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南林州出來,我們沿著崎嶇蜿蜒的公路,前往山西平順...... 沿途風光可圈可點 金燈寺石窟,坐落在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玉峽關(guān)鎮(zhèn),始建于南北朝時期(420~589年)。 金燈寺石窟的布局,依崖設(shè)置,自東向西前后七進院落。殿堂分院設(shè)置,依庭院漸進為序,入寺門為第一進院落,共有16窟,窟龕自東向西分別編排。 金燈寺石窟以殿堂石窟最為突出,包括佛、菩薩、金剛、天王、羅漢以及佛教故事中的人物,皆形體秀美,雕造精細,獨具明代(1368~1644年)俊逸特色,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是中國石窟造像尾聲中的優(yōu)秀之作。 石窟藝術(shù)起源于印度的石窟寺。由于佛教提倡遁世隱修,所以僧侶們往往在山谷中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這種建筑形式被稱為“石窟寺”,是最早的佛教建筑形式之一。<div>金燈寺石窟,始鑿于北齊天保年間(550-557年),明弘治——萬歷年間(1506-1620年)進行擴建。金燈寺石窟為全國最大的明代石窟群,規(guī)模宏大,雕鑿精美,是中國石窟藝術(shù)的尾聲華章之作。</div> 金燈寺寺院外北側(cè)有一塔林,現(xiàn)存明、清石墓塔46座,有方形、六角形、圓形,有覆缽式、亭閣式,有實心空心等。相傳塔室內(nèi)保存有創(chuàng)寺僧人凈真禪師包骨坐虎像,后毀于戰(zhàn)亂時期。 神龍灣村位于平順縣東寺頭鄉(xiāng)東南部,位于晉豫交界的太行山腳下。這里群峰拱圍,形似一口巨大的深井,故又名“穽(jǐng)底村”。<div>在觀景臺上可以俯瞰整個神龍灣大峽谷,谷底植被茂密,已經(jīng)修建了公路。</div> 穽底村通往外界的公路是一條在懸崖上鑿出來的公路,就是著名的神龍灣掛壁公路。懸崖峭壁上修建公路和其艱辛啊,神龍灣800多口人用了15年鑿?fù)ㄟ@條天路。目前神龍灣掛壁公路全長1526千米,共有33個連體洞和39個窗口。山路蜿蜒曲折,形似一條懸掛在半山腰的巨蟒,堪稱“世界奇觀”。 無限風光在險峰 觀景臺也是位于一處兇險的懸崖之上,因此一圈都安裝了鋼材圍欄。在此拍照,還需要一點勇氣。 <p class="ql-block">游覽了神龍灣,即從山西進入河南,前往林州石板巖鄉(xiāng)......行駛在太行峭壁公路上,體念現(xiàn)實版“愚公移山”。據(jù)此行“設(shè)計師”王先生介紹:“此段道路可謂是老司機的天堂,新司機的噩夢”。行進中,導航經(jīng)?!袄琛?,道路的崎嶇艱險可窺一斑。</p> 太行大峽谷,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林州石板巖鄉(xiāng)境內(nèi),在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因為它坐落于林州,所以也叫林州大峽谷。 太行大峽谷境內(nèi)斷崖高起,群峰崢嶸,臺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 飛龍峽是太行大峽谷中一處壯觀的景點。其名字源自于峽谷的形態(tài),宛如一條巨龍騰飛在太行山脈之中。這里地勢險峻,峽谷深邃,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偉與壯麗。 太行天路景區(qū)位于太行山之巔,北起桃花谷景區(qū),南至仙霞谷景區(qū),全長約30千米,是景區(qū)環(huán)線游覽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俯瞰太行山風光的絕佳位置。我們沿著被譽為“太行天路”的公路,深入探索這片壯美的土地。公路在巍峨的太行山脈中蜿蜒伸展,每一個轉(zhuǎn)彎都隱藏著令人驚艷的風景,在這里,大自然的雄渾與壯美將盡收眼底。 雄渾壯觀的太行大峽谷。 <p class="ql-block">"天空懸廊“坐落于太行之巔的夢幻谷,也是太行天路的最后一站,太行大峽谷的最高點,海拔1200米,A字形玻璃橋體360 °全方位無死角觀賞太行大峽谷。橋體離地懸空466米,全長120米,最前方的圓形玻璃環(huán)廊有”太行之眼“的美譽,百里太行美景可盡收眼底。</p> 太行大峽谷的天空懸廊,不僅是一處令人嘆為觀止的景點,更是勇敢者展現(xiàn)自我的絕佳舞臺。 置身于太行大峽谷,仿佛擁抱了自然的懷抱,找到了心靈的寧靜港灣。這里的山水間,似乎隱藏著一份與世隔絕的純凈與和諧。太行大峽谷,不僅是一次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人在領(lǐng)略自然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化的厚重與歷史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