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深圳東部的鹽田區(qū)有座名不見經(jīng)傳的海山公園,藏著一處隱秘風景,經(jīng)歷25年時光才突然被重新發(fā)現(xiàn)。這就是仿制巴塞羅那古埃爾公園的一處高迪風格建筑群。這座靈感源于高迪的東方建筑,實則是深圳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場“意外”。1999年,鹽田區(qū)政府為填補快速擴張的城區(qū)中公共空間的缺失,邀請設計師以“中西合璧”為理念,于是次年在荒坡上打造了這座“混血”公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東尼奧·高迪(1852-1926),西班牙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被譽為“上帝的建筑師”。他以自然主義曲線、宗教哲學與結構創(chuàng)新的融合開創(chuàng)了建筑史上的獨特風格,其作品有7項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其中就包括古埃爾公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座童話般的公園以碎瓷拼貼蜥蜴雕塑、蛇形長椅和蘑菇狀亭臺聞名,利用山地高差設計立體廊道系統(tǒng),將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無縫融合,成為新藝術運動的巔峰之作。</p> 深圳的“古埃爾”以“藝術塔”為核心,建在海山公園內的小山上。25年過去了,如今這座曾經(jīng)的荒坡已經(jīng)漫山林深葉茂,成為郁郁蒼蒼的樹林。我們從北門進入,爬過一個水泥路高坡,走過一段之字路,在上山臺階盡頭,終于見到這座密林掩映的神秘園一角。<br> 回望臺階兩邊的護欄,像兩條蜿蜒的長蛇,全是彩色碎瓷片拼接而成,風格獨特。臺階路面,也是拼砌的。<br> 接近山頂,但見前面兩條路,左面是個洞口,右面仍是臺階。 進入洞口看看,與天然巖洞幾乎沒有區(qū)別。相比之下,還是走臺階看風景更好,于是我們退回來了。<br> 臺階護欄上可見碎瓷片拼接的動物圖案,左面是一條海魚,右面一只青蛙,當然都是抽象而極具裝飾性的風格。據(jù)悉海山公園使用彩色瓷片、玻璃、金屬碎片等材料,通過2000多種碎片拼貼出海洋生物和抽象圖案,在陽光下會呈現(xiàn)斑斕光影效果,充分體現(xiàn)高迪“曲線屬于上帝”的美學哲學。可惜我們遇上濛濛細雨。<br> 遠處高聳山頂?shù)木褪呛诵慕ㄖ囆g塔,近處臺階旁還建有麻石砌筑的4座“蘑菇塔”,上面種著綠植,頗有自然界蘑菇的神韻。 這個不規(guī)則曲線型窗戶,與窗外風景融合為一幅自然天成的畫作。<br> 藝術塔借鑒高迪的曲線語言與自然靈感,塔身模仿海螺與貝殼造型,但它并非簡單復制高迪作品,而是融入鹽田地域文化。塔頂珍珠貝殼造型暗喻鹽田漁港歷史。據(jù)說園內還有“天石”鐫刻“天道酬勤”等傳統(tǒng)哲學詞匯,呼應鹽田港拓荒精神。<br> <p class="ql-block">藝術塔周圍是個觀景平臺,如果從南門進來,首先看到的是這個景觀。</p> 回頭看風景,高迪利用山地高差設計古埃爾公園,海山公園的藝術塔建筑群也是依山而建,但是“蘑菇塔”這部分顯然是建在架起來的平臺上。<br> 如長蛇般游動的長椅,與山間的綠色植物完美融合,椅背、椅面、地面,到處都是拼接風格,能嗅出大自然氣息。<br> 藝術塔底部也是個洞穴,墻面保留天然石材肌理,鑲嵌不規(guī)則圓形碎瓷拼接圖案,蜿蜒的螺旋樓梯如藤蔓纏繞而上,形成自然與人工的對話。 藝術塔猶如從童話中墜落的幻境,以高迪式的狂想筆觸,在鋼筋水泥的都市叢林里綻放出異域奇花。這座約20米高的建筑上部披覆著2000余片彩瓷鱗甲,塔身以粗糲的赭紅色砂巖為骨,洞穴狀的塔座與鏤空雕窗虛實交錯。<br> 藝術塔周圍的蛇形長椅,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座椅,而是一件與藝術塔共生的大地裝置。特別是椅背色彩絢爛,圖案豐富,圖2顯示出椅背的背面還粘貼了青花瓷盤、綠色陶瓷竹節(jié)上鳴叫的黃色小鳥。 據(jù)介紹,這些圖案中甚至還有兒童畫人臉和熊貓在竹林中玩耍,可見設計師中西文化交融的初衷,可惜我沒見到。<br> 通往藝術塔道路兩旁的爬山廊,沿襲高迪的作品風格,將建筑、雕塑、色彩、光影、空間與大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營造出充滿藝術感和童話色彩的氛圍,給游客帶來獨特的視覺享受,同時也為公園增添了藝術文化氣息。<br> 來到藝術塔南面坡下,正中央是一件碎瓷拼貼蜥蜴雕塑,這正是使巴塞羅那古埃爾公園聞名于世的建筑元素之一,如今也來到遙遠東方的深圳海山公園,它是藝術塔建筑群的點睛之筆,也仿佛是藝術塔的守護神。<br> 攝影器材:華為Pura 70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