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1 1日,原廣東省教育廳周順彬老師、華南師范大學張哲江、曾榮青老師,從廣州駕車來到橫琴一中見面。他們都是我的老師、廣東地理教育界的大咖,三人加起來220多歲。其中張教授是來自民國的,年齡最大。我們是處了30多年的老朋友。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生一大快樂,</p> <p class="ql-block">中山市教育局的官山明老師,珠海市教育局的劉宏光老師,以及謝小庭校長、陳淑芳校長,也冒著大雨趕過來見面。</p> <p class="ql-block">令我特別開心的是:周順彬老師還帶來兩本《趣味軍事地理》。這個禮物非常珍貴!記得是1998年,我根據(jù)自主開設的軍事地理選修課的教案,編輯出版的第一本著作。那個年代的人很單純,我去廣州找到廣東地圖出版社,向素不相識的編輯部主任介紹自己的作品。對方對我這個來自佛山的年輕老師很熱情,表示審讀稿件以后答復我。一個月后我接到了出版社的同意出版的電話,令我興奮了很長一段時間。</p> <p class="ql-block">那個年代的人思想單純,稿件能否出版、關鍵還是看書稿的質(zhì)量??赡苁穷}材比較新穎,帶有一點科普性質(zhì),出版社很快就立項了,沒有讓作者交什么書號費。當年書的定價才13元。對比現(xiàn)在的書價,是不是顯得太便宜了!反過來說,是不是物價上漲得太厲害了!我的一位老鄉(xiāng)是部隊師職轉(zhuǎn)業(yè)干部,還主動幫忙,找到了軍事家兼書法家、廣州軍區(qū)空軍司令員劉鶴翹中將為書的出版題字。深切懷念我的恩人,時任廣東省教育廳地理教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特級教師何化萬先生。他親自為書拙著寫序,是我的幸運。他德高望重,扶持提攜年輕人,是地理人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回過頭來看,書的內(nèi)容并不是顯得那么專業(yè)。因為我不是軍校畢業(yè)的,只是平時對軍事感興趣,注意收集了這方面公開發(fā)表或者出版的材料,圍繞著地理要素對軍事的影響,做了一些梳理和編輯工作。當年的佛山一中在教學改革方面走在比較前列,學校除了有專業(yè)的地理教室、地理園以外,也鼓勵老師們開設一些校本選修課,供學生自主選擇。1995年,廣東省高考取消了地理,讓我有時間和精力做一些感興趣的事。《軍事地理》選修課就是這種背景下產(chǎn)生的。這在當年國內(nèi)中學見可能是獨此一家。當然,更多的是男生感興趣,在佛山一中也是一件新鮮事物。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男生們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高科技武器特別感興趣,比如美國的“羅斯福號”航空母艦、F16戰(zhàn)斗機、隱形轟炸機、戰(zhàn)略核潛艇,法國的“陣風”戰(zhàn)斗機、德國的“豹式”坦克、英國的“挑戰(zhàn)者”坦克、前蘇聯(lián)的AK突擊步槍和遠程轟炸機……</p> <p class="ql-block">有了三年的積累,形成了十幾萬字的教案,還有百余幅在透明塑膜上手繪的軍事地圖,以及翻拍的一百多張“135”《現(xiàn)代兵器》幻燈片。1998年,不但出版了《趣味軍事地理》,我申報的“高中軍事地理選修課實驗”榮獲廣東省教育創(chuàng)新成果一等獎,相關論文發(fā)表在中國地理教學研究會會刊《地理教學》上。可惜,因為搬家這些材料都找不到了?!盾娛碌乩怼愤x修課受到部分學生的歡迎,也有少數(shù)學生因此選擇了報考軍事院校。從這個角度上來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感興趣的事就不會覺得累,人的潛能就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fā)。