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東風一吹,大地便熱鬧起來了。 <br><br>山坡上,野花攢足了勁兒,紅的、白的、黃的,擠擠挨挨地開著,像誰打翻了調(diào)色盤。枝頭的鳥雀也不甘寂寞,嘰嘰喳喳地斗著嘴,偶爾一聲清啼劃破天空,又倏地鉆進柳煙里去了。城里人三三兩兩,換上輕便的春裝,踏著新綠的草色,舉著手機與花合影,笑聲驚飛了覓食的麻雀。 <br><br>而在田壟間,農(nóng)人早已彎成了土地的影子。水田明晃晃的,倒映著天光云影,也倒映著他們彎腰插秧的身姿。育種棚里,嫩綠的秧苗排得齊整,像待閱的士兵;水田里,水牛慢吞吞地拉著朗強,身后翻起一道道黑浪,裹著泥土的腥氣。 <br><br>春天啊,從來都是兩幅模樣——一幅是閑人眼里的詩,一幅是農(nóng)人手上的繭。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30日 漢壽縣滄港鎮(zhèn)</p> 2025年4月2日 漢壽縣陳軍堤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6日 漢壽滄港風菱村</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9日 漢壽滄港風菱村</p> 2025年4月15日 常德柳葉湖 2025年4月15日 常德柳葉湖 2025年4月20日 漢壽龍珠湖 2025年4月16日 常德賀家山農(nóng)場 2025年4月15日 國家竹海公園 2025年4月15日 國家竹海公園 2025年3月19日 謝家鋪鎮(zhèn)港中坪村 2025年3月19日 謝家鋪鎮(zhèn) 2025年3月19日 謝家鋪鎮(zhèn) 撒種谷育秧苗 同上 同上 同上 給稻田放水去 這種共同勞動的場面現(xiàn)在很難見到了 為種谷搭建塑料棚 密封塑料棚 在搭建塑料棚之前用掃帚將種谷與土地拍實。這都是我兒時記憶里沒有的工序。 除了“傳統(tǒng)”的育秧苗方式,還有科技含量更高的育秧苗工廠。 2025年4月116日 常德賀家山農(nóng)場 秧苗就這樣卷著送到了田間的插秧機旁。 2025年3月19日 謝家鋪鎮(zhèn) 無人機演練撒農(nóng)藥 2025年3月19日 謝家鋪鎮(zhèn) 農(nóng)田水利設(shè)施的修復 2025年3月19日 謝家鋪鎮(zhèn) 整個冬天都沒有停歇的農(nóng)田水利建設(shè) 2025年3月19日 謝家鋪“港中坪片區(qū)”。這里有8村一居,被相關(guān)部門定為“萬畝糧田示范區(qū)”。 2025年4月1日 洲口鎮(zhèn)正龍村 過去的耕田、鈀田、滾田、強田等工序都被這個叫旋耕機的家伙替代了,而且效率還特高。 2025年3月19日 謝家鋪鎮(zhèn) 2025年3月30日 朱家鋪鎮(zhèn)九架嶺 2025年4月19日 朱家鋪羅坪村 2025年4月11日 洲口鎮(zhèn)正龍村 這是一位與我已故11年的先父同齡的老農(nóng),今年86歲。當我通過無人機的鏡頭遠遠看著老人在水田里顫顫巍巍行走的時候,我心里五味雜陳……<br> 老人家雖然四世同堂,可孫輩們都在外地工作,或許根本就不會田間農(nóng)事。與他配合的是其長子(是我兒時的伙伴),今年好像是63歲。 2025年4月11日 朱家鋪鎮(zhèn) 去年回家沒見到春耕時有水牛的影子,以為機械化完全取代過去的“主力”,當日一見,引得我思緒萬千。 2025年4月20日 洲口鎮(zhèn)正龍村 上次見水牛朗田只是以為山區(qū)田小,機械不便。當我回老家再次看到這畫面時,我意識到旋耕機雖然能深耕細作,但在平整水田方面卻差強人意。 2025年4月18日 株木山鎮(zhèn) 2025年4月18日 株木山鎮(zhèn) 2025年4月20日 洲口鎮(zhèn)正龍村 插秧是我小時候最害怕的農(nóng)活,想起插秧就想到了“腰疼”。我相信農(nóng)民兄弟一定很感謝研制插秧機的農(nóng)機專家! 2025年4月16日 常德賀家山農(nóng)場 種玉米 同上 同上 同上 2025年4月20日朱家鋪鎮(zhèn)羅坪村 2025年4月20日朱家鋪鎮(zhèn)羅坪村 2025年4月18日 漢壽車站前 攝影/制作 原鳴圓(高克華)<div>2025年4月23日 湖南常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