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潭旅游度假區(qū),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自然風光為主;歷史名人隱士文化為輔的風景名勝區(qū)(是明末清初吳中蕃隱居之地,留下了許多贊美的詩篇)。景區(qū)位于貴陽市花溪區(qū)石坂鎮(zhèn),距市區(qū)中心24公里,是市民休閑度假最佳選擇地。 <p class="ql-block"> 游客服務(wù)中心,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這里是景區(qū)主出入口和停車場,游客到達天河潭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 天河潭原名天生橋,以蘆荻河經(jīng)暗湖形成豎井深潭,穿天生石橋流出而得名。1990年起,花溪人民對天河潭開發(fā),大力植樹造林,打通暗河通道,解決水患問題。于1992年3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天河潭從此成為了大家旅游的好去處。</p> 天河潭景區(qū)石牌坊 太陽廣場:<div> 景區(qū)入口廣場,彰顯民族文化,少數(shù)民族的建筑風格,廣場地面用祥云圖案設(shè)計,寓意吉祥如意;四個烽火臺上以風、火、水、土,四種自然元素點綴,寓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div> 景區(qū)內(nèi)擺渡電動“小火車” 天河潭“貴陽故事街”街頭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森林密布,曲徑通幽,路口標志牌“四通八達”為你導(dǎo)航。</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步道,曲曲折折,竹林叢叢,曲徑通幽。</p> <p class="ql-block"> 眼前豁然開朗,水光天色,臥龍湖到了。</p> <p class="ql-block"> 天河潭奧特萊斯街區(qū),消費場景更具開放性和休閑性,建筑群沿山勢而起,從高到低分為天巷、河坊、潭里三個區(qū)域,中間溪流穿梭,草木蔥翠,結(jié)合現(xiàn)代商業(yè)和貴州文化特色,讓消費者在購物同時能夠一窺天河潭的自然美景。游客來了商家還沒有營業(yè),可見經(jīng)營慘淡程度。</p> <p class="ql-block"> 臥龍飛瀑寬二十余米,高十余米。水從灘頭傾斜而下,氣勢洶涌,山清水秀,精巧靈動,真乃風水寶地。</p> <p class="ql-block"> 臥龍湖上的竹排??吭诖a頭,也沒有人問津,這么好的旅游資源,問題出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 臥龍?zhí)哆叞俨綐颍讲缴?,泊泊潭水腳下堤外泛白雪。</p> <p class="ql-block"> 石塊砌成的龍頭,腰負“臥龍?zhí)丁北?,不敢恭維,似有負重難行之嫌。</p> <p class="ql-block">吳中蕃:</p><p class="ql-block"> 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舉人。曾出任遵義知縣、重慶知府、禮部儀制司郎中兼吏部文選司郎中。明朝滅亡,清兵入主中原,自認大明遺民,抱定"守節(jié)奉明"之志。罷官回到貴陽隱居,不隨波逐流。清王朝知他地方影響巨大,多次派員請他出山為官,都被他婉言回絕。吳三桂鎮(zhèn)守云南時,尋訪他出任云南總理部曹,后發(fā)現(xiàn)吳三桂有自立為王的野心,便脫離回到貴陽密林中的石板鎮(zhèn)蘆荻寨隱居。</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應(yīng)貴州巡撫衛(wèi)既齊之聘,曾主纂《貴州通志》。吳氏隱居貴陽蘆荻之地,著書有《四書說》、《曲臺捷取》;文有《聽古集》《響懷堂文集》《文集續(xù)稿》《黔言通志補遺》;詩有《敝帚集》《響懷集》《斷硯草》《斷硯草二集》刪定有《坡仙集》《明文集》《選明高楊張徐集》《曹能始詩選》《袁海叟詩選》《韻會》諸書。</p><p class="ql-block"> 他是明末清初貴州的著名詩人,一生孜孜不倦,詩作累累,凡一千零九十一首,催人奮進。</p> <p class="ql-block"> 吳中蕃墓銘對面的“龍?zhí)ь^萬物生”觀景平臺,是人們休閑喝茶觀景的最佳點;也是三合狀元紅公司宣傳朱砂的寶地。</p> <p class="ql-block"> 在觀景臺俯瞰臥龍飛瀑、臥龍湖,美景盡收眼底。</p> 攝影、編輯:自然緣<div>同行人:金子</div><div>拍攝地點:貴陽市天河潭風景區(qū)</div><div>拍攝時間:2025年3月12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