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方古磚,半部文明史。自唐宋以來,古磚便成為文人案頭的雅物。宋代歐陽修在《集古錄》中記載,他收藏的漢磚“文字精妙,可補史闕”,而蘇軾更是以古磚制硯,寫下“古甓含輝,墨香沁心”的佳句。至清代,金石學興盛,阮元得揚州八磚,特建“八磚吟館”以彰其珍,吳昌碩更以漢磚銘文入印,開創(chuàng)“磚文印”流派,其邊款常鐫“仿漢磚文”。</p> <p class="ql-block">磚的出現(xiàn)晚于瓦,從秦雍城遺址(今寶雞鳳翔)和咸陽遺址出土的板形薄花紋磚來看,磚最初的用途可能非砌墻或鋪地,而是用于檐墻腳下防水砌面。磚大面積用于鋪地和砌墻則始見于秦始皇陵兵馬俑坑。</p> <p class="ql-block">中國古代的土木建筑成就非凡,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作為古代建筑構件的重要組成部分,磚伴隨著春秋戰(zhàn)國大型建筑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并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衍生發(fā)展,逐漸形成了一脈內(nèi)涵豐富、品類繁多而自成體系的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模印磚按其形狀不同可分為方磚和條磚。方磚的文字模印在磚的正面,這種磚的體型較大,因此相對較薄。條形磚文字主要模印于磚的長條側面,有的銘文磚的文字模印于條磚的頂端一側,也有一些銘文磚在磚的兩三個面上都會模印文字或圖案。</p> <p class="ql-block"> 銘文磚的存世量較多,這對古代銘文磚制作及發(fā)展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另外,銘文磚由于承載著歷史、書法、篆刻等重要信息,自清代始即廣受文人墨客的青睞,磚上銘文無論文字內(nèi)容、書寫形式及模印的正反方向,其書法藝術都為現(xiàn)代篆刻和書法創(chuàng)作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借鑒。</p> <p class="ql-block">各種紋飾的畫像磚,其飛揚流動的畫面充滿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雄渾沖涌的力量,制作者準確地抓住被描繪對象在各種活動中最具特征、最生動的瞬間進行刻畫,刪繁就簡,遺貌取神。這些特色使畫像磚在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充滿張力,體現(xiàn)出宏大氣魄和渾厚雄強的時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個別規(guī)格較小的實心扁方型畫像磚在制作的精美程度上雖不及大型空心畫像磚,但也給人一種深沉雄大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遐想聯(lián)翩,使后人往往在贊嘆欣賞之余,而難以真正超越。</p> <p class="ql-block">古人在需要大量使用而功能與形態(tài)各異的磚體上用盡心思和手段,花費最大限度的勞動、智慧和情感,刻畫出栩栩如生、精美絕倫的圖案和文字,它們對研究古代社會的經(jīng)濟生活、典章制度、風俗習慣、藝術思想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其無與倫比的藝術表現(xiàn)技法,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極高的文物收藏價值。</p> <p class="ql-block">曹操家族墓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