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梁祝文化園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高橋鎮(zhèn),是一座以梁祝愛情傳說為背景的愛情主題公園,也是梁祝故事的發(fā)源地。</p><p class="ql-block"> 梁祝故事起源于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梁山伯為紹興會稽人士,在鄞縣擔(dān)任縣令,積勞病逝后安葬于清道源九龍墟,即梁祝文化園所在地。建于公元397年的梁山伯廟,是梁祝文化園的重要歷史遺跡。</p><p class="ql-block"> 公園以梁山伯廟為主體,以梁祝故事情節(jié)“草橋結(jié)拜”、“三載同窗”、“十八相送”、“樓臺相會”、“化蝶永伴”為主導(dǎo)游線,占地面積300余畝,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愛情主題公園。</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大門:下方巨石上書“東方愛情圣地”六字,通過兩邊的“蝶戀橋”進入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蝶戀橋</p> <p class="ql-block">蝶戀橋</p> <p class="ql-block">梁祝文化園大門</p> <p class="ql-block"> 梁祝文化園大門兩邊的對聯(lián):蝴蝶雙飛千古盛傳梁祝事,林園獨秀萬方爭覽吳越風(fēng)。</p> <p class="ql-block">彩蝶雙飛</p> <p class="ql-block">狀元橋</p> <p class="ql-block"> “柳?勝景”牌坊對聯(lián):彩蝶雙飛人間處處傳佳話,芳園奐奐柳下年年寄相思。</p> <p class="ql-block">【萬松書院】書院是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筑風(fēng)格,歇山龍脊,亭臺樓閣,周圍有“歲寒三友”松竹梅,以示學(xué)子要有高尚的品格,傲然的風(fēng)骨。萬松書院共為三進,分別用來祭祀、講學(xué)和藏書,充分還原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書院的基本格局和教育情景。書院設(shè)有學(xué)館、國學(xué)堂、藏書樓、書畫齋等場館。</p><p class="ql-block">書院第一進為“學(xué)館”,館內(nèi)正廳掛有壁畫“孔子行教像”,正上方懸掛匾額“先師堂”。先師堂內(nèi)設(shè)擱幾、八仙桌,兩邊墻上懸掛的四副丹青,分別是“鑿壁借光”、“懸梁刺股”、“韋編三絕”和“蒲草編書”。這里是祭祀孔圣人和其門徒的地方,達到勸學(xué)子見賢思齊、勤奮好學(xué)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萬松書院兩邊柱子上的對聯(lián):三載同窗情義重,九龍共穴歲蕆長。</p> <p class="ql-block"> 守護在萬松書院門口的一對明代石獅,屬國家三級保護文物。這對石獅曾兩度流落國外,最終被文物部門追回得以“完璧歸趙”。</p> <p class="ql-block">學(xué)館</p> <p class="ql-block">先師堂</p> <p class="ql-block">先師孔子行教像</p> <p class="ql-block">鑿壁偷光</p> <p class="ql-block">懸梁刺股</p> <p class="ql-block">韋編三絕</p> <p class="ql-block">蒲草編書</p> <p class="ql-block">前廊</p> <p class="ql-block">后廊</p> <p class="ql-block">園內(nèi)綠化——松</p> <p class="ql-block">園內(nèi)綠化——竹</p> <p class="ql-block">園內(nèi)綠化——梅</p> <p class="ql-block">藏書樓</p> <p class="ql-block">【梁?!な讼嗨汀窟@次因未爬鳳凰山,只在鳳凰山下遇見樵夫。</p> <p class="ql-block">鳳凰山下樵夫</p> <p class="ql-block"> 十八相送中,梁祝在鳳凰山腳下,遇見一位砍柴的樵夫,祝英臺便問:“梁兄,他為哪個把柴打,你為哪個送下山”?可嘆梁山伯不能理解其中的暗意,真是憨厚十足。</p> <p class="ql-block"> 在鳳凰山下,有一“草堂”,這里會是梁山伯和祝英臺結(jié)拜兄弟的地方嗎?</p> <p class="ql-block">【梁山伯廟】梁山伯廟亦稱梁圣君廟,始建于東晉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是國內(nèi)唯一的一座。