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埃及北方游覽過開羅及亞歷山大兩個城市后,我們坐火車去埃及的最南方---阿斯旺,那個著名大壩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上火車前導游阿里給我們打了預防針,說是埃及的火車沒有中國的好,火車站也很簡陋等等。但是阿里又強調(diào),我們坐的是最好的車廂,兩個人的包間,有洗手間,但沒有衛(wèi)生間。而且臥鋪的床要比中國的寬許多,保證睡起來很舒服。接下來阿里笑瞇瞇地給我們講述了他在中國的乘火車經(jīng)歷,他說那是"難忘的十一個小時"。</p><p class="ql-block">那幾年阿里在中國做生意,有一次要從北京去廣州。飛機票太貴了,想到了坐火車,就托朋友買臥鋪票。朋友問要上鋪還是下鋪?他想帶著錢呢還是上鋪安全些。結(jié)果上了火車一看,那個臥鋪是三層樓,鋪位只有那么一點點,他平躺側(cè)躺都睡不下。沒辦法!只好在那個放他半個屁股的小座上坐了11個小時,此后他就再沒有坐過中國火車。阿里的故事和他述說時的神情引得我們開懷大笑,許多天過去了,只要我一想起這段故事,想像著那個碩大的阿里可憐地坐在小座上的樣子,就忍不住發(fā)笑。半個屁股?只怕是剛能放下三分之一的屁股吧?</p><p class="ql-block">那么埃及的火車又是什么樣的呢?</p> <p class="ql-block">這是開羅火車站的站臺,除了一小段,大部分站臺是露天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埃及百姓乘坐的車廂,窗戶很小,里面的設施也差。</p> <p class="ql-block">再來看看我們這些“外賓”的包間,強多了??芍灰娮徊灰婁佄唬词珠g又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原來這就是洗手間,呵呵!拉開門就是阿里所說的洗手間了,那個圓包包原來是洗手池??匆姵刈酉旅娴哪莾蓧K板了嗎?作什么用的,把它插進座位的一個槽中就成了餐桌。</p> <p class="ql-block">睡覺時列車員來了,三下二下,劈里啪啦座位變成了雙層鋪,確實比咱們的臥鋪寬多了。</p> <p class="ql-block">這位是我們車廂的列車員,28歲,負責我們這節(jié)車廂大概八九個包間的送餐、放收鋪位、送茶等所有的服務工作。</p> <p class="ql-block">火車經(jīng)過十一二個小時的行車在第二天上午八點半左右到達阿斯旺,這是阿斯旺火車站的外景。</p> <p class="ql-block">我的埃及火車經(jīng)歷也很不幸,連續(xù)的勞累與不停地乘車,原本己不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暈車卷土重來,并在火車上發(fā)揮到了極至。</p><p class="ql-block">埃及的火車太老了,咣鐺咣鐺地晃得十分歷害,尤以衛(wèi)生間為最,而我恰恰在那里面馬拉松了許久?;氐杰噹樕炎?,看著列車員給準備的晚餐胸口翻騰,一口沒吃就躺下了,吞下暈車藥,睡了一夜,第二天終于活轉(zhuǎn)了過來。這時我發(fā)現(xiàn)車外的景致正經(jīng)不錯,一個個"阿凡提"騎著小毛驢悠悠哉哉的,可惜車窗玻璃實在是太臟了,只怕是出廠后就沒再清洗過,簡直就像是毛玻璃,實在是沒辦法拍片子。</p><p class="ql-block">埃及火車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只有基本時刻,誰也不知道到底是幾點幾分發(fā)車,更不知道準確的到達時間,剛剛問時還說得有一個小時,也就過了十來分鐘,又說到了,真是服了!</p> <p class="ql-block">阿斯旺大壩是任何旅游團隊的必游項目,必游不是此地風景有多么優(yōu)美,而是工程的巨大和對埃及的巨大影響。</p> <p class="ql-block">這是攝于大壩之上的公開示意圖。</p><p class="ql-block">大壩長3830米,高111米。1960年由原蘇聯(lián)設計和援助下動工興建,1970年建成,歷時10年多,耗資約10億美元,使用建筑材料4300萬立方米,相當于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一項集灌溉、航運、發(fā)電的綜合利用工程。大壩將尼羅河攔腰切斷,高峽出平湖,形成了一個長650公里、寬25公里、面積5000平方公里的巨大水庫-納賽爾湖。它是世界第二大人工湖,深度和蓄水量則居世界第一。 </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壩的下游6.4公里處的老壩。它是由英國人在1898年興建的,于1902年完工,壩長1900米,高54米,屬于中型重力壩,由于原設計的不足,舊壩于1907-1912年和1929-1933年曾兩次加高,但在1946年時洪水卻幾乎漫壩,從而使埃及人決定在舊壩上游建造新壩。</p> <p class="ql-block">拉近了看看,壩的那一邊是努比亞人的居住區(qū)。努比亞人屬于埃及的少數(shù)民族,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埃及的南方阿斯旺一帶,大壩工程使至少9萬努比亞人被趕出了原居住地,因此他們對政府很有意見。</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人工水庫。</p> <p class="ql-block">大壩上的管理站。</p><p class="ql-block">在上大壩前我們就被導游阿里警告:阿斯旺大壩全是軍人值勤,不得拍照。大壩是埃及的軍事重地,埃及的軍隊有三分之一駐扎在這里,如果炸毀大壩,庫水會淹沒整個埃及。據(jù)阿里說,整個庫水能供全埃及的飲用二十年。</p><p class="ql-block">說實話在這里真沒什么拍的,人不敢拍,水里什么也沒有。