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清明賞郵話風箏

秋天jy

<p class="ql-block">  清明到了,我習慣地打開郵冊,欣賞相關(guān)郵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我國2010年發(fā)行的《清明節(jié)》郵票第2枚“踏青”,綠色漸起的郊野,幾位孩童正在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一只在蔚藍的天空中與白云齊飛,還有幾只被握在孩童手中,等著騰起與伙伴爭高下。</p> <p class="ql-block">  無獨有偶,2015年我國發(fā)行的《二十四節(jié)氣(一)》郵票第5枚“清明”,畫面上亦是幾個孩童放風箏:</p> <p class="ql-block">  2009年我國郵政發(fā)行了1枚郵資片《放風箏》,筆者收集的寄往法國的實寄片上蓋有2015年山東膠州啟用的“清明節(jié)”宣傳郵資日戳(該戳金額為0,似乎不太規(guī)范),戳圖上一位兒童正在放“雛燕”風箏,兩只真燕子圍繞著“紙燕子”一起翱翔。</p> <p class="ql-block">  由上述郵品看來,放風箏與清明節(jié)的聯(lián)系可謂密矣!究其原因,放風箏需要有風,且風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清明時節(jié)之風正符合放風箏要求。</p> <p class="ql-block">  當然,放風箏也不是清明節(jié)的專利,只要有合適的風就可以。春天一到,“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高鼎《村居》)2017年《春夏秋冬》郵票第1枚“春”上幾個孩子正在比試自己的風箏:</p> <p class="ql-block">  更有性急的孩子,不顧春寒料峭,只要東風一起,便戴著帽子、圍巾、手套,出門放風箏了。</p> <p class="ql-block"> “春天來了”(《兒童生活》郵票第12枚,1963)</p> <p class="ql-block">  風箏起源于我國,其前身早在春秋戰(zhàn)國之交就出現(xiàn)了?!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將發(fā)明權(quán)歸到墨子(公元前476/480 -公元前390/420)頭上:“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薄澳绝S”即用木片制作的鳥形器具,雖則只飛(蜚)一天就壞了,但在二千五六百年前已經(jīng)很不簡單了。</p> <p class="ql-block"> 墨子(《古代思想家(一)》郵票第5枚,2000)</p> <p class="ql-block">  《墨子·魯問》說公輸班,亦即魯班(公元前507 -公元前444)將墨子的木鳶加以改造,材料換成較輕的竹片,取得了成功:“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后世風箏大多以竹篾為骨架制成,看來是承襲魯班的。筆者兒時扎風箏也是“削竹木”為之。</p> <p class="ql-block"> 魯班(《魯班》郵票小型張,2019)</p> <p class="ql-block">  墨子、公輸班作“木鳶”、“竹鵲”初衷,當然不像后世風箏那樣為了娛樂,而是為了軍事需要,唐代余知古《渚宮舊事》稱:“(公輸班)嘗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睎|漢蔡倫造紙,南北朝時期“木鳶”便改成“紙鳶”了。南朝梁末,侯景作亂,梁武帝被圍建鄴(今南京),作紙鳶攜帶詔令向外求援,可惜被叛軍發(fā)現(xiàn)擊落?!顿Y治通鑒》卷一六二記之甚詳:“臺城與援軍信命久絕,有羊車兒獻策,作紙鴟,系以長繩,寫敕于內(nèi),放以從風,冀達眾軍。題云:得鴟送援軍,賞銀百兩。太子自出太極殿前乘西北風縱之。賊怪之,以為厭勝,射而下之。”</p> <p class="ql-block">  作為娛樂之用的風箏最晚唐代就很普及了,有唐詩為證:元稹《紙鳶》:“有鳥有鳥群紙鳶,因風假勢童子牽。去地漸高人眼亂,世人為爾羽毛全。風吹繩斷童子走,余勢尚存猶在天。愁爾一朝還到地,落在深泥誰復(fù)憐?!?lt;/p> <p class="ql-block">  “風箏”之名起于五代,明人陳沂《詢芻錄》:“初,五代漢李鄴于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作聲如箏,俗名呼風箏?!