立道(1510年-1547年),字懋中,無錫人,明朝政治人物。生于明武宗正德五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享年38歲。嘉靖十四年(1535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王立道的詩歌風格沖容淡宕,不為奇險之語。嘉靖乙未,永陵臨軒試之,選三十人,懋中第一。懋中為唐順之妹婿,文學歐陽,詩學中唐。<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有《具茨集》五卷,補遺一卷,文集八卷,補遺一卷,遺稿一卷,均被《四庫總目》收錄。</span></p><p class="ql-block">董士弘<span style="font-size:18px;">(1503—1576),</span>青果巷十世孫。常州府武進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字體仁,號后峰,又號吾庵,府學生。嘉靖辛卯舉人,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年)殿試金榜第二甲84名進士出生。授戶部河南司主事員外郎,福建興化府知府,浙江按察副使,嘉湖兵備道,四川布政使參議,授承德郎,晉中憲大夫,政績載府縣志祀。娶唐氏,正德庚午舉人湖廣永州府知府珤(寳的古字,同寶,唐順之父)女,封安人,晉恭人。</p><p class="ql-block">唐順之(1507年-1560年),明代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江蘇武進人,明嘉靖年間進士。明嘉靖八年(1529年)二十三歲中進士,禮部會試第一,入翰林院任編修。唐順之博文多識,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同為明代重要文學流派之唐宋派代表,又和王慎中、歸有光并列為嘉靖三大家,而且還名列嘉靖八才子之列。唐順之還是明代抗倭名將。</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見,王道立與董士弘系連襟關(guān)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