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日傍晚6點多,在小維的帶領(lǐng)下乘公交到達金湯門舊址,開啟了山城巷步道旅行。巷口的燈籠已經(jīng)亮起,暖黃的光暈灑在石板路上,像是給這條百年老巷披了層金紗。 <br><br>山城巷的坡坎比想象中還陡,石階一層疊一層,蜿蜒向上。兩側(cè)的老房子大多保留著灰墻木門,有些改成了文創(chuàng)小店,門口掛著竹編燈籠和手寫招牌。路過一家火鍋店,紅油香氣直往鼻子里鉆,差點沒忍住沖進去——但為了趕時間,只能咽著口水繼續(xù)爬坡。走到臨崖步道時,視野豁然開朗:腳下是燈火通明的長江大橋,對岸南濱路的高樓像鑲了金邊的積木,江風(fēng)一吹,恍惚間真覺得走在“天上的街市”。 <br><br>巷子里的老建筑藏著故事。厚廬的石門框上還留著民國時期的雕花,天主教堂仁愛堂的尖頂在夜色中顯得格外肅穆。最有趣的是一家老茶館,木桌竹椅擺在防空洞口,老板端來蓋碗茶,說這洞子以前是抗戰(zhàn)時期的避難所,如今成了喝茶納涼的好地方。 <br><br>七點半,跟著路標(biāo)從山城巷下行,穿過一條地下通道,再爬上一段緩坡,十八梯的牌坊赫然眼前。和山城巷的靜謐不同,這里的熱鬧撲面而來——戲臺上唱著川劇,攤位上擺著辣椒串和麻花,游客舉著糖畫在古井邊拍照。那口南宋古井據(jù)說是“十八梯”名字的由來,井沿磨得發(fā)亮,倒映著頭頂?shù)脑铝翢簦€真有“古井春風(fēng)”的意境。 <br><br>晚八點的十八梯已徹底活了過來。酒吧街飄出吉他聲,火鍋店飄窗透出騰騰熱氣,轉(zhuǎn)角還能撞見賣葉兒粑的老婆婆。我在“彩虹時光階梯”前駐足,馬賽克拼出的吊腳樓和輕軌穿樓圖案,像把重慶的過去與現(xiàn)在全揉進了這五彩臺階里。 <br><br>九點返程時回頭望,山城巷的燈火如星子垂落山崖,十八梯的霓虹似錦緞鋪滿梯坎。這兩條老街,一個守著歷史的魂,一個唱著現(xiàn)代的調(diào),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巴渝味道——既有爬坡上坎的堅韌,也有麻辣鮮香的酣暢。 <br>只是,我在解放紀(jì)念碑廣場轉(zhuǎn)暈了,找不到返回的城軌站,問了幾位師傅他們就指“那個方向”,開啟步行導(dǎo)航顯示還有2公里多呢。好吧,就當(dāng)拖著灌鉛的雙腿再欣賞一下街道小巷。<br> 2025.4.8<br><br> 以下照片為十八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