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請點擊圖標收聽)</b></p> <p class="ql-block">作者 莽原深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江南春色美(一) 上</b></p><p class="ql-block"> 作者 莽原深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珠鏈玉帶、白墻青黛!自古以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對江南春色美毫不吝嗇地用盡了溢美之詞!但遺憾的是,我這個旅游達人走遍了祖國山山水水,也曾無數(shù)次來江、浙、滬,卻從來沒有在陽春三月來過江南!今年三月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3月12日一行三人自駕來了趟安徽、浙江、江蘇游,原則是只定大方向,不定明確目標,哪里美就在那里玩,哪里舒服就在那里休息兩天,盡量不去網(wǎng)紅打卡地!時間暫定為15天到20天!</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兩天的高速路,在臨近涇縣桃花潭景區(qū)時,下起了大雨,腦瓜一閃念,不能去,那里太冷。馬上來了個急轉(zhuǎn)彎掉頭就往涇縣縣城開去,這是一條窄窄的山路,無窮無盡的彎路,胳膊肘彎急上急下!濕滑的路面考驗著我的車技,三個老年人不但沒被驚險的山路嚇到,反而打開車窗,不停地呼喚著停車、停車!無奈在一處較寬的路面停了下來!環(huán)溪若坑四面環(huán)山,雙溪穿繞、山清水秀、人杰物嬈,如果不是下雨,趕上好天氣,真想在這里住一宿,早晨看晨曦初露云蒸霞蔚的人間仙境,一定讓你流連忘返,傍晚皖風徽韻的炊煙裊裊、恬靜安逸的田園生活真會讓人樂不思蜀!</p><p class="ql-block"> 意外的驚喜發(fā)生了,在小雨過后的山路上,一個老農(nóng)拉著一頭水牛,緩緩地走來,等我緩過神來,沖到跟前時,錯過了橋下河里成群結(jié)隊的鴨子!那也來兩張!</p> <p class="ql-block"> 老人今年七十歲,家里只有老伴兩人在家務農(nóng),這是我走遍大江南北所到之處的普遍現(xiàn)象!熱情的老夫妻倆邀請我們一起吃飯,但不知縣城還有多遠,婉言謝絕后,留了張影,就急匆匆趕路去了!這里有明朝抗倭將軍沈煉的墓地,有著名的馬義橋!下次一定要在老人家里住兩天,體會體會神仙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山巒疊翠、溪涇通幽,在竹林深處隱隱約約露出了一座座老式徽派建筑,比起白墻灰瓦馬頭墻,它們顯得老舊了一些,這就是堅守山村的老一輩人,進城里生活他們不習慣,在山村又有諸多不便,可是故土難離呀,當他們百年后,這一代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新一代人,已經(jīng)習慣了城市生活的年輕人,他們老了還能回到這里來嗎?美麗鄉(xiāng)村怎樣才能留住人?</p><p class="ql-block"> 綠野山原霧滿川</p><p class="ql-block"> 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p><p class="ql-block"> 美麗鄉(xiāng)村人稀少</p><p class="ql-block"> 采了蠶桑誰插田</p><p class="ql-block"> 去桃花潭的路邊,平原上的村莊又是一番景色,金黃色的油菜花正是盛花期,道邊上的人家,白墻上涂滿了喜慶的涂鴉!</p><p class="ql-block"> 每戶人家都是濃墨重彩!你還甭說,江南的地理優(yōu)勢確實適于建設美麗鄉(xiāng)村!</p><p class="ql-block"> 徽派人物非常幽默,汪倫乃唐代涇縣縣令,卸任后定居涇縣桃花潭,聽聞李白路過此地,就編了個善意的謊言,從此使得桃花潭名揚四海!</p><p class="ql-block"> 李白是詩人更是酒仙,有句調(diào)侃的話:李白斗酒詩百篇,好家伙!一頓酒就能流出詩百篇!</p><p class="ql-block">真是:</p><p class="ql-block"> 青弋江濤晝夜行</p><p class="ql-block"> 詩仙留得踏歌聲</p><p class="ql-block"> 萬家酒店灼今古</p><p class="ql-block"> 十里桃花千載名</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汪倫嘴里的“萬家酒店”!