梁山伯廟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如今在保留原址基礎(chǔ)上恢復(fù)興建,廟總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紅黛粉墻,飛檐翹角,雕梁畫棟,依次是山門、正殿、后殿。廟內(nèi)有蝶戀陶瓷壁畫、梁祝文化碑林、古戲臺等,千百年來,這里已成為人們祈求自由美滿婚姻的愛情圣殿。</p> <p class="ql-block">山門</p> <p class="ql-block">梁圣君廟柱子的對聯(lián):瑞氣氤氳香花簇擁千尊物,清音繚繞寶殿長鳴幾杵鐘。</p> <p class="ql-block">彩蝶陶瓷壁畫</p> <p class="ql-block">古戲臺</p> <p class="ql-block">古戲臺</p> <p class="ql-block"> 在兩側(cè)的長廊里,是展示名人、書法家的“梁祝文化長廊”,值得有關(guān)人士細品,在這里展示一二。</p> <p class="ql-block">正殿</p> <p class="ql-block">【梁祝古墓】梁祝墓始為晉鄞縣令梁山伯之墓,據(jù)《鄞縣志》記載,建于東晉寧康元年癸酉(公元373年),距今1600多年。寧康三年巳亥(公元375年)暮春,同窗祝英臺乘船出嫁鄞西,途經(jīng)姚江邊梁墓,上岸哀慟祭奠,撞碑殉情,后與梁陰配合冢。事聞于朝,丞相謝安奏請封《義婦?!罚煸隽ⅰ坝⑴_義婦?!敝?,此為世所罕見一墓雙碑,俗稱“蝴蝶碑”。原雙碑曾于晉安帝丁酉(公元397年)秋,被恩部毀棄于姚江,稍后恢復(fù),民眾既敬仰梁縣令為官清廉,又篤信梁祝愛情忠貞,故歷來虔誠癸拜,香火不斷,俗信長存,治續(xù)千年。直至1960年代建糧庫,墓被平毀墳頭建房,并拆取雙碑及其他石料用于糧庫建筑等,至今不知其蹤。1997年6月進行搶救性發(fā)掘,幸墓體尚存大半,并有少量陪葬品及數(shù)枚遺骨。此墓現(xiàn)為文物保護單位。茲原狀保護,并供公眾觀瞻。</p><p class="ql-block"> 2012年9月</p> <p class="ql-block">梁祝古墓墓道</p> <p class="ql-block">【祝家莊(祝府)】祝英臺的家園——祝家莊(祝府)是一大家貴族的庭院,依傍于寧波母親河余姚江畔。祝員外曾為府臺官員,遠近聞名的富家人家。相傳他生有八子一女,人口鼎旺,小女九妹祝英臺。祝英臺女扮男裝離家求學(xué)杭城,與同窗梁山伯結(jié)下不解之緣,最后為爭取自由婚姻,在府內(nèi)樓臺會上傾訴了刻骨銘心的愛情絕唱。</p><p class="ql-block">祝府古村典雅,假山池鑿,亭臺樓閣,倚欄水榭,盈盈荷池,十里紅妝,千土床轎;建有沐熏廳、鴛鴦閣、思心亭等建筑,皆重現(xiàn)了這個官宦富豪人家的獨特風(fēng)貌。</p> <p class="ql-block">祝府</p> <p class="ql-block">樓臺會</p> <p class="ql-block">思心亭</p> <p class="ql-block">【化蝶音樂廣場】綠茵如毯的廣場中央開鑿一湖碧波蕩漾的池潭,水邊中間聳立著一座高大潔白的梁?;袼?,遠看似一只翩翩起舞的大蝴蝶,近看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相依相擁,飄飄欲仙的化蝶形象。雕塑線條優(yōu)美流暢,浪漫而富有詩意,他們揮去人間的來縛,壞著自由純真的愛情,飛向一個空靈縹緲的美妙境界。廣場中回蕩著名揚四海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罚瑫r而委婉,時而低緩。此時,人們心中夢寐以求的自由,圣潔的愛情也就升華到了理想的境地?;囊庀螅憩F(xiàn)了人民的愿望。在這里,有堵人終于求得了一份“雙棲雙飛、白頭偕老”,浪漫永久而美好的寄托。“比翼雙飛”證明了這對戀人不管在天上人間,將永世不分離,是真愛永恒魅力之所在。正如周總理說得好,梁祝要比兩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好,好就好在它們的結(jié)尾,化作蝴蝶,飛向自由”。</p> <p class="ql-block">化蝶音樂廣場</p> <p class="ql-block"> 梁?;袼埽哼h看似一只翩翩起舞的大蝴蝶,近看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相依相擁,飄飄欲仙的化蝶形象。</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梁祝文化園每年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如中國梁祝愛情節(jié)、梁祝愛情嘉年華、梁祝郵票首發(fā)儀式、梁祝萬人相親會、梁祝傳統(tǒng)廟會等。這些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與,進一步弘揚了梁祝文化,這里已經(jīng)成為寧波著名的浪漫之地,成為“東方愛情圣地”。</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