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167efb"> 夏末的竹林總是濕漉漉的,青苔在石階上洇出深淺不一的綠。忽見一只小鳥掠過竹枝,紅喙銜著晨露,翅尖點染金粉,正是羽衣華麗、姿態(tài)優(yōu)美的紅嘴相思鳥了。</font></h5> <h5> “<font color="#167efb">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每次看到相思鳥,都會不自覺的想起這首詩,都會勾連起我的翩翩浮想。我總是很好奇,是一種怎樣的行為或者暗示性,讓人們將“相思”這個厚重得近乎永恒的主題寄語一只小鳥?相思鳥,又是怎樣演繹這多愁善感的千年絕唱?</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 現(xiàn)在正是忙碌的繁殖季節(jié),兩只紅嘴相思鳥,一個林里,一個林外,鳴唱著只有它們才能聽得懂的歌曲,似乎也貼近“相思”的寓意。當然,與“相思”主題更契合的,一定是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對相思鳥,一旦結為伴侶,便會攜手共度一生,形影不離。倘若一只不幸離去,另一只則會因失去伴侶而絕食,停止歌唱與舞蹈,最終會抑郁而終。雖然生物學觀察顯示,相思鳥的“忠貞”可能被過度浪漫化,但人們仍樂于將相思鳥視為“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極致象征。</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 當代社會,飛機輪船高鐵、抖音微信小紅書,縮短了空間,壓縮了時間,似乎讓分隔兩地的“相思”淡了許多,但我們仍有大洋深處的千里戍邊,也有非洲大陸的萬里馳援,千山萬水,相思綿綿,仍是天地間最動人的情感。當一只小鳥,穿越時空隧道、跨越歷史空間,將悱惻纏綿從三江源頭牽絆到東海之濱,誰人不動情,誰人不淚目?</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 黃昏又至。竹影婆娑處,兩只相思鳥正互相梳理羽毛,金綠交織的尾羽時而交疊,時而分開,在暮色里寫下一行行無字的駢文。忽然懂得《詩經》里那些草木蟲魚的比興,原是先民望著這些精靈時,心頭涌起的,最本真的悸動。</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 銀耳相思鳥(英文名:Silver eared Mesia,學名:Leiothrix argentauris):小型鳥類,體長14~18厘米。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竹林和林緣灌叢地帶。主要以昆蟲為食。國內主要分布于貴州南部和云南西部、南部、東部及廣西南部和西藏東南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2年評估,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21)。</font></h5> <h5> <font color="#ed2308">紅嘴相思鳥(英文名:Red-billed Leiothrix,學名:Leiothrix lutea (Scopoli)):小型鳥類,體長13-16厘米。棲息于海拔1200-28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混交林、竹林和林緣疏林灌叢地帶。主要以昆蟲為食。國內分布于甘肅南部、陜西南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華南各省。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21)。<br></font></h5><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