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一組鏡頭下的宕昌歲月變遷

黃愛平

<p class="ql-block">  一百年滄海桑田。1925年4-5月,一個叫約瑟夫?洛克的美國植物學(xué)家、探險家從四川進入甘肅隴南,計劃到甘南、青海去考察。在隴南,洛克一行于1925年4月1日從文縣碧口進入甘肅,4月15日從宕昌阿塢進入定西,其行程共15天。洛克在隴南的足跡和拍攝的許多影像照片,已成為見證隴南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佐證史料。</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國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及考察途經(jīng)宕昌示意圖)</span></p> <p class="ql-block">  一百年歲月悠悠。今天,當(dāng)我們踏著他當(dāng)年拍攝的一組照片的足跡,探尋那些隱藏在宕昌神奇山水之間的秘境與故事時,感受到的是那曾經(jīng)跨越時空的歲月變遷。洛克在宕昌的5天行程中(1925年4月11-15日),足跡由南到北,貫穿縣域全境。他用鏡頭捕捉了宕昌最美的風(fēng)土人情和岷江棧道,茶馬古道及廟宇建筑,將這份原生態(tài)的美麗傳遞給了全世界。那些在洛克照片中定格的淳樸而熱情人們的面容,仿佛告訴我們,一切好像就剛剛發(fā)生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25年4月11日,洛克一行往白龍江上游繼續(xù)前行,在年家村附近,白龍江拐了一個大彎。今日同方向?qū)γ鎵蔚匾驯话埥畾倭撕芏?。?lt;/span></p> <p class="ql-block">  1925年4月11日,洛克從武都向宕昌進發(fā),第一站便在武都宕昌交界處的年家村小息,在白龍江畔趁給騾馬飲水及午休之際,他拍下了第一張反映宕昌的照片,并注明白龍江在此拐了個大灣。照片所指的白龍江拐彎的地方就是沙灣新寨村的沖積扇田壩,是當(dāng)時沙灣有名的河南五寨產(chǎn)糧區(qū)。沙灣新寨村有300多年的歷史,村內(nèi)有古城遺跡,據(jù)說為駐軍守寨,有“先有安家塄,后有新寨城”之說。城內(nèi)后遷入馮、邱、黃、范姓等人氏,逐步發(fā)展為一個新村寨。村前村后有水澆良田千畝,一年兩熟,物產(chǎn)豐富,是宕昌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xiāng)。4月的沙灣,可以說處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在一百年前還完全沉浸在自然原始的美麗之中,讓路過的洛克為之陶醉,可謂是宕昌真正的小江南。沙灣本地有詩贊曰:“白龍江畔風(fēng)景異,河南五寨流金地;新寨辣子鹿川瓜,雅園莊稼一枝花;小麥玉米菜根長,紅谷高粱酒芳香;冬無火爐夏不扇,人杰地靈勤為先”。沙灣,古名殺賊橋,歷史上的軍事交通重鎮(zhèn),明朝以前因在此趁白龍江大橋竣工之際斬殺過反叛的藏民首領(lǐng)而得名,明朝時期在此設(shè)殺賊橋驛。明朝進士張鵬有《殺賊橋漫吟》詩曰:“殺賊橋邊路,江風(fēng)白浪旋。旁塵猶覆墩,塞草自抽煙。落日悲山水,西風(fēng)苦杜鵑。張旌千里望,劍氣滿秦川?!笨梢姎①\橋在歷史曾是幾次平叛反民的地方,清朝時期改為殺賊驛,民國29年(1940年),設(shè)西固縣沙灣鄉(xiāng)。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變遷,新寨村的千畝良田也被蘭海高速及沙灣服務(wù)區(qū)占去了大半,橫跨白龍江的沙灣殺賊橋也由最初的大木橋,隨后變成渡船,再變成鐵索吊橋,如今變成現(xiàn)代化橫跨大橋,今非昔比。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4月初的新寨村及沙灣鎮(zhèn)遠眺)</span></p> <p class="ql-block">  4月11日午后,洛克一行繼續(xù)從年家村北上,經(jīng)過沙灣楊崖壩、沙灣、上下站,穿過貓山溝然后到上堠子,在下午天黑之前趕到了清水子村歇馬住店休息。清水子,甘川道上一個古老羌寨風(fēng)格的村莊,據(jù)村內(nèi)城隍廟碑記載:清水子城隍老爺俗姓趙,南宋紹興年間守福津縣花年城(今舟曲立節(jié)花年村),后輩徒居清水子村。這說明清水子最早以趙姓居住為主,后來成為南來北往官家客商在此休息修整的重要驛站,而逐漸發(fā)展成多姓氏的村莊。