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英國飯難吃,這種說法不知道是怎么傳出來的,好像人人都信!我長期食納差,在國內(nèi)旅游,吃飯都是個大難題,何況出洋。所以2024年8月旅英歸來,總有朋友問,去到那種“美食荒漠”,吃什么?其實想想也沒那么嚴重,體驗一下便知!</p><p class="ql-block">先說說我這老胃不能吃什么:酸辣苦咸腐臭都怕,咖喱桂皮大料等重味調(diào)料,聞著都反胃。所以很多名菜,如魚香類,麻辣類,異味類,均無福享用。但我能吃的食材范圍卻廣,奶蛋瘦肉,山貨海鮮,豆類果蔬,只要別過度烹飪,都還OK!</p><p class="ql-block">其實只有不夠新鮮的食材,才需要大量調(diào)料壓腥增味。新鮮原料,無論蒸煮烹烤,只需蔥姜蒜少許鹽,最多來點生抽,清清淡淡就足夠美味。所以好廚師強調(diào)原料的味道,而不靠佐料。一道菜做得如何,一聞便知,若竄出“十三香”來,必定不是好菜,只有飄出原汁原味的香氣,才是上乘佳肴!</p><p class="ql-block">在英期間,由于日程匆忙,我們基本上沒吃什么大餐。對英國菜,只是淺嘗而已。英國的美食文化雖不及法意西等國那樣被廣為認同,但也有獨特的傳統(tǒng)菜肴和特色食品。比如炸魚薯條,烤牛肉和約克郡布丁,牧羊人派,英式下午茶等。愛吃土豆、牛肉和甜品的我老人家,完全可以接受!</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倫敦住的民宿,距市中心不遠,鬧中取靜。沒想到這么個地方,周圍居然有多家小餐館。圖為清晨民宿附近的街巷。</p> <p class="ql-block">入住翌日,在一家街邊小店,點了一份咖啡西點,聊以裹腹。那些提供早餐的店鋪,清晨6點多就開門了,雖說不如國內(nèi)餐點品種那么豐富,但吃飽肚子沒問題。</p> <p class="ql-block">圖為倫敦民宿的廚房,可以做點簡餐,比如煮雞蛋、熱牛奶、下面條。但如若不想虧待自己的胃,還需不辭辛勞出去覓食。</p> <p class="ql-block">偶爾犯懶,用微波爐加熱一點小食品,沖一杯飲料,煮幾只蛋,加上烤面包,早餐就對付了。圖為愛丁堡民宿的小廚房。</p> <p class="ql-block">吃了一半的殘羹,看著不咋樣,吃著也很枯燥,但以我的輕量級飯囊,這盤早餐頂?shù)街形鐩]問題??斐酝瓴畔肫饋?,應(yīng)該先拍個照。</p> <p class="ql-block">逛景回來,發(fā)現(xiàn)民宿對面就是餐廳,街上還有美食攤點,可能是為逍遙音樂節(jié)期間游客較多而設(shè)的吧?時值傍晚,僅剩一位食客。過了一會兒憑窗望去,餐桌椅已撤。</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那些墩子和細棍是做什么用的,攤位地盤?路邊這家店,早晚收攤,下午若回來早,門還開著。我買過一次快餐,搭配的芒果汁別提多好喝了,特意又單點過一杯!</p> <p class="ql-block">兩位旅伴都有喝奶茶的習慣,游覽途中隨時補充能量,餓是肯定餓不到。設(shè)在購物中心的“泡泡魔法”,據(jù)說是一家網(wǎng)紅店,所以什么時候都有人排隊。</p> <p class="ql-block">參觀亨德爾故居吃閉門羹那天,在另一家網(wǎng)紅奶茶店“開盲盒”嘗過一種口味,很喜歡。到了“泡泡魔法”如法炮制,結(jié)果盲拍了一款味道特別奇怪的奶茶,實在難喝。</p> <p class="ql-block">8月9日的午餐,是在考文特花園的一家下沉餐廳解決的,只顧欣賞撂地音樂家的表演,都沒有好好品嘗飯菜的味道,還好拍了張片,知道吃的啥。</p> <p class="ql-block">這道菜看著花哨,卻沒有中餐可口。里面有炒蛋、培根、烤腸、蘑菇和西紅柿等,營養(yǎng)搭配不錯,吃了非常頂事,半天都不餓!</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大中庭的二層,有一家餐廳,提供早茶、咖啡、午餐和下午茶,周五還加供晚餐。由于提前在網(wǎng)上有預(yù)定,8月10日參觀大英博物館的午餐,就在這里解決。</p> <p class="ql-block">英式下午茶,瓷器很精致,一整套花色淡雅的茶具,看著都賞心悅目。倫敦許多茶館和餐廳都有正宗的英式茶點,上下兩圖為我們在大英博物館餐廳品嘗的下午茶。</p> <p class="ql-block">傳統(tǒng)的三層塔,第一層是各式三明治,第二層通常是英式松餅,第三層也是點心,有餡的,多以牛肉、土豆、洋蔥等為料,沒有我想象的好吃。另有草莓醬、凝脂奶油、水果和茶等,加了奶的紅茶,很好喝。