漢語寓意深奧,居然騙過了李白!明明是姓“萬”的人開的一個酒家,卻騙的李白誤以為桃花潭上有一萬家酒店,勾引的酒圣上了桃花潭,從此留下千古流傳的詩篇:</p><p class="ql-block"> 李白乘舟將欲行</p><p class="ql-block"> 忽聞岸上踏歌聲</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水深千尺</p><p class="ql-block"> 不及汪倫送我情</p><p class="ql-block"> 萬家酒店巷子深處,雖然人煙稀少,但浪漫的買賣人,為吸引游客,把彩色油傘倒掛在巷子里,到也是一景!</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景區(qū)沒有更多的景色!只是讓人能體會一下,古人的智慧與浪漫!一座座古宅空寂寥默,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不免增加一些滄桑感,倒也堅定了活在當下、及時行樂的信念!這座建筑物,我十幾年前來的時候就是鐵將軍把門,到現(xiàn)在藤蔓爬滿了墻壁,透過咧開的門縫,往里看去,依稀可見“萬家樓”的字樣!</p><p class="ql-block"> 路過“青弋江”大橋,為兩岸美景所吸引,它是長江下游支流。古稱“清水”、“泠水”或“涇溪”、“涇水”。青弋江之名始自南宋。稱其為清弋江,是因為它發(fā)源于黃山,會石臺、太平、旌德、涇縣諸水后,河身漸廣,春暖水漲,波濤洶涌,故曰江。經(jīng)石臺縣、黃山區(qū),于蕪湖市區(qū)入長江,青弋江全長275千米,流經(jīng)桃花潭時,從地圖上看,青弋江就像一條云中翻滾的巨龍!</p><p class="ql-block"> 我旅行的原則是不看所謂的“古鎮(zhèn)”,千篇一律、仿古貼皮的新假“古鎮(zhèn)”實在是讓人倒胃口,不過去年看了“前童古鎮(zhèn)”后,思想有了轉(zhuǎn)變,江南地區(qū)還是保留了一些古跡的!這次來到“查濟古鎮(zhèn)”更是令人大開眼界!翻過崎嶇彎多路窄的山路,天快黑了,還沒找到地方,心里不禁有些發(fā)毛,這深山老林里,天黑找不著地方,可就瞎了!正在猶豫是不是掉頭時,猛然間左手道邊上,四個大字“查濟古鎮(zhèn)”,找到駐地,沒停歇我就沿著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來到了古鎮(zhèn)中心的一座古橋,拍了無數(shù)張片子,這張最有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 詢問了一些人家,“這是您家的老房子嗎?”回答是肯定的!解不開這個迷,只有下次來時多住幾天!刨根問底吧!</p><p class="ql-block"> 看到這一樁樁精美的木雕!我有一個不解之謎,難道這里沒有土改過嗎?難道文革的狂風暴雨沒有席卷過這里嗎?</p> <p class="ql-block"> 查濟古鎮(zhèn)是個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古鎮(zhèn),歷史上名人薈萃,可考證的有兩名翰林、12名進士,舉人幾百名,當過縣官的有190余人!這就能夠理解為什么這個小山溝里,有這么多高屋建瓴的殿堂,且多數(shù)完好無損的存在,不感到奇怪了!</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建筑保護的如此完好,實屬罕見,看到門框上一塊牌子,有了些許了解,當?shù)亟o每一棟古建筑都編了號,并說明,房產(chǎn)歸屬權(quán)是誰,保護古建筑責任人是誰!</p><p class="ql-block"> 在查濟古鎮(zhèn)有一座古橋叫“紅樓橋”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居高臨下在樓上俯視著千年溪水緩緩流過,也孕育了“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緬懷這些文人墨客有感:</p><p class="ql-block"> 昔人駕鶴東歸去</p><p class="ql-block"> 千古流芳存紅樓</p><p class="ql-block"> 一簾幽夢今尤在</p><p class="ql-block"> 白云千載空悠悠</p><p class="ql-block"> 安徽旅游有一個特點,就是各個名勝古跡一個挨著一個,在古鎮(zhèn)里,房東給我們介紹了石臺縣,吃過了鱔魚糊,品嘗了地道的臭鱖魚,本來一天的日程安排,卻戀戀不舍地住了兩宿,之后往石臺縣方向走去,沒想到,這一路上應了那句話,“美景都在路上”,悠悠的山路就我們一輛車行進,忽然路邊的美景映入眼簾,這景致、這村莊、這淺山、這路邊的小亭子!