清水子當(dāng)時歸岷州管轄,一條客棧商業(yè)街從村東貫穿到村西,有一里多路,僅騾馬歇腳店達二三十家,曾經(jīng)一度繁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俯瞰如今兩河口清水子村及村內(nèi)城隍廟)</span></p> <p class="ql-block">  洛克一行風(fēng)塵仆仆,入駐到當(dāng)時大戶人家白家開的歇馬店,如今客棧的舊大門尚存,門檻上還留有當(dāng)年騾馬踩踏的痕跡,訴說著曾經(jīng)的故事,見證著歲月的滄桑。一個外國人首次入駐一個村子,還有護送的官兵,這在清水子全村引起一片轟動,全村老少和過往客商紛紛前來觀看,非常熱鬧。入駐后的洛克也被當(dāng)?shù)氐目礋狒[且純樸的人們所感動,首先放起了從國外帶的洋玩兒留聲機,清新的鋼琴曲像流水一樣從房間傳出,人們爭相涌動,想目睹一下發(fā)出天籟之音的神器,滿大街外擠滿圍觀的人們,就連房頂上、窗戶里也有不少大人及兒童勾頭向下觀看,護送的官兵們只好現(xiàn)場維持秩序。洛克抓住這一路孤獨之旅難得的熱鬧場面,趕快架起相機,拍下了這留住歷史的四幅珍貴畫面。從畫面可以看出,4月的清水子村還咋暖還寒,大部分人們還穿著過冬的棉衣,一部分人換成的單衣,但個個眼神都流落出驚奇與喜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25年4月11日,清水子村好奇的人們紛紛擁過來一起圍觀欣賞洛克留聲機上播放的音樂。如今洛克曾經(jīng)入駐客棧舊大門尚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25年4月11日,清水子村好奇的人們紛紛擁過來一起圍觀欣賞洛克留聲機上播放的音樂。如今清水子村歇馬客棧舊大門尚存。)</span></p> <p class="ql-block">  同時,洛克還被美麗大方的白家女老板的古羌服飾特色所吸引,在房頂上拍下了一張清秀自然的三人照片。據(jù)說照片上顯示的一對大人為母女倆,她們都穿自己手工制作的大襟衣服,制作非常精美,用紅頭繩扎起發(fā)髻,顯得清新自然,精致的耳環(huán)盡顯古羌藏之風(fēng)格。年青婦女手中牽著的兒子大約八九歲樣子,扎著小辮子,大襟衣服上掛著擦嘴的小手巾,目視旁邊的人,足足的一小帥哥。洛克的這一組珍貴照片,反映了100年前當(dāng)時清水子村的最真實風(fēng)土人情。巧合的是,我真正拍攝洛克入駐的白家客棧故居時,白家的現(xiàn)在年輕漂亮女主人拉著小兒子從舊大門走出,我抓住這難得的機會,趕快說明我的來意,美麗女主人很愉快的拉著她的兒子讓我拍照,大戶人家的落落大方讓人非常感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945年洛克拍攝清水子村婦女與現(xiàn)代婦女)</span></p> <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洛克在清水子村所拍照片標(biāo)注為“甘肅岷州清水”,許多人有疑問,應(yīng)該是“西固清水”才對。經(jīng)查閱相關(guān)歷史資料,民國14年(1925年),清水村應(yīng)該時歸宕昌馬土司的下旗之前旗所管轄(前旗:今上堠子、清水子,舟曲大壩等村)。當(dāng)時馬土司管轄今舟曲八楞、三角坪、武坪、池干四鄉(xiāng)及沙灣部分村莊,民國22年(1933年)改土歸流,所屬舟曲地方劃歸原屬。宕昌馬土司行政管轄又隸屬岷州,標(biāo)注“甘肅岷州清水”符合歷史事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25年4月11日,清水子村好奇的人們紛紛擁過來一起圍觀欣賞洛克留聲機上播放的音樂。如今的清水子村歇馬客棧一條街已發(fā)生巨大變化。)</span></p> <p class="ql-block">  1925年4月12日,洛克一行從清水子村出發(fā),經(jīng)過兩河口,到達化馬后,被修建于岷江石崖之上的棧道所驚訝,拍下了一張珍貴的化馬棧道照片。化馬棧道全長1500多米,為三國時鄧艾入川所修建,三國兵道標(biāo)志之一。千百年來,棧道承載了甘川羌道上多少南來北往之人,是名副其實的茶馬古道。從洛克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100年前的棧道位置還比較高,現(xiàn)在的遺跡因河床升高而變的低了好幾米。從當(dāng)時棧道還可以看出,底下還有一排方石孔,因河床升高不能滿足夏季汛期安全通行而重新抬高修建。