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醫(yī)沒有高血壓這個病的稱謂,這種病,一般來講都是先天陽虛,先天陽氣不足,有好些遺傳因素,然后再加上后天失調(diào)。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藥店里治療高血壓的大多是針對“肝陽上亢”的。事實上,越打壓那個肝陽,這個病越頑固,越好不了。我認為高血壓一般來講屬于三陰病,肝、脾、腎,就是這三經(jīng)的陽氣過于虛了,它應(yīng)該占的這個位置被濁陰占據(jù)了,你把濁陰給疏散了,掃除了,就行了。我的弟子用麻桂治好了20年的高血壓,一般中醫(yī)絕對不敢這樣做,麻黃、細辛、附子按照現(xiàn)在的醫(yī)學(xué)觀點,是升高血壓的,麻桂主升散,血壓高、臉紅好像也是升散,因為有這樣的關(guān)系,所以,很多中醫(yī)師只懂得血壓高就平肝潛陽,鎮(zhèn)肝熄風(fēng)!不知道辛溫的東西可以起效,麻桂治高血壓還有這么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血壓為什么高?實際上就是機體有阻滯。機體是非常奧妙的,因為有阻滯,需要高的壓力,才能夠供養(yǎng)末端,這是個物理的道理。一般的藥到不了末端。如果用西醫(yī)的方法終身的服藥,末端呢,又不斷向機體發(fā)放指令,我這邊不夠吃了,趕快給我送吃的,這個指令始終存在,所以藥要不停地用,你高一點兒我就給你壓下來,使機體末端始終處于缺血的狀態(tài)。用了麻桂以后,出了一身的汗,這個病就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扶陽就是兩個,宣通和溫補。用麻桂就是宣通,把阻滯拿掉,不需要那么高的壓力就可以灌溉了。在南通開中醫(yī)會議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從麻黃湯治愈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并發(fā)暴盲引發(fā)的思考》,扼要的講了講關(guān)于麻黃桂枝附子在高血壓中能用不能用,用了會有什么后果的問題。把大家的疑惑破解掉,如果這個解決不好,以后誰也不敢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醫(yī)里面講“從治”,有“正治(從治)”,有“逆治(反治)”,“逆治”就是你是表現(xiàn)為熱,我就給你用寒;“從治”就是順其勢,他本來是個熱癥,一大片的這個熱象,然后,你用熱藥,把它引回到它應(yīng)該去的地方。《內(nèi)經(jīng)》不是講“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這個位很重要,這個相火應(yīng)該在什么地方?君之下,水之中,如果它離開水,跑到這個君的前面、上面去了,實際上就是你不應(yīng)該跑到上面去,你應(yīng)該回去。但是它脾氣很暴,你要順著來,你不要揍它,你不要罵它,這個就是引導(dǎo)。</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切寒濕瘀濁堆積三陰,皆可用“溫氏奔豚湯”,溫氏就是我讀函授時的老師溫碧泉先生。方子是: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藥60克,茯苓45克,澤瀉30克,懷牛膝30克,生曬參30克(搗碎入煎),靈脂30克,車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棗25枚。一年青女子因三陰陽虛,寒濕凝阻,體重達98公斤,用“溫氏奔豚湯”因痛經(jīng)、巔頂痛加入厥陰主藥吳茱萸45克,方中附子逐日疊加10克,加至200克為度,服藥30劑后修養(yǎng)半月,陽光一照,陰霾盡消!此方稍事加減,可通治一切肥胖之并發(fā)癥,為高血壓(清陽不升,濁陰竊踞陽位)、高血脂、糖尿病(從三陰論治,三陰又統(tǒng)于太陰,而太陰之根在少陰)及冠心病心衰等等一系列現(xiàn)代醫(yī)學(xué)難題提供了解決之道。像高血壓這一類,以及糖尿病和糖尿病引發(fā)的腎病、冠心病,其實一回事。人的五臟六腑、皮毛經(jīng)絡(luò)、表里內(nèi)外,只要哪一個部位陽氣不能到達,那個地方就是病,你就治療那個東西就行了,這是個最簡單的總括。所以我說陽虛、寒濕的人十占八九,陰虛之人百不見一。在臨床診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辨證,比如有的醫(yī)生說你是糖尿病,要長期服“六味地黃丸”。錯了!要用“金匱腎氣丸”,主要從三陰經(jīng)的那個陽的方面來斂,不是大量添水,水火就能平衡了。陰陽的不平衡就是由陽虛造成的,陽永遠是主導(dǎo),因為陽虛才造成不平衡。所以還是要助陽,你把陽虛扶得差不多了,陽旺了以后,陰陽自然就平衡了。經(jīng)過實踐,證明這些方法穩(wěn)妥可靠。而且2005年以后凡是大劑量長期服用附子的病人,我讓他們每個月做生化檢查,看看有沒有肝腎損害。檢查結(jié)果全部沒有,而且長期的血尿,尿蛋白,經(jīng)過長期溫陽,這些東西都沒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疾病最初只進入到人體的輕淺表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傷寒論》</span>中關(guān)于太陽經(jīng)的討論最多,病在太陽經(jīng)很容易誤診,明代張景岳《景岳全書》說,治病的時候,假使你錯了,寧可錯以誤補,不可失于誤攻,誤補猶可解救,誤攻則噬臍莫及(表示悔恨到了極點),從這話里可以體會這位老先生在臨床中一定走過很多彎路,一定犯了好多錯誤,世界上百行百業(yè)難免錯誤,唯獨我們醫(yī)生不能錯誤,一旦錯了就是以人的生命為代價!所以《傷寒論》關(guān)于太陽經(jīng)的內(nèi)容,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直接治療疾病的,而是對于太陽經(jīng)誤診的人所采取的補救方法最多。我們知道了來路,也就知道了怎么把疾病散去,讓它從哪來,回哪去!如果說就只治“病”,不管前因后果、體質(zhì)強弱,這樣就會治標害本。比如,治外感病最常用汗法,它是中醫(yī)治療八法為首,汗法不僅僅出汗,而是開玄府(打開毛孔),通利九竅,托邪外出!</p><p class="ql-block">(待續(x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提示:文中處方,請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dǎo)下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