不由得停下車來!難道這就是弘一法師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所描繪的場景,真是大開眼界,估計村里人沒聽說過弘一法師的這首千古絕唱,只是一種巧合而已,但此情此景確實讓人陶醉!</p><p class="ql-block"> 石臺縣牯牛降是個新開發(fā)的景區(qū),湛藍的湖水還是有一眼的!景區(qū)正在修繕!</p><p class="ql-block"> 牯牛降景區(qū)的水,藍中有綠,綠中泛白,順山勢湍湍而下!</p><p class="ql-block"> 旅游一定要注意季節(jié),石臺縣醉山野介紹的很美,但季節(jié)不對,實在沒得可看,在老鄉(xiāng)家住了一宿,吃了紅燒鱔魚,品嘗了農(nóng)家自制臘肉,和主人到自家菜地里現(xiàn)摘了青菜,那股久違了的清香的味道,沒喝酒都跟醉了一樣!</p><p class="ql-block"> 在安徽幾乎所有的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有自制晾曬的臘肉,可不能讓專家們看見,否則該說你亞硝酸鹽超標、黃曲霉素超標、環(huán)境污染了!</p><p class="ql-block"> 自然光下?透了的梅干菜,是我最愛的美食,女主人割愛給我們稱了兩斤!</p><p class="ql-block"> 在安徽,我發(fā)現(xiàn)一個特點,景區(qū)比較集中,都是在一條線上,這不本來要去石潭村,半路上一塊指路牌:西遞古鎮(zhèn)。走!進去!停好車,一個古代石牌坊矗立眼前!?正樓匾上方豎刻“恩榮”二字,下方橫匾分別刻有“荊藩首相”和“膠州刺史”八個大字。原來是為出身西遞的山東膠州刺史胡文光所建,他還曾任荊州王府長史等職,因政績卓著,明神宗恩準其在家鄉(xiāng)建造此牌坊以表彰其功績。牌坊不僅是胡文光個人功績的象征,也體現(xiàn)了西遞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碑身其雕刻技藝和建筑風格代表了徽派建筑的精髓。和老鄉(xiāng)聊天得知,村里原有十三座牌坊,文革被毀十二座!這座碑被家人保護了下來!成為珍貴歷史文物,同查濟古鎮(zhèn)比較起來,看來還是交通閉塞有利于保護文物!</p><p class="ql-block"> 斑駁陸離的白墻變成了黑灰色,可是狹窄的巷子盡頭的挑檐卻雕嵌著精美的鳳凰造型!</p><p class="ql-block"> 不得不佩服南方農(nóng)村的文化底蘊,這樣恢宏壯觀的民間傳統(tǒng)建筑,不單單是地主老財?shù)倪z產(chǎn),就連普通家庭也是雕梁畫棟、高屋建瓴!而且南方多數(shù)農(nóng)村,往大了說,長江以南一直到沿海地區(qū),文革風暴在這里偃旗息鼓了一樣,受到的傷害不大,就好像沒那么回事一樣,也可能是我走的地方少見識少吧?</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休閑度假,一年四季綠水青山、云霧繚繞、空氣清新,確實讓人心曠神怡!要不然,南方農(nóng)村的老人們冬天都愿意離不開家鄉(xiāng)呢!</p><p class="ql-block"> 由于對安徽了解不多,以前來過幾次也都是在和宣紙有關(guān)的地點游玩,在查濟古鎮(zhèn)查到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叫石潭村的村莊,驅(qū)車到達了這個偏遠的小山村,才發(fā)現(xiàn)石潭村只是個歇腳的中轉(zhuǎn)站,看景色還得在明早五點坐村里的景區(qū)專用車,到了下汰村才能觀景。這里的景色真是美若天宮!</p><p class="ql-block"> 早晨四點起床,坐上景區(qū)的面包車,在狹窄、陡峭、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司機把車開的風馳電掣,如同騰云駕霧,把游客們嚇得心驚膽戰(zhàn)!那叫一個刺激!停車后驚魂未定,但瞬間感覺,就是一個字“值”了!</p><p class="ql-block"> 云霧在山巒間翻滾飄逸!黃花、白云、黛色山巒一切都在腳下</p><p class="ql-block"> 雖然500米的海拔并不算高,但山巒中的下汰村,由于冷熱空氣交織,常有云海繚繞,春季時云霧與金黃的油菜花海相映成趣,構(gòu)成了一幅幅絕美的自然畫卷。