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細說省級糧票(3) 早在1954年就開始發(fā)行的河北省糧票

陳愿柱-江西

<p class="ql-block">  河北省緊鄰京津兩市,被稱為“京畿之地”,曾一度管轄天津。河北是全國統購統銷糧票的試點地區(qū),并在1955年全國通用糧票之前,就發(fā)行了1954年河北省糧票,在省級糧票中獨樹一幟。</p><p class="ql-block"> 1953年1月2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糧食管理局改稱河北省人民政府糧食廳,編制275人。1955年,改稱河北省糧食廳,駐保定(后遷天津、石家莊)。同年底,全省下轄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通縣、張家口、承德、天津、唐山、滄縣10個專區(qū),保定、唐山、秦皇島、石家莊、張家口、峰峰、承德8個省轄市,共181個縣(市、區(qū)),各專區(qū)、市、縣都設有糧食局,負責同級糧食供應。1958年2月至1966年底河北省曾管轄天津市。1972年2月成立河北省革命委員會糧棉局。1971年8月改稱河北省革命委員會糧食局,后稱河北省糧食局(圖1-省局辦公大樓)。</p> <p class="ql-block">  糧食統購統銷時期,河北省采取“先限細糧,后限粗糧,由簡到繁,由寬到嚴”的糧食供應方針。1953年11月河北省保定、石家莊、唐山、邯鄲等7市與京津兩市同步實行面粉計劃供應,12月在全省各縣城實行主糧計劃供應,每人每月供應30-33斤。1955年9月1日,全省市鎮(zhèn)居民實行以人分等定量供應辦法,人均月定量37.66斤(《河北省糧食志》,中國城市出版社,1994年6月),后調整為30斤上下。</p><p class="ql-block"> 河北省從1954年11月發(fā)行首套糧票,到1993年糧票停止使用,共發(fā)行糧票11套,包括食糧票、專用飯證、地方糧票和獎售糧票。同時,還發(fā)行了料票和僑匯糧油票。</p><p class="ql-block"> 1.河北省糧票。1954年11月,為便于全省集體伙食單位購糧,河北省發(fā)行首套食糧票。1955年初,為方便機關人員外出用膳,發(fā)行一套專用飯證。1955年9月,全面實行定量供應后,為方便流動人口購糧,開始發(fā)行地方糧票,凡城鄉(xiāng)居民外出到省內其他地區(qū),應換取地方糧票,憑票購糧或用膳(乘坐火車和輪船旅客用餐免收糧票)。此外,還發(fā)行了一套獎售糧票。</p><p class="ql-block"> 河北省人民政府糧食廳食糧票。1954年11月發(fā)行,面額5斤、10斤、30斤、50斤、100斤5種(圖2)。不在社會上流通。</p> <p class="ql-block">  河北省人民政府糧食廳工作人員專用飯證。1955年發(fā)行,面額食糧半斤,現已發(fā)現4種版別,由各級政府加蓋公章后在各轄區(qū)內使用。</p><p class="ql-block"> 河北省地方糧票。共8套:1955年9月發(fā)行2兩至30斤8種。1957年12月至1958年12月版6種,于1958年1月發(fā)行。1960年7種,其中50斤未見實物,但《河北省糧食志》有明確記載,屬16兩制改為10兩制的首套糧票,于1969年7月1日停用。1962年8種(含1兩、2兩大版),分多次發(fā)行:1兩于1963年9月發(fā)行,以解決1960年版1兩糧票磨損問題;1斤、5斤、10斤在1962年下半年印刷,共印5000萬斤,于1963年11月發(fā)行;半斤于1967年發(fā)行;后又發(fā)行2兩、半斤,并增印1兩、2兩(大幅版)。1970年6種。1972年1兩、2兩2種。1975年4種。1980年6種,于1981年1月發(fā)行,原1962年至1975年4版糧票繼續(xù)流通使用。