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懷柔教育小鎮(zhèn)2025年04月20日,吳吉勝解讀《新正面管教》(016天)。導語:改善關系、喚醒生命狀態(tài)、為生命賦能、傳遞正能量、健全全人格、培養(yǎng)全技能,讓教育回歸真實發(fā)生。 <b>改變提問方式,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b><div><b><br></b></div><div> <b>1、教育現(xiàn)象</b></div><div> 在日常教育和生活中,家長和教師常常會出于好奇或試圖理解孩子的行為,而頻繁地使用“為什么”開頭的問題。然而,這種類型的提問方式往往帶有較強的指責意味,容易引起孩子的防御心理,阻礙了有效溝通的進行。</div><div><br> <b>2、教育觀點</b><br> 采用啟發(fā)式問題代替?zhèn)鹘y(tǒng)的“為什么”提問,能夠營造一個更加開放和包容的交流環(huán)境,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時促進其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div><div><br> <b>3、教育原理</b><br> 根據認知發(fā)展理論,孩子的思維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fā)展,啟發(fā)式問題能夠適應這一特點,引導孩子從多個角度審視問題,從而促進其認知能力的進步。</div> <b> 4、教育案例</b><br> <b> 案例1:</b>作業(yè)難題 學生小明在數(shù)學作業(yè)上遇到困難,家長沒有直接問他“為什么不會做這道題?”,而是問道:“你可以試著從哪里入手解決這道題呢?”這樣的問題引導小明自己思考解題思路,最終完成了作業(yè)。<br><br> <b> 案例2:</b>同伴沖突 兩位學生因為座位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教師沒有詢問“你們?yōu)槭裁闯臣??”,而是分別問:“你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么?”通過這樣的啟發(fā)式問題,學生們開始思考如何和平解決問題,最終達成了共識。<br><br> <b>案例3:</b>興趣愛好 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對某一學科失去興趣,沒有問“你為什么不喜歡這門課?”,而是問:“有沒有想過用不同的方式來學習這門課,可能會讓你更感興趣?”這樣的問題激發(fā)了孩子探索新學習方法的興趣,重新找回了學習的樂趣。<br><br> <b>案例4:</b>情緒表達 孩子因為朋友的疏遠而感到難過,家長沒有追問“你為什么難過?”,而是說:“我能感覺到你現(xiàn)在很難過,你覺得是什么原因呢?”這樣的提問方式讓孩子感受到了理解和支持,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處理情緒。<br> <b>5、具體做法</b><br>(1)轉換提問角度:將“為什么”問題轉換為開放性問題,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br>(2)展現(xiàn)同理心:在提問時表達對孩子的理解和支持,減少指責感。<br>(3)引導自主思考:通過啟發(fā)式問題引導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的解決方案。<br>(4)實踐反思:定期反思自己的提問方式,不斷優(yōu)化與孩子的溝通效果。<br><br><b>6、悄悄話</b><br> 通過改變提問方式,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次真誠的交流都是走進孩子內心的一步,讓我們從改變自己的提問開始,共同創(chuàng)造更加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