低的一排石孔現(xiàn)在可能已經(jīng)被埋于河床底下了,包括山體在百年間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照片棧道還站有一個路人,看樣子年紀不大,腰間扎有腰帶,隱約看見還掛著煙袋,這也算化馬一帶盛產(chǎn)煙葉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25年4月12日,洛克一行從清水子村出發(fā),進入了白龍江的支流岷江棧道。如今岷江化馬棧道遺跡)</span></p> <p class="ql-block">  通過化馬棧道,洛克一行繼續(xù)沿岷江峽谷北上,一路到達官亭。官亭,原名“接官廳”,是階州(隴南)與岷州之通道,接待過往官員。當(dāng)洛克經(jīng)過有名的鄧鄧橋三國古棧道時,又被修建于懸崖之上交通要道所驚奇,看著棧道上不斷經(jīng)過的行人和騾馬,拍下一張非常有歷史價值的棧道和觀音閣的照片,對后來研究宕昌交通歷史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鄧鄧橋古棧道據(jù)《三國志注》載:魏元景帝四年(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與其子鄧忠率大軍取道隴西、漳岷,奉命入川滅蜀。他們到宕昌境內(nèi)順岷江而下行至鄧橋時,但見兩山峙立,高聳入云,中間只有一道天然石峽,滔滔岷江從峽谷底湍湍急流,濤聲如雷,軍不能過。面對眼前障礙,鄧艾父子沒有繞道,而是下令在此安營扎寨,讓一部分人開鑿山崖,一部分人上山砍伐林木,經(jīng)兩萬多士兵數(shù)日晝夜奮戰(zhàn),修成了至化馬的棧道達30多里,使大軍順利南下。此棧道因鄧艾父子所修,便名為“鄧鄧橋”。清初仕人陳如同路過鄧鄧橋時有詩贊曰:“束馬懸崖不易行,崎嶇險道出陰平。當(dāng)年人抗期期詔,此日橋留鄧鄧名。板屋數(shù)家喧虎跡,石崖千尺涌江聲。前途聽說明朝坦,穩(wěn)臥蘭輿夢不驚”。如今,天塹已變通途,鄧艾父子當(dāng)年扎營的地方,后裔們由少變多,已發(fā)展成為幾個村莊,村名與人名多為鄧姓,這里或許已成為鄧艾將軍真正的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25年4月12日,洛克一行經(jīng)過貼著巖壁修筑的岷江棧道,在懸崖凹入處的角落,還有一座小小的觀音廟。如今的國道212線經(jīng)過鄧鄧橋)</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洛克經(jīng)過17年后,民國31年(1942年)甘川公里修通,徹底結(jié)束了棧道的歷史。又24年后,民國38年(1949年)6月,甘南民變領(lǐng)袖王仲甲從宕昌南陽赴岷縣途中,夜宿宕昌官亭觀音閣。王仲甲登樓望江,心潮澎湃,不由觸景生情,吟詩三首:(一)“觀此風(fēng)景好,音留甘川早;閣名千古秀,夜宿萬孽了”。(二)“山石狹狹道道寬,隨流過客予驚天。失群孤雁鳴此過,算出甘邊第一關(guān)”。(三)“青山青崖亂青煙,蓮臺瓊樓半空懸。佛光普照如日永,難道西固(舟曲)有陰山”。當(dāng)時觀音閣建造精巧,氣勢雄偉,飛閣流丹,別具一格,有“天柱懸燈”之稱,甚稱“甘川要道上一大奇觀”。鄧鄧橋、觀音閣作為歷史的見證,從王仲甲在此留宿到官亭解放都留下了紅色的革命足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官亭鄧鄧橋棧道遺跡)</span></p> <p class="ql-block">  1925年4月13日,洛克在宕昌境內(nèi)行程沒有留下照片。</p><p class="ql-block"> 1925年4月14日下午,洛克一行到達重鎮(zhèn)哈達鋪。哈達鋪,原名哈達川,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自古以來,這里就是西北少數(shù)民族羌氐與中原大國貿(mào)易交流的集散地之一,是名貴藥材當(dāng)歸、黨參的產(chǎn)地之一。明代在哈達鋪設(shè)鋪,這里歷來商賈云集,物產(chǎn)豐富,被稱為“富庶”之地。洛克一行在哈達鋪住在關(guān)帝廟,并拍下了當(dāng)時關(guān)帝廟圍觀群眾的照片。關(guān)帝廟,始建于清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當(dāng)時在哈達鋪屬于比較大廟宇,也是逢年過節(jié)給關(guān)老爺唱大戲,群眾娛樂的地方。關(guān)帝廟有大殿、左右偏殿,過廳和前面兩層戲樓組成,原建筑毀于“文革”時期,1989年按原貌恢復(fù)重建。