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甲午剛過,乙未初臨,回首往事,五味雜陳。<br></h3><h3> 昨年,瑣事繁多,冷暖自知,唯刻骨銘心的是老母故去,她老人家走了,走的那天恰是耶穌誕辰,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 </h3><h3> 母親12月15日病重,轉(zhuǎn)日入院,兩日后進(jìn)重癥監(jiān)護(hù),12月25日辭世,歷時(shí)十天,終年九十有余。 </h3><h3> 母親一世平凡、心思平淡,一生無所大求,既未受大苦大難,也未享大富大貴。在平凡的家庭里平凡的誕生,在平凡的生息后平凡的辭世,來也平凡,去也平凡。 </h3><h3> 母親生性好強(qiáng),心存仁厚,故一生坦然面對了諸多勞苦,勇敢承受了許多艱辛。 </h3><h3>母親曾因勤奮工作而成勞模,一生因待人友善而倍受尊敬,退去公職賦閑在家后,雖收入微薄,但卻多無怨語,依然樂觀豁達(dá),坦然面對余生。 </h3><h3> 母親老年清明淡泊,極少干預(yù)兒女私事,盡量避免麻煩家人,行事情理兼顧,極是得體。</h3><h3> 母親喜甜食,偶爾愛歌唱,對體育節(jié)目也時(shí)有鐘情。</h3><h3> 母親八十歲后,與大多老人一樣,偶爾獨(dú)自在家時(shí),會略顯孤寂和焦慮,特別是對兩個(gè)曾同住的女兒,多有情感和相伴的依賴。</h3><h3> 母親走時(shí)已是耄耋之年,雖無百歲之福,但也算高壽。更有幸的是病重時(shí)只是昏睡,心身并未受到明顯的刻骨煎熬和病痛的折磨,這也是我們兒女心中聊已寬慰的。 </h3><h3> 母親走了,帶走了彼此的牽掛,留下了我們的思念。 </h3><h3> 母親走了,帶走了真實(shí)的存在,留下了無盡的回憶。 </h3><h3> 母親走了,走的安詳,走的從容,走的腳步輕輕。 </h3><h3> 母親走了,去追趕走遠(yuǎn)了的父親,去開始一個(gè)新的開始。 </h3><h3> 母親走了,天堂路上,一路平安,未來總好。</h3><h3> 母親走了,但依然永遠(yuǎn)永遠(yuǎn)留在我們的心中。</h3><h3> 依照母親的遺囑,骨灰送歸了故鄉(xiāng),像父親一樣,撒入了像乳汁一樣哺育過我們的松花江。同時(shí)也算是和父親相聚合葬。</h3><h3><br></h3><h3> 這里大多文字是母親走后轉(zhuǎn)年寫的,今天抄來略加編修,以紀(jì)念整整離別了四年的母親。</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松花江一角,我兒時(shí)常在此游泳,</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而母親又最怕我在此江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封凍的松花江,承載著多少難封凍的記憶。</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