</p> <p class="ql-block">為紀念前蘇聯(lián)的援助而建的紀念碑(攝于回程途中)</p><p class="ql-block">阿里介紹,阿斯旺大壩建成后,使埃及灌溉面積擴大,有40萬公頃沙漠變成了良田,埃及的農(nóng)業(yè)產(chǎn)值因此翻了一番。在工業(yè)方面1967年開始發(fā)電,1998年發(fā)電量占埃及總發(fā)電量的15%,最高峰時發(fā)電量占埃及全國的一半,甚至可向鄰國輸出電力。但阿斯旺大壩在控制了尼羅河千百年來周而復始泛濫的同時,也使兩岸的農(nóng)田失去了天然的肥源。過去尼羅河兩岸的田地靠每年尼羅河泛濫來淤積肥士,種地是不需要上肥的。</p><p class="ql-block">回來后我上網(wǎng)查詢得知,大壩的對埃及的不利影響還有許多,尼羅河兩岸大量使用化肥,使尼羅河水質(zhì)變差,同時破壞了尼羅河兩岸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田地開始鹽堿化。沒有大量淤泥沖入地中海,使沙丁魚絕跡等等。另外大量的上游泥沙不斷地在水庫中積存,使庫容量也在不斷減小。</p><p class="ql-block">這些應該對今后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大型水壩建設工作能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吧?</p> <p class="ql-block">阿斯旺大壩的建成,還嚴重威脅到岸邊了岸邊的古跡神殿,有不少沉入湖中。聯(lián)合國課教文組織為此發(fā)動了一連串救援活動,雖然搶救回部分古跡,但仍有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慘遭滅頂。我們在埃及后參觀的第一座神廟--菲萊神廟就是經(jīng)搶救易地復建的神廟。</p> <p class="ql-block">離開阿斯旺大壩我們?nèi)シ迫R神廟。</p><p class="ql-block">菲萊神廟原本建在菲萊島上,1902年阿斯旺低壩攔截尼羅河水時,部分被淹沒。60年代在菲萊島南面筑起高壩后,神廟幾乎全部被淹沒。為了保護這些珍貴文物不受毀損,從1972年開始,埃及政府在神廟四周筑起圍堰,將堰中河水抽干,然后將這組廟宇拆成45000多塊石塊和100多根石雕柱,于1979年8月在離菲萊島約1千米處的阿吉勒基亞島上,按照原樣重建。1980年3月10日,菲萊神廟在新址上重新正式開放。</p> <p class="ql-block">去小島需要從這里進入。</p> <p class="ql-block">有人就有生意。</p> <p class="ql-block">通往碼頭的小道上擺滿了努比亞人的小灘。</p><p class="ql-block">努比亞人是埃及南方的少數(shù)民族,他們的膚色較黑,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老者連說帶比劃。</p> <p class="ql-block">這位正在招攬生意。</p> <p class="ql-block">努比亞小伙長得挺帥。</p> <p class="ql-block">我們乘努比亞人的機動小船去島上。</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渡船都是努比亞人的。</p> <p class="ql-block">很快就看到了島和島上的神廟。</p> <p class="ql-block">登上小島,穿過布滿灘位的短道,一努比亞小伙沖我伸出了姆指。</p> <p class="ql-block">這座神廟是為女神伊西絲而建,保存了其初建時的原貌。</p><p class="ql-block">埃及人對伊西絲的崇拜由來已久,古埃及的傳統(tǒng)要求每一個埃及人在一生中都至少要來一次圣地向神靈禱告。據(jù)說女神伊西絲有一萬個名字,她不僅掌管生育,還是所有人的庇護神,因而極受古埃及人的尊崇。女神的殿堂里有一間誕生堂,誕生堂在阿里那兒變成了中國通俗化的產(chǎn)房。</p><p class="ql-block">神廟的雕刻和壁畫描寫了神的生活和故事,雕刻非常細膩,人物形象生動,雖然描寫的是神的故事,但是形象完全來自生活,凸起的腹肌、膝蓋的關節(jié)等都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大殿布滿了石柱。</p> <p class="ql-block">大殿的柱式風格統(tǒng)一,為開花紙莎草式。細看每個柱子圖案各不相同,可謂根根柱子獨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中午時分,一群小伙在樹蔭下作禱告。</p> <p class="ql-block">他們時而雙掌合十,時而90度深躬,時而雙膝下跪以額觸地,這個過程持續(xù)了很久。</p><p class="ql-block">阿里說,你們看到我們伊斯蘭男人的額頭了嗎?上面的發(fā)黑的那一塊就是每天作禱告的印記。確實,這里的男子大都有這樣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島南面約一公里的湖面上存留著一些黑色柱狀物,是原菲萊神廟的舊址。</p> <p class="ql-block">小島的北側(cè)岸邊,泊著擺渡游客的小船,坡上是努比亞人的居所。</p><p class="ql-block"> 1979年菲萊神廟作為“阿布辛拜勒至菲萊的努比亞遺址”這一項目的組成部分,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與金字塔同時成為埃及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chǎn)。 </p><p class="ql-block">但這一景點卻是我們這次行程的自費項目,我們?nèi)珗F全體每人為此消費了40美金。</p> <br><br> <br><br> <br><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