從洛克所拍關(guān)帝廟照片可以看出,他是從正殿前面的院子向外拍出,有很多來看熱鬧的群眾穿過前面的戲樓,來到了過廳前面,中間最前面擠滿了小孩,警察護衛(wèi)人員在維持秩序。過廳的左邊放有桌子及洛克的行李,右是古鐘,站著一個穿長衫的人,估計是商鋪老板,還有一個人蹲下給火盆生火,說明4月中旬的哈達鋪還比較寒冷,需要穿棉衣生火取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洛克1925年4月14日入駐的哈達鋪關(guān)帝廟與現(xiàn)在長征舊址關(guān)帝廟)</span></p> <p class="ql-block">  義薄云天關(guān)帝神。就在洛克離開哈達鋪10年后,即1935年9月,中央紅軍長征經(jīng)過哈達鋪,在哈達鋪經(jīng)過短暫的休整,根據(jù)香港大公報發(fā)現(xiàn)陜北紅軍的消息,9月22日下午,黨中央毛主席在關(guān)帝廟召開了紅一方面軍“團以上干部會議”,做出了到“陜北去”的重大決策。哈達鋪,因此成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中名副其實的“加油站”,中國革命的重要決策地而彪炳史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紅軍長征哈達鋪舊址)</span></p> <p class="ql-block">  4月15日,洛克一行繼續(xù)沿哈達鋪秋沫河北上。一路經(jīng)過阿塢,最后從各竜溝前行,翻越2600多米的黃河和長江分水嶺領(lǐng)峰,到達岷縣地界。阿塢,屬藏語地名,自古以來,人杰地靈,曾被吐蕃長期統(tǒng)治。明成化年間,阿塢人士張錦考中進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刑部左侍郎。張錦之子張潛,明弘治年間進士,官至山東布政左參政。張錦之父張善因教子有功,被朝廷晉封嘉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卒后,朝廷予以厚葬,今墓碑存。在明代嘉靖年間,阿塢西固人士龐參將受巡撫都御史于敖(岷州人)委派,回家鄉(xiāng)筑阿塢城保家安民,現(xiàn)古城遺址猶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阿塢古城遺址)</span></p> <p class="ql-block">  洛克在宕昌阿塢與岷縣麻子川交界的嶺峰拍攝了宕昌地界最后一張照片。從照片可以看出4月的宕昌阿塢還比較寒冷,剛剛不久下了一場大雪,各竜溝兩邊的山坡還是一片白雪皚皚,陽面的地理雪已經(jīng)融化,有兩個干活村民在挖地,看見洛克拍照,都站了起來,被洛克定格在了瞬間。洛克從宕昌離開后,經(jīng)定西岷縣再到甘南卓尼進行考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25年4月15日,洛克一行到達隴南宕昌至定西岷縣分界點嶺峰,這里是黃河與長江流域的分水嶺,海拔在2650米。如今地形略有改變)</span></p> <p class="ql-block">  百年滄海桑田。洛克在宕昌拍下的一組照片,如同歷史的筆觸,在古羌的版圖上勾勒出一幅幅歲月的畫卷??稍?,一百年前經(jīng)過的岷江棧道、茶馬古道已天塹變通途,國道、高速、鐵路穿境而過;經(jīng)過的村莊已由原始落后變?yōu)楹椭C美麗新鄉(xiāng)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約瑟夫·洛克(1884年-1962年)簡介:美國人類學(xué)家、探險家、植物學(xué)家、中國納西文化研究學(xué)家。從1922年起到1949年離開,洛克曾六次到中國,深入到滇、川、康、甘、青及西藏東部一帶民族地區(qū)活動,度過了漫長的探險考察歲月,對當(dāng)?shù)刂参锶郝?、人文風(fēng)俗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考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1962年12月8日,洛克在夏威夷因病逝世,享年78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黃愛平,男,甘肅省作協(xié)、攝協(xié)會員,有多篇文學(xué)攝影作品發(fā)表于報刊網(wǎng)絡(luò),縣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