惫P者依稀記憶中,兒時放風箏,曾用一小截竹管串在風箏線上,風箏飛入高空后,竹管就會發(fā)出哨聲。此記憶倒符合《詢芻錄》所云,只是后來帶兒孫放風箏,怎么也無法復(fù)原自己兒時的做法了。</p> <p class="ql-block">  風箏造型多模仿禽鳥蟲魚,最早是鳥類,舊時我國南方稱風箏為“鷂子”,北方呼為“紙鳶”,清代有本書,名為《南鷂北鳶考工志》,相傳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所著,鷂、鳶皆鷹之屬。風箏類型有硬翅、軟翅、平板、立體等。我國1980年5月10日發(fā)行《風箏》郵票,共4枚,圖案選自《南鷂北鳶考工志》,分別為“雛燕”、“瘦燕”、“半瘦燕”和“比翼燕”四種硬翅風箏。</p> <p class="ql-block">  山東濰坊是風箏發(fā)祥地,當年墨子造“木鳶”即在此?,F(xiàn)在依舊是中國風箏之鄉(xiāng)。《濰縣志》稱:“清明,小兒女作紙鳶、秋千之戲,紙鳶其制不一,于鶴、燕、蝶、蟬各類之外,兼作種種人物,無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984年4月1日舉辦首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中、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新加坡、日本、德國、香港等1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風箏團隊與會。1988年4月1日,第五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確定濰坊市為“世界風箏都”。國際風箏聯(lián)合會總部也設(shè)在濰坊。1987年4月1日為迎接第四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我國郵政發(fā)行第二組《風箏》郵票,也是4枚。和第一組靜態(tài)展示不同,這組郵票采取動態(tài)構(gòu)圖,而且是兩枚橫聯(lián)的方式讓“鷹”和“龍頭蜈蚣”、“八卦”和“鳳凰”四款風箏在藍天中翱翔競技。“鷹”、“鳳凰”屬軟翅類,“龍頭蜈蚣”風箏屬立體類,“八卦”屬平板類?!褒堫^蜈蚣”全長30多米,最能體現(xiàn)濰坊風箏特色。</p>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9日我國郵政發(fā)行第三組《風箏》郵票4枚,這次選擇了山東、天津、江蘇多地不同風格、不同種類的風箏為圖案。第1枚“金玉滿堂”表現(xiàn)的是由金魚、荷花圖案組合而成的一種硬翅風箏,為山東風箏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第2枚“瑞獅如意”由瑞獅、八寶如意圖案組合而成的硬板子風箏,為江蘇南派風箏代表作。這風箏還裝有哨口,風箏升空后會發(fā)出悅耳的哨聲。</p> <p class="ql-block">  第3枚郵票“仙鶴童子”也是山東硬翅風箏,圖案為童子手持靈芝騎在仙鶴背上、仙鶴口銜仙桃展翅飛翔。</p> <p class="ql-block">  第4枚郵票“葫蘆萬代”屬組合軟翅風箏,乃天津風箏代表作??烧郫B、組裝,圖案為數(shù)只蝴蝶圍繞花叢,下方拖尾處有葫蘆造型。</p> <p class="ql-block">  我國香港特區(qū)1998年11月15日發(fā)行1套《香港風箏》郵票,全套也是4枚,不過還加了1枚小全張。圖案分別是“蜻蜓風箏”、“巨龍風箏”、“蝴蝶風箏”和“金魚風箏”。附帶說一下,網(wǎng)上有說第4枚也是“蝴蝶風箏”,不確。此風箏外形有些像蝴蝶,主要是方便放飛,仔細端詳,可知實為金魚(如眼為金魚眼、背部有魚鱗圖案)。當年香港郵政署的公告、我國出版的包括港澳特區(qū)郵票在內(nèi)的中國郵票目錄都明確標注為“金魚風箏”。</p> <p class="ql-block">  我國澳門地區(qū)1996年10月21日發(fā)行4枚風箏郵票和1枚小型張。郵票采用四方聯(lián)形式印制,分別為“蜻蜓風箏”、“貓頭鷹風箏”、“蝴蝶風箏”和“雛燕風箏”風箏,小型張為“龍頭蜈蚣風箏”。</p> <p class="ql-block">  風箏造型大多含有吉祥、喜慶寓意,形態(tài)或優(yōu)美或剛健,春和景明