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13日與初中同學(xué)二十余人赴江西婺源旅行,許多人在婺源已有多次游歷,故,一反歐陽修所述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意山水之間故事,借此同學(xué)聚會機會,回憶往事,追述青蔥歲月,喝點小酒,抓住青春年華的尾巴,在曾經(jīng)游歷過的地方再來一番步履不停,始終追夢之旅。</p> <p class="ql-block">無錫到婺源車程為5個多小時,早上7點鐘出發(fā),到婺源的食宿之所已經(jīng)是12點半,飯后接近二點才驅(qū)車去石門景區(qū)、水墨上河景區(qū)和夢里老家景區(qū)走馬觀花。石門景區(qū)為典型徽派鄉(xiāng)村,夢里老家也沒有什么人文古跡,有個標牌稱電影“閃閃的紅星”在此拍攝取景。</p> <p class="ql-block">可以一看的是水墨上河。據(jù)說這個上河村是由朱熹同宗的族人建村,距今已有920多年歷史;由于風(fēng)水得天獨厚,有“天子寶地”的傳說。我們從東門進入景區(qū),沿著段莘水邊的小道向南而西漫步。經(jīng)過石頭房子,入內(nèi)見有一架水車,原來這是以前農(nóng)民加工稻谷的“水碓屋”。再經(jīng)過歸心亭和掛著有點象紫藤花的油麻藤花廊,小南京碼頭、五顯廟,穿越徽州古驛道,和古越墻門才真正進入上河村。轉(zhuǎn)過墻門有一古戲臺,然后才是水街,沿著一條小河的兩旁不少粉墻黛瓦高低連垣,亭橋樓閣,飛檐翅角;雕梁畫棟,忠孝節(jié)烈;匾牘楹聯(lián)、意境幽遠;真?zhèn)€是移步換景,古韻幽長。</p> <p class="ql-block">向北轉(zhuǎn)了一個彎,我們看見一座高大的白墻灰瓦宅院,上書“尚荷書院”,原來這是南宋時朱子族人講學(xué)、育人的之所,內(nèi)中文史資料不少,知道古代婺源出了許多進士,最后一個便是造京張鐵路的詹天佑。</p><p class="ql-block">沿著小河和街巷向西,有一個蔚藍澄凈的小鏡湖,一條小堤從湖中間貫穿東西,堤的中間有一座湖心亭,在湖西邊的小山崗上,聳立著一座文峰塔。介紹稱此謂上河硯湖。塔為筆、湖為硯、水為墨,整個村落一直到李坑即是一張紙,有點意思。</p> <p class="ql-block">這里游客不多,商業(yè)氣氛也不算濃烈,到處是鳥語花香,林木茂盛,點綴著種在各種農(nóng)家石頭器皿里的小花和透出人家院墻的假山,另有一番從現(xiàn)代繁華穿越到古代簡樸踏實的美妙意境。離開時還真有些依依難舍。</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與同學(xué)們一起去5A級景區(qū)篁嶺古村。這地方現(xiàn)在同五年前初來時相比,游客增加了許多倍,雖然不是秋天,但鐘情于曬秋的擠滿了山村小道,供攀登的臺階上擁堵不堪,讓人覺得有節(jié)假日的氣氛。對于賞景并非佳選。加上梯田里的油菜花早已變成了菜籽莢莢,沒有了金黃的色彩,也就失色很多。</p> <p class="ql-block">好在4月10日新開園的杜鵑園里的高山杜鵑盛放著歡迎大家,又讓我們振奮起來。篁嶺的杜鵑園內(nèi),花樹名貴稀有,種類豐富。有久留米、霧島、大津、平戶多種花株。據(jù)說不同品種的杜鵑,讓這片花海的花期更加持久,可從四月上旬開始,一直持續(xù)到五月上旬。踏入園內(nèi),沿著蜿蜒小徑前行,兩旁的杜鵑花搖曳生姿,淡淡的花香縈繞身旁,每走一步,都能收獲不一樣的美景,真正實現(xiàn)“步步皆景,處處如畫”。</p> <p class="ql-block">匆匆兩日婺源游,欣賞到了美景,也見識了老舊景區(qū)有煥新改造的必要,真如我們步入老年的人們,也有必要時時提醒自己,要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多出去走走,同學(xué)朋友間多加交流,不斷煥新自已,以快樂健康長長久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