</p> <p class="ql-block">烤牛肉是英國傳統(tǒng)的周日烤肉主菜,可以用約克郡布丁作為搭配。我按圖索驥點的這盤肉,不知是什么風味的。不忌牛羊肉,旅行中倒成了一條優(yōu)點。</p> <p class="ql-block">正餐可從三選二的前菜、主菜、甜品中任意搭配。網(wǎng)上說人均25鎊,有點兒打不住,三人共花110.99鎊。</p> <p class="ql-block">我們就餐的位置,剛好可以俯瞰大中庭的快餐區(qū)。如果不想耽誤參觀時間,簡單吃一頓快餐也挺好。</p> <p class="ql-block">快餐糕點的種類也不少,有一種牧羊人派,比較有名,是在碎羊肉或牛肉混合的蔬菜上蓋一層厚厚的土豆泥,聽說味道不錯。</p> <p class="ql-block">西敏寺大教堂,地下室有座餐廳,外觀具有濃厚的宗教氣氛,裝飾有精美的壁畫、彩色玻璃等元素,與大教堂的風格呼應(yīng)。</p> <p class="ql-block">已過午餐時間,游客還在排隊。餐廳提供地道的英式美食,也有各式茶、咖啡和甜點。8月12日參觀大教堂后,順便在這里就餐。圖為我們點的菜品,看著還挺像樣,有一道濃湯特別好喝。</p> <p class="ql-block">倫敦沃克斯豪爾。參觀國家美術(shù)館之后,來到小友前同事推薦的美食廳。感謝這位讀完學位留英工作的姑娘請客,第一次品嘗炸魚薯條,感覺蠻對我胃口。</p> <p class="ql-block">簡簡單單一道菜,是英國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做法是將鱈魚或黑線鱈等魚類裹上面糊炸至金黃酥脆,搭配薯條,吃的時候蘸一種調(diào)料,味道不錯。</p> <p class="ql-block">沃克斯豪爾美食餐廳一角。來這里吃飯的人還不少,應(yīng)該是一家口碑不錯的餐廳。</p> <p class="ql-block">8月15日中午參觀完愛丁堡植物園,沿著旋轉(zhuǎn)樓梯上到二層,就是游客中心的餐廳。</p> <p class="ql-block">本想在室外露臺上用餐,一邊吃飯一邊欣賞植物花卉。偏偏下雨了,躲進室內(nèi)之前,看到這只不怕淋雨的灰鴿,為它留張靚照!</p> <p class="ql-block">點了一份快餐,基本上算是“吃草”,米飯里有一點肉,主要是時蔬和土豆沙拉,挺清爽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看完演出和街頭表演,天色已晚,在愛丁堡皇家一英里,就近找到一家餐館,解決了當日的晚餐。</p> <p class="ql-block">幾道菜都很好吃,特別是湯和魚??上覍ξ鞑筒藛尾皇?,只記吃,不記名。</p> <p class="ql-block">威廉堡小鎮(zhèn)街景。8月16日前往蘇格蘭高地途中在此停留,別看鎮(zhèn)子不大,餐館還不少,可選擇的食物也很多。</p> <p class="ql-block">吃了一頓“大餐”,因為已過午后,索性連午餐帶下午茶一并飽餐。沒有拍一怕那家餐館的外觀,想不起來店名了。</p> <p class="ql-block">從愛丁堡回到倫敦,為了聽音樂會,8月19日在阿爾伯特音樂廳內(nèi)的一家餐廳晚餐,心情迫切,來得有些早。</p> <p class="ql-block">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有好幾家餐廳,風格各異。如偏法式的埃爾加餐廳,以英國菜為主的科達餐廳,還有一家威爾第意大利餐廳以及咖啡館和酒吧。</p> <p class="ql-block">這可是一家米其林餐廳。菜單我不認識,委托年輕人代為點菜,也是開吃了才想起來,忘記先拍照了。</p> <p class="ql-block">茶、開胃菜、濃湯,然后是主菜。不知道網(wǎng)紅美食博主們怎么拍出那么漂亮的圖片,我用手機擺拍,怎么都不好看,但很寫實。</p> <p class="ql-block">無論在倫敦還是愛丁堡,如果看演出趕不上晚餐,肯德基麥當勞店總是有的,24小時便利店也有食品,還可以點外賣。有一晚都快11點了,下單20多分鐘,就有一位小伙兒開車送餐上門,比想象的快捷。</p> <p class="ql-block">天天快餐西餐,肯定不如家常飯可口,但也沒有覺得很難適應(yīng)。21號晚離開倫敦的最后一頓飯,在希思羅機場的一家廣式餐廳吃的中餐。但那味道,真不敢恭維。</p> <p class="ql-block">西方人好像特別喜歡在室外就餐,或者小酌。大街小巷??梢钥吹竭@樣的場景,很多人一呆就是大半天。我們匆匆觀光,舍不得坐下來慢慢消受寶貴的時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