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家老爺子今年93歲了,年前年后一直小病不斷,住院治療一段后,醫(yī)院給了一個回老家靜養(yǎng)的醫(yī)囑?;蛟S真該回家了— —。踏上回老家的路途,愛人很悲傷,眼眶紅腫… 我也明白,這算是放棄治療了吧,回家等……的意思。這就是殘酷的現(xiàn)實,讓人難以接受的痛!</p><p class="ql-block"> 或許是老家的水土問題吧,老家子恢復(fù)的非常好,飯量逐漸增加,身體明顯硬朗起來了,好人一生平安!感謝老天保佑!</p><p class="ql-block"> 可是麻煩問題又來了,怎么抽出人手照顧呢。這就是農(nóng)村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之一。子女們都為了各自生活,各奔東西。老人身邊根本無法保證有人照料。咋辦?— — </p> <p class="ql-block"> “葉落歸根”,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承載著無數(shù)人內(nèi)心深處對故土的眷戀與對安寧晚年的期許,是生命輪回中一種質(zhì)樸而深沉的歸宿感。然而,在當(dāng)今時代,對于眾多農(nóng)村老人而言,這一美好的愿景卻如同鏡花水月,面臨著諸多難以言說的困境,讓人不禁感慨萬千。</p><p class="ql-block"> 先不說醫(yī)療問題的缺乏,就生活照料的缺失,也讓農(nóng)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舉步維艱。他們年事已高,身體機能下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變得力不從心。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卻成了巨大的挑戰(zhàn)。一旦生病臥床,更是無人照料,生活陷入混亂。他們只能默默地承受著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痛苦,在孤獨與無助中等待命運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反思自己,為什么我總是狠不起來?是對他人的同情和憐憫讓我失去了原則,還是對自己的寬容和放縱讓我失去了動力?</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作為子女,我們不能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無論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時間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關(guān)心他們的生活和健康。在父母需要我們的時候,給予他們最溫暖的陪伴和最堅實的依靠。</p> <p class="ql-block">多么熟悉的路,曾經(jīng)泥濘,如今光滑平整。</p> <p class="ql-block">日出—</p> <p class="ql-block">日落—</p> <p class="ql-block">每天一早起來就要出去曬太陽,看路人— — —</p> <p class="ql-block">好好吃飯—</p> <p class="ql-block">親戚家的小孩來玩抓拍 — —</p> <p class="ql-block">愛臭美的小姑涼— —</p> <p class="ql-block"> 農(nóng)村老人與小孩,這兩個群體,如同農(nóng)村這幅畫卷上的兩個極端。老人是過去的見證者,他們用一生的辛勞為家庭和社會奠定了基礎(chǔ);小孩是未來的開拓者,他們承載著農(nóng)村發(fā)展的希望。然而,他們?nèi)缃穸济媾R著各自難以言說的困境。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亟待解決,小孩的成長問題也不容忽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