</p> <p class="ql-block">1999年,廣東省高考又恢復了地理科目。我的精力又回歸到高三地理教學上,因為比較勤奮,下功夫鉆研教學,教學業(yè)績與科研成果還比較突出,分別被評為廣東省特級教師、全國模范教師。這些榮譽雖然高,但不是唯一的。意外的是:2003年,廣東省教育廳和廣東省文化促進會,在十年評比產(chǎn)生的100名“南粵優(yōu)秀地理教師”中(還涉及到歷史、音樂、美術、體育等科目,俗稱“小五科”,每科在百名優(yōu)秀基礎上評出1名杰出),產(chǎn)生了一位“南粵杰出地理教師”。當年的評委周老師后來告訴我:評比推薦有些苦腦。大家的水平、能力、業(yè)績、影響力都非常出色!大多數(shù)是華南師大地理系的校友,在廣東中學地理界已經(jīng)很有影響力!幸虧你沒有打電話!你是江西師大畢業(yè)的。這件事說明我們廣東不排外哈。這項殊榮意外落在我的頭上,可以說是國內(nèi)外唯一,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記得當時頒獎的是葉選平省長,50,000塊獎金在當時是個很大的數(shù)目。一次得這么多現(xiàn)金獎勵,非常激動。住在賓館,放在枕頭下睡覺,翻來覆去睡不著。</p> <p class="ql-block">次日,我陪三位教授,我們來到橫琴藝術中心,參觀“三星堆”文物展。他們?nèi)欢啻稳ニ拇◤V漢參觀過三星堆博物館,特別對三星堆文物感興趣,講起來頭頭是道,果然是這方面的專家。比如說這個商代的青銅立人像,周老師他們在分析:人像手握的是神杖還是權杖?是代表阿拉伯文化還是印度文化?立人光著腳丫子是主人還是仆人?我在這方面沒多大興趣,所以外行只有聽的份。</p> <p class="ql-block">這個青銅面具非常有意思,眼睛突出,鼻子特別大,耳朵也特別大,與傳統(tǒng)的中國人形象區(qū)別很大?!渡胶=?jīng)》有記載一些奇異的怪獸,也有“能視于百步之外”的傳說;但明代的小說《封神演義》才有“千里眼、順風耳”的傳說。幾位老師圍繞的這個青銅具有不同的觀點,認為有可能是外來文化的影響,比如中東的幼發(fā)拉底河流域的巴比倫文化。</p> <p class="ql-block">還有這個銅的太陽神器,他們?nèi)齻€人的觀點也不一樣。它的造形似乎與西方的太陽神崇拜的藝術造型更接近,所以有外來文化進入的推斷。假如是外來文化的影響,那么后來為什么又突然消失了?三星堆的文化與殷商的文化有過交集嗎?三星堆有很多不解之謎,等待考古學家們?nèi)グl(fā)掘研究。</p> <p class="ql-block">展覽館參觀的人很多,平時預約都很難。這次成行,幸好有領導幫忙,作為“要人接待”走的是VIP通道。除了市民以外,更多參觀者是學生,或者旅行團隊。比如說這個團隊,可能就是以學生為主的旅行團。他們正在看的可能是祭祀的神壇、有一些神鳥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有聚就有散,但情感的連接不會因為距離的因素而減弱。天空快要下雨了,空氣中的水分比較多,在太陽的照射下形成了“日暈”氣象。古代的人雖然不懂得怎么去解釋這些自然現(xiàn)象,但是也隱隱感覺到了太陽對地球、對生物、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以及不可抗拒性,所以很自然的產(chǎn)生了對太陽的崇拜以及圖騰,后來就演變成了文化,影響到人類的價值判斷。以此推論:人類是自然的產(chǎn)物,同時也在改造自然,但人類永遠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應該順應自然,“天人合一”才是人類生存的發(fā)展的最高境界?!疤烊撕弦弧钡暮椭C發(fā)展觀表明,中華傳文化要比西方文化更先進。假如三星堆是外來文化的產(chǎn)物,也可以理解為中西文化的交融,是有助于人類進步的文化、文明現(xiàn)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