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山巔一木<br>拍攝時間 / 2011 年 10 月 4 日 <p class="ql-block">我從小就愛鳥,愛鳥在天空自由飛翔的樣子,也愛掏鳥窩,上小學(xué)的時候就因掏了刺槐樹上灰喜鵲的鳥窩,被校長在全校點名批評??晌也恢励B是怎樣飛上藍天的,天空上的第一只鳥來自何方?去了遼寧朝陽后才知道,地球上第一只鳥是在那里飛起的,那里也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遼寧朝陽是著名的“熱河生物群”化石的主要產(chǎn)地,中生代古生物化石豐富、多樣,迄今為止已發(fā)現(xiàn)了最早的鳥類“中華龍鳥”和開花的植物“遼寧古果”,朝陽因此被譽為地球上“第一只鳥飛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亦被稱為“花鳥源頭”。在國際上具有獨特性、完整性、稀有性,是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p>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1: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zhì)公園</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2:中華龍鳥 </b>中華龍鳥的發(fā)現(xiàn)改寫了原教科書中鳥類起源于德國始祖鳥的學(xué)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陳列的化石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脊椎動物和雙殼類、腹足類、蝦類、葉肢介類、昆蟲類等無脊椎動物和植物類,這些化石基本囊括中生代向新生代過渡的所有生物門類,構(gòu)成了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中生代”熱河生物群”創(chuàng)下了時代最久、數(shù)量最多、種類最全、層位最多、科研價值最高的五個世界之最,是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動物骨架,保存最完整的早期蛙類,最早的鳥類化石群的地方。其中,中華龍鳥的發(fā)現(xiàn)改寫了教科書中鳥類起源于德國始祖鳥的學(xué)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又相繼發(fā)現(xiàn)了原始祖鳥、尾羽鳥、北票龍、中國鳥龍、小盜龍和全身披覆羽毛的奔龍等幾十件長羽毛恐龍化石。原始祖烏是第二只長羽毛的恐龍,其尾部發(fā)育有真正的羽毛,但其對稱的羽片表明其不具備飛行能力。尾羽鳥是第三只長羽毛的小型獸腳類恐龍,其前肢具有對稱的羽毛,特別的是在其尾部的末端長著一撮扇形的羽毛,它同樣不具備真正的飛翔能力,但能快速奔跑,類似于今日的鴕鳥。 這一系列長羽毛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不僅從實際化石材料上證明了恐龍類與鳥類之間的演化關(guān)系,為解決困擾國際學(xué)術(shù)界100 多年的科學(xué)難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而且表明羽毛不再是鳥類獨有的特征,羽毛的出現(xiàn)要早于鳥類的飛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3:當(dāng)年化石挖掘現(xiàn)場 (山巔一木翻拍 ) </b>上世紀(jì)九十年代末,上河首村民在此取土?xí)r,發(fā)現(xiàn)一塊酷似鴿子的精美石板,這就是現(xiàn)今聞名遐邇的鳥化石。2000年初,大量珍貴的古生物化石標(biāo)本在此被發(fā)掘,本展廳就是在原發(fā)掘現(xiàn)場舊址進行整理的基礎(chǔ)上建設(shè)的,并以圖片和實物標(biāo)本再現(xiàn)了當(dāng)年的發(fā)掘情形。在剖面整理過程中又意外地發(fā)掘出許多化石。</p>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4:生物化石</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5:</b>迄今為止,在朝陽市所轄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 萬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程度不同地發(fā)現(xiàn)了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熱河生物群已發(fā)現(xiàn)了20多個古生物門類上千個物種。這些眾多的遠古生靈的遺骸,數(shù)量之豐富、保存之精美、研究價值之重大,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它們不僅忠實地記錄了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而且告訴人們在距今1.5 -1億年間的變化。研究表明,熱河生物群至少涵蓋了鳥類、哺乳類和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這三個重要的科學(xué)問題。</p>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6:遼寧古果化石標(biāo)本 </b>遼寧古果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由心皮包裹,撥開小豆莢出現(xiàn)2-5顆種子。而這些所謂的小豆莢就是開花結(jié)果后的果實。在被子植物出現(xiàn)之前,統(tǒng)治地球的植物都是綠色的,果實沒有心皮包裹,比如銀杏,鐵樹等。他們比被子植物更加久遠,被稱為活化石。但就是因為被子植物的出現(xiàn),才讓這個世界花開萬紫千紅。出現(xiàn)于1.25億年前的“遼寧古果”是迄今唯一有確實證據(jù)的,全球最早的花。</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7:最早的銀杏類植物化石 </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8:寐龍</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9:猛犸象</b></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10:相愛中的鸚鵡嘴龍 </b>展廳展出的所有化石都是那么的神奇,有的形成后的狀態(tài),即使是現(xiàn)代的攝影技術(shù)也難以捕捉到那么精彩的瞬間!話說在火山爆發(fā)的瞬間,一對相愛中的鸚鵡嘴恐龍被定格在灼熱的火山灰里。灰飛煙滅后,蒼海變桑田,海也枯了,石也爛了,但它們的愛始終不渝,留給世人的是一幅感人的畫面!</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愛的永恒化石》</b><br> <br>在熾熱噴薄的瞬間<br>火山的怒焰遮沒青天<br>一對鸚鵡嘴恐龍相擁<br>愛,凝固成永恒的詩篇<br> <br>滾燙的灰 埋葬了時間<br>歲月變遷 滄海化桑田<br>??菔癄€ 山河已改面<br>它們的愛 從未曾變遷<br> <br>骨骼嵌進歲月的殘卷<br>化石訴說往昔的眷戀<br>那相擁的姿態(tài)如誓言<br>于漫長時光里永沉淀<br> <br>每一道紋理刻著思念<br>每一塊殘片藏著癡纏<br>任世界輪轉(zhuǎn) 繁華消散<br>這份愛 閃耀如星芒璀璨<br></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11:龜化石</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12:木化石林</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13:木化石林</b></h3> <b>圖 14:感受被層層淹沒的歲月和億萬年前紛繁的世界、觸摸這些曾經(jīng)鮮活的生命。 </b>這些木化石,也是時間的化石。這里的硅化木群,年齡都有上億年,從活生生的樹木到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化石狀態(tài)。遠觀,我們可能覺得它就是一個個樹樁,但走近它們,細細欣賞,就能看到它們的過去,就會有一種感覺,自己所擁有的所謂漫長一生,和宇宙的變遷相比,真是滄海一粟。自己所遇到的自認(rèn)為無法逾越的重大事件,真是宇宙里的一絲微風(fēng)。<div><br></div><div><b>《木化石前感懷》</b><br> <br>在硅化木群前佇立<br>歲月的重量壓彎呼吸<br>上億年的時光蜷縮于此<br>每一道紋理 都是往昔的秘語<br> <br>曾是翠葉搖風(fēng)的生機<br>在光陰洪流中化為頑石<br>鮮活被凝固 生命被沉積<br>只留滄桑 與天地對峙<br> <br>當(dāng)我靠近 觸摸這石化的記憶<br>剎那間 渺小之感如潮起<br>漫長人生似朝露瞬息<br>宇宙變遷 才是永恒的史詩<br> <br>那些以為跨不過的坎<br>在時間長河中輕如微風(fēng)<br>在這古老的沉默里 我終于懂<br>在宏大宇宙前 應(yīng)懷謙卑之夢<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b>圖 15: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zhì)公園</b><b>——地球上第一只鳥飛起的地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