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脅藍尾鴝體型:小型鳥類,體長 13 - 15 厘米 ,體型略小且修長 。 紅脅藍尾鴝羽色:雄鳥上體從頭頂至尾上覆羽(包括兩翅內側覆羽)概灰藍色,頭頂兩側、翅上小覆羽和尾上覆羽鮮亮輝藍色;尾黑褐色,中央尾羽具藍色羽緣,外側尾羽外翈羽緣稍沾藍;眉紋白,眼先、頰黑色,耳羽暗灰褐色;下體頦、喉、胸棕白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胸側灰藍色 ,兩脅橙紅色或橙棕色 。雌鳥上體橄欖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灰藍色,尾黑褐色外表沾灰藍色 ;前額、眼先、眼周淡棕色或棕白色,其余頭側橄欖褐色,耳羽雜有棕白色羽緣 ;下體和雄鳥相似,但胸沾橄欖褐色,胸側無灰藍色 。 紅脅藍尾鴝虹膜褐色或暗褐色 ,嘴黑色 ,腳淡紅褐色或淡紫褐色 。<br> 紅脅藍尾鴝繁殖期主要以甲蟲、小蠹蟲、天牛、螞蟻、蛾類幼蟲等昆蟲和幼蟲為食 ;遷徙期除昆蟲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 。 紅脅藍尾鴝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秋季有時成 3 - 5 只小群 。地棲性為主,多在林下地面奔跑或灌木低枝間跳躍 ,性隱匿 ;停歇時常上下擺尾 ;雄性繁殖期會站在枝頭鳴叫 。叫聲為單音或雙輕音的“chuck” 等 。<br> 紅脅藍尾鴝在中國主要繁殖于東北和西南地區(qū),越冬于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 ;國外分布于東歐,經西伯利亞到太平洋沿岸等地 ,越冬于泰國、中南半島和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