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如果沒有到固原,就不會知道固原有個須彌山;我如果不探訪須彌山,就不會知道固原還有這么一個寶藏地。2024年端午節(jié)假期,我和幾個朋友無意間闖入這片很少被外界人所知的寶藏地,開啟了我們的尋寶之旅。</p> <p class="ql-block"> 通常須彌山是一個重要的宗教術語,源自婆羅門教,后被佛教吸收和引用。須彌山在佛教中象征著宇宙中心,佛教視其為世界支柱,由金、銀、琉璃和水晶四寶構成,發(fā)出神圣的光。</p> <p class="ql-block"> 而我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須彌山,它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境內的一座山峰,它的名字也叫須彌山!</p><p class="ql-block"> 須彌山,古稱逢義山、石門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原州區(qū)黃鐸堡鎮(zhèn)。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六盤山北端固原市原州區(qū)西北55千米的寺口子河北岸,系六盤山余脈。</p><p class="ql-block"> 固原境內的須彌山位于黃土高原,屬丹霞地貌,為石質山地、丘陵和丘間平地,以山地為主,主峰海拔2109米。須彌山屬溫帶半干早氣候區(qū)。它所處的位置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樞紐和戰(zhàn)略要地,是由古長安到西域的最短的必經之地,在歷史上處干交通要道和咽喉位置。所以,自古就是受秦漢隋唐等朝代影響的文化領地。特別是隋唐佛教光興盛時期,在須彌山大興佛教石窟雕塑,整個山體都布滿了大小佛像石窟雕塑。雖然距今已經上千年了,它仍以其獨特精美的石雕藝術取勝于一方。它被稱為我國十大名窟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須彌山風景名勝區(qū),分為兩部分:景區(qū)的一部分為須彌山博物館、而河對面的另一部分為須彌山石窟區(qū),其中,須彌山石窟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站在寧夏須彌山旅游區(qū)的地圖前,我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地圖上清晰標注了景區(qū)內的主要景點位置及道路走向,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的標志,讓人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期待與敬畏。</p> <p class="ql-block"> 沿著景區(qū)的游覽路線前行,我注意到語音講解服務的告示板。這里不僅提供了詳細的費用詳情,還有游客注意事項,讓人感受到景區(qū)管理的細致入微。每一步都充滿了對游客體驗的關懷。</p><p class="ql-block"> 由于對石窟藝術和佛教文化知識的欠缺,我們覺得還是請一個當地導游為我們實地講解比較好。</p> <p class="ql-block"> 走進“絲綢之路與佛教石窟藝術展”,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山巒起伏,樹木蔥郁,遠處隱約可見石窟建筑。那卷展開的書法作品上“絲路佛光”四個大字,仿佛訴說著千年的歷史與文化。讓我們這些從長安古城來的游人興趣倍增,我們更想實際了解一下絲綢之路沿途的風景名勝。</p> <p class="ql-block"> 這是博物館里玄奘的塑像。玄奘法師從長安出發(fā)前往印度去取經。</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館內,我們又學到了佛教須彌山的含義解釋:“須彌”梵語是“蘇米樓”,漢語則是“妙光”,古印度吠陀羅神話傳說中意為“寶山”。山頂是統(tǒng)治世界的天神帝釋的住所“帝釋天”,四面山腰上住著四大天王,四周有七個香海、七座金山,金山外圍有鐵圍山圍繞著咸海,咸海周圍是人類生存的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漢白玉石雕基座上的浮雕是八頭大象和如意花飾。吠陀神話中白象是眾多金剛的坐騎,大象托起了印度大陸和宇宙中心。四周80尊水晶佛像是須彌山石窟第51窟北周時期的佛像,寓意著眾佛向往著宇宙的中心——須彌山。</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了博物館導游又帶著我們乘景交車來到了須彌山石窟區(qū)。</p> <p class="ql-block"> 進入須彌山石窟區(qū),一座雕刻于巖石之中的巨大佛像雕塑映入眼簾,它仿佛在守護著這片土地,這種自然與人文的結合,讓人感受到須彌山的美麗與神奇。原來,這座雕塑是整個須彌山最大的佛像,高度為?20.6米?,是唐代開鑿的露天彌勒佛坐像,為全國最大的佛教造像之一。 ?它開鑿于唐武則天時期(公元849年),距今約1500年歷史,是寧夏境內最大的石刻佛像。其女性化的溫柔造型和砂巖雕鑿技法體現了唐代造像藝術的審美特點。</p> <p class="ql-block"> 山坡上那成片的摩崖造像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壯觀。周圍環(huán)繞著綠色植被和其他較小規(guī)模的洞穴結構或建筑物,仿佛在訴說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一位虔誠的信徒站在山坡上,雙手合十,面向遠方的大佛雕像,仿佛在祈禱或沉思著什么。這一刻,時間仿佛靜止,只剩下心靈的寧靜。</p> <p class="ql-block"> 一位信徒站在前景處微笑并合掌祈禱或致敬,背景中的巨大佛像依然矗立不動,展現出一種寧靜和諧之美。