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吃完“巳巳如意”年夜飯,虛歲就七十四歲了。閑著沒事,過完年我們就離開北京到海南獨享夏日陽光了。小學同學微信里給我發(fā)來的一張小學畢業(yè)照映入我的眼簾,留言說這些人很多不在了,看看我還能記得誰。仔細端詳這些人,似曾相識又記不清在哪兒見過。照片題頭為訥河鎮(zhèn)第五小學首屆畢業(yè)生六年一班留念,落款是1965年7月1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5-2025,整整六十年。老照片一旦被撫摸便有了溫度,陳年舊事如靜水變小溪慢慢清澈起來。歲月催人老,一歲一年輪,那一刻定格在1965年7月12日,照片里的人也鮮活起來了。坐在第二排中間的那三位給我印象尤為深刻,中間是學校校長,左邊是教導主任,右邊是班主任。他們是我在第五小學時的啟蒙者,有他們的關懷我才考上初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退休后定居北京,和孩兒們在一起安度晚年。家鄉(xiāng)已是遠方,再遠也有忘不掉的鄉(xiāng)愁。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那個年代上個學該有多難。我1960年上小學一年級,國家正處在困難時期,貧困縣教育還很落后,能考上重點中學的屈指可數??忌系膶⒈徽J定為苗子,重點培養(yǎng)。那時我們雖然都餓著肚子上學,做毛主席好孩子始終是我前進的動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學齡前是散養(yǎng)的,吃糠咽菜,天天向上。剛上小學,席卷全國的自然災害就開始了。居民供應糧被減少,父親工資養(yǎng)活一家八口捉襟見肘。國家一窮二白,我家一貧如洗。冬季難熬,青黃不接時我和同學去草甸子吃過“烏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家里再也拿不出錢來給我交學費了。冬季來臨,缺衣少食,饑寒交迫,家里完全陷入困境。雪上加霜的是,交不起學雜費就意味著輟學或者留級,不甘心讓我輟學的父親只好請學校開恩,免交或少交學雜費,他還出具了單位給開的困難職工證明。班主任和教導主任把情況反映給校長,校長表示同情又說這種情況比較普遍。校長親自到我家家訪,了解我的難處,同意免我的學雜費,才得以繼續(xù)上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一個極度困難的三年,很多孩子都是免了學雜費才繼續(xù)上學的。國窮,家窮,學校窮,校長有責任讓所有學生完成學業(yè),可都不交學雜費校長又拿什么支撐學校的正常運行呢?那不是簡單的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的事,他面對的是一個渴望成為革命接班人的群體。校長到處借錢解燃眉之急還是難以為繼,不少學生沒畢業(yè)就輟學了。我能堅持到拍畢業(yè)照并且考初中,沒有校長的特別關照后果可想而知。我在老照片里尋找那個時候的我,男孩子長得都差不多。班級里數我個子矮,我就從第一排找,蹲在校長膝下那個“小土豆”就是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十一甲子,一歲一年輪。對于今天的孩子們來說,這些都是天方夜譚。我們喜歡回憶過去,“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他們喜歡暢想未來,“有夢想才會了不起”。他們與現代中國發(fā)展同步,我們熱衷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兩代人在不同的境遇下為國家做事,其實和愛國主義并不矛盾,被稱之為“代溝”也沒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聽說照片里的人很多都已離世了,想起上小學時的樣子心里就很難過。照片里的同學即便健在也都七老八十了,一代人的故事就這么結束了。大部分人都是當年知青我是知道的,后來陸續(xù)返城我們就再也沒聯系了。碎片化的記憶里仿佛時光在穿越,他們現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張畢業(yè)照值得珍藏,它是我人生中唯一的一張畢業(yè)照。我的小學六年是完整的,正規(guī)的。隨之而來的求學路就沒那么順暢了:考上初中,只上了一年文化課“文革”就開始了。折騰兩年,一會兒停課,一會兒復課,到了1968年10月,學校革委會發(fā)了一張畢業(yè)紙,我們就直接種地去了。學生改名叫知青,成為生產隊里的“半拉子”。多想有一張初中畢業(yè)照??!可是,校長,教導主任,班主任老師都靠邊站了,拍初中畢業(yè)照還有意義嗎?我的學生時代從此結束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讓我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初中畢業(yè)十五年后,我在大慶油田會有一次考學機會。1983年7月,領導通知我參加電大考試,考上可以帶職脫產學習。拿著初中畢業(yè)證考大專,心里完全沒底。領導提示,沒有學歷我將失去現有崗位,大專學歷是硬件。此時,我已“三十而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2年2月,我奉命調往大慶油田外圍采油廠參加榆樹林油田石油會戰(zhàn)。我被告知大專文憑已經不符合提拔上一級職務的基本條件,領導再次找我談話,必須再次考學。沒有大學學歷就將調整現在的工作崗位,征求我的意見。參加大學本科學歷考試時,我已“四十不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不清參加了多少次考試,一科一科的考,一科一科的過,一科考試不及格允許補考,兩科考試不及格給予警告,三科考試不及格取消考試資格。可憐我一個沒有高中經歷的“老三屆”初中生歷時三十五年努力,終于大學畢業(y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張黑白照,46張臉,勾起我對恩師們的思念。中間第二排的老師活著的也該有100歲了吧!他們是第五小學元老,也是開創(chuàng)者和大功臣?;叵肽莻€年代的老師,衣衫襤褸,食不果腹,面對學生精神飽滿,回到家里愁容滿面。他們其實和我們一樣,也是勒緊腰帶過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假如你我是同齡人或者是那個年代的“老三屆”,一定會有同感:我們與共和國同框同行,走了一條非凡的路。沒有這張小學畢業(yè)照,就不會有大學畢業(yè)證。歲月不饒人,照片里的人即便活著也都老了。一張畢業(yè)照,延續(xù)從前脈絡,重現時光荏苒,那些教過我的老師、教導主任和校長要是還在該有多好啊!天長地久,生離死別,沉浸在回憶中,老同學給我的留言也許是對的:我們都是同齡人,打小與共和國同框同行,走到今天從來不是容易的,堅持就是勝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本文文字為礦泉水原創(chuàng)</p><p class="ql-block">本文圖片為礦泉水收藏</p><p class="ql-block">本文音樂來自美篇庫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