村內(nèi)白墻青黛的徽派建筑在遠處云霧中時隱時現(xiàn)!</p><p class="ql-block"> 在清晨的霧氣與不斷升起的陽光照耀下,不同的角度,呈現(xiàn)不同的亮度!使得下汰村的景色更加撲簌迷離!</p><p class="ql-block"> 八點鐘下到石潭村,賣早點的老人說,你們下來早了,太陽再升高一點,熱空氣和冷空氣翻滾騰挪就跟掛在天宮里的瀑布一樣,傾盆而下那才壯觀呢!不過也好,給下次再來找了個合理的理由!云霧彌漫峽谷,曲卷舒展,如夢如幻,如詩如畫…..在這仙境里吃個早點!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p><p class="ql-block"> 安徽的特點是景區(qū)之間距離都不遠,從石潭村出來,去了不打算去的陽產(chǎn)土樓,土樓看的多了,總認為大同小異,可是到了這里,真是大開眼界,陽產(chǎn)土樓在一個大山凹里,由于山路狹窄只好坐景區(qū)車到了山頂,一眼望去,一棟棟干打壘的土樓櫛比鱗次散落在一面山坡上,和見過的土樓不一樣,它不具備防御性功能,也不是閉環(huán)式圓形設計,是依山疊加、順勢而為用夯土堆砌起來的一棟棟獨立建筑,家家坐北朝南,一條寬不過一米,陡峭的石板路,曲里拐彎把各家連在一起,就跟梯田一樣,高一層退一步把整座山,描繪成了人間仙境!</p><p class="ql-block">真是</p><p class="ql-block">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p><p class="ql-block"> 遠近高低各不同</p><p class="ql-block"> 不識陽產(chǎn)真面貌</p><p class="ql-block"> 只緣身在土樓中</p><p class="ql-block"> 由于土樓是依山而建,公路是修不進去的,建房除了就地取材、開山挖土、砍樹成檁外,其余建房材料都得從山下用人工跳上來!看到如此情景,我的老毛病思維又涌上心頭,這一代人不在了,已經(jīng)被知識改變了命運的在城里學會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年輕人,還會用這種方式建設美麗鄉(xiāng)村嗎?真是操心沒了邊界!替后人擔憂,到時人家自會有辦法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人們就地取材,除了少數(shù)徽派白墻灰瓦馬頭墻以外,多數(shù)是黃土本色,但據(jù)我分析,這里的人們可能隔幾年還要有一道工序就是抹墻,因為雨水會把土墻沖刷出裂痕,這就需要用泥漿把裂縫抹上!</p><p class="ql-block">擺個Pose留個影也就行了,美確實美,能長住嗎?既然歷代成百上千年老一輩人都能長住下來,為什么還鼓吹讓孩子們走出大山去,去通過學習改變個人命運,這就是個偽命題,最起碼在某些地區(qū)是這樣!都走出去了,美麗山村誰來建設?不由得反思:我們有時候的提法,不是忽左就是忽右,顧其一點不即其余!改變命運是改變誰的命運?如果是改變家鄉(xiāng)的命運,使全體村民脫貧致富還是可取的!別忘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p><p class="ql-block"> 陽產(chǎn)土樓很小,半個小時足夠領(lǐng)略以眾不同的人間一隅!這個82歲的老嫗仍然在勤懇地勞作,這種景象有人看到的是生活所迫,我看到的是一種享受和快樂,馬克思說: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在勞動中,人的腦、神經(jīng)、肌肉、感官等等的耗費,是人成長和發(fā)展的必需!換句話說,這個老人如果在家躺一個星期,她會是一種什么精神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聽說我從北京來的,她興奮地說,我去過北京兩次了,天安門、故宮、頤和園都去過了!我說你再去一趟長城,這輩子就值了!越說越投機,老奶奶(其實才比我大六歲)摘下晾曬的臘豬臉就要送給我!由于我手里沒有可交換物品,在連連鞠躬與感謝中,一溜煙跑去停車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如果大家想看他拍出的更多照片,就去“美篇”平臺上,搜索“莽原深處”即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