這種人與自然、人與信仰的和諧共處,讓人感到無比的溫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同伴站立于山坡之上,面帶微笑地看向鏡頭方向,背后大山上的大佛雕像清晰可見。這種虔誠與寧靜,讓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他站在綠色植被旁,背景是一座山丘上雕刻著佛像。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讓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邃與神秘。</p> <p class="ql-block"> 一條蜿蜒的小路穿過一片綠意盎然的土地,在遠處可以看到一座橋梁橫跨河流上方。這種自然與人文的結合,讓人感受到須彌山的美麗神奇。而據導游講,當年,絲綢之路上的馬隊、駱駝隊就是從須彌山下河道邊的木棧道上出關,并走向西域的。</p> <p class="ql-block"> 大佛樓的歷史與藝術價值的標志牌,背景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格的設計元素。這種歷史與文化的結合,讓人感受到須彌山的深厚底蘊。</p> <p class="ql-block">石門關歷史碑文刻于巖石上,記錄著其軍事戰(zhàn)略地位及其重要性。這種歷史與文化的結合,讓人感受到須彌山的深厚底蘊。</p> <p class="ql-block"> 另一尊較小的佛像同樣刻在巖石上,下方懸掛黃色絲帶作為裝飾,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信仰的和諧共處。</p> <p class="ql-block"> 一座橋梁橫跨峽谷之上,遠處可見連綿起伏的山脈覆蓋著草木。這是現代化的建筑物,古代的橋梁技術沒有這么先進。古、今建筑在此相會交融正是人類進步的體現。</p> <p class="ql-block"> 摩崖造像的歷史背景及特點的黑色牌匾,包括開鑿時間、高度等詳細信息。這種歷史與文化的結合,讓人感受到須彌山的深厚底蘊。</p> <p class="ql-block"> 色彩斑斕的地貌景觀照片,紅色巖石層疊交錯,植被覆蓋其間;遠處可見建筑點綴其中。</p> <p class="ql-block"> 三個人站在巨大的佛像面前,其中兩人低頭祈禱或瞻仰,一人站立觀察。這種人與自然、人與信仰的和諧共處,讓人感到無比的溫暖。</p> <p class="ql-block"> 佛像雕刻于巖石之中,面容莊嚴寧靜;周圍環(huán)境自然樸素,色彩以土黃色為主調。這種人與自然、人與信仰的和諧共處,讓人感到無比的溫暖。</p> <p class="ql-block"> 另一位女性站在紅褐色巖石旁,身穿帶有花卉圖案的白襯衫配深色褲子,并佩戴著寬邊帽及背包,手中同樣握有一根登山杖,在陽光下顯得輕松愉悅地欣賞風景。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讓人感受到須彌山的美麗與神奇。</p> <p class="ql-block">一對夫婦坐在紅褐色巖石上休息,男士戴著帽子,女士穿著白色帽衫與牛仔褲,并拿著登山杖,旁邊有一塊禁止攀爬的警示牌。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讓人感受到須彌山的美麗與神奇。</p> <p class="ql-block"> 一位穿著休閑裝束的人站在紅色砂巖地貌旁拍照留念,遠處可見綠色植被覆蓋的小山丘。</p> <p class="ql-block"> 女士站立于山坡之上,身著淡紫色風衣與寬松牛仔褲組合,腳踏運動鞋,頭戴遮陽帽,左手持登山杖,身后可見洞穴般的巖壁以及綠樹環(huán)繞之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過去與現代情景交融,正是須彌山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山崖上建有多座小亭子或廟宇結構建筑,部分區(qū)域設有欄桿供游客攀登游覽。植被稀疏分布其間,天空陰沉無云。</p> <p class="ql-block">在石窯山的平坦之地,景區(qū)還打造了許多供游人休息的園區(qū),如杏林等。</p> <p class="ql-block"> 這些石窟雕塑瑰寶,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結晶,也為后人們提供了學習和研究的實物例證。他們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都凝結了古人的心血和汗水,更是中華文明的寶藏。</p> <p class="ql-block"> 還有許多石窯由于年久失修,出于保護維修期沒有開放。但也有許多石窟里面的佛龕佛像已經剝落的面目全非了。</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這里偶遇了一個奇女子。她是呼市人,對石窟藝術和各種雕塑特別感興趣。每到周末或節(jié)假日就背起相機,全國各地的去尋找和探訪這些雕塑藝術。今天是端午節(jié)的最后一天假期。她晚上要趕到銀川去坐一夜的火車回呼市。第二天還要正常上班。我被她這種對藝術的熱愛和執(zhí)著所感動!我為她留下了采風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 須彌山的寶藏可真不少啊,半天的時間真的不夠欣賞和探索。我們只能有選擇性的看了一部分石窟。期待著以后能有更多的時間來此探索和發(fā)現。</p> <p class="ql-block"> 這一趟固原之行,須彌山是我們最大的收獲。我們可以稱此為藝術之旅、探寶之旅,這樣的藝術熏陶對我們的身心靈都是一次洗禮。希望以后這樣的旅行多一些,再多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