1985年糧食購銷體制改革后,城鄉(xiāng)居民購糧每次不得超過15公斤。</p><p class="ql-block"> 河北省糧食廳收購出口農副產品獎售糧票。1964年發(fā)行,面額為1兩、1斤、5斤3種,用于農村收購出口農副產品的糧食獎勵。</p><p class="ql-block"> 2.河北省糧食廳地方料票。1954年1月,河北省規(guī)定運輸牲畜飼料供應標準,并發(fā)行飼料票2斤(圖3)至100斤4種。1955年開始實行飼料定量供應,發(fā)行地方料票4種。1956年3月發(fā)行獎勵出口豬飼料糧票100斤,年底前有效。此后,發(fā)行地方料票3套:1957年12月-1958年12月版4種,1960年版4種,1970年版3種。1985年10月糧食購銷體制改革后,河北省料票停止使用。</p> <p class="ql-block">  3.河北省僑匯糧油票。1960年上半年,發(fā)行華僑特種物資供應證10元、20元,分別印有糧食1斤2兩、2斤4兩,食油2兩、4兩。1960年下半年,發(fā)行10元、20元、50元、100元4種,依次為藍、綠、棕、紅色,糧油面額前兩種同前,后兩種糧食6斤、12斤,食油1斤、2斤。1961年上半年,采用1960年下半年版加蓋“1961河北省分行”條章繼續(xù)使用。1962年發(fā)行華僑特種物資供應票10元、20元、50元,附印的糧油票仍按每百元僑匯供糧12斤油2斤的標準。1963年發(fā)行僑匯物資專用糧票1兩、半斤、1斤、5斤、10斤5種,油票1兩、半斤、1斤、2斤4種,另發(fā)長期有效找零專用糧票、油票,面額均為1兩、半斤,加蓋不同專區(qū)名稱使用。1978年6月,恢復發(fā)行僑匯商品供應證,面額統一為5元、10元、50元、100元4種,按照每百元供糧20斤油1斤半的標準印有糧票和油票,該年僑匯證設計簡單,且未印年份。1979年改發(fā)僑匯商品供應證,同為4種面額,無年份,趙州橋圖案(豎版),一年期。1986年5月,河北省僑匯供應證使用有效期由一年半延長到二年,隨后發(fā)行兩年期無年份版2套:一套是趙州橋圖(橫版,圖4),一套是樓閣圖(豎版),加蓋年月使用,直至1992年糧油統購統銷結束。</p> <p class="ql-block">  4.河北省糧票的特點。(1)發(fā)行時間早。在1955年全國通用糧票發(fā)行之前,河北省于1954年11月就開始發(fā)行首套計劃經濟糧票,這在省級糧票中并不多見。(2)地方特色濃郁。河北省糧票的設計體現了較強的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如河北糧票1970年、1975年3斤印有滄縣肖家樓橋圖,該橋是當時的亞洲第一大倒虹吸水利工程(圖5);1980年1兩、2兩、半斤印有建于隋朝、距今已1400多年的趙縣趙州橋圖。(3)套數不多。與京、津、滬三個直轄市每月發(fā)行居民購糧票不同,河北省主要發(fā)行供省內出縣流動人口購糧使用的糧票,不需要每月、每年發(fā)行,再加上計劃經濟時期外出人口相對較少,發(fā)行的總量也相對較少。(4)糧票帶油。1954年3月全省開始對城鎮(zhèn)居民實行食油計劃供應。河北省未發(fā)行省級油票,主要是因為1979年以前實行糧票帶油,支取糧票和用糧票購糧,以當時每月供應食油標準,按使用糧票數量扣供食油(《石家莊市糧食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1979年取消糧票帶油的規(guī)定,由市、縣各自發(fā)行食油票。(5)珍品不少。1955年、1957年糧票、1954年料票和1960年僑匯證每套存世珍見,1954年糧票、1955年料票存世稀見,1972年之后的糧票和1960年之后的料票則存世常見。(陳愿柱 2025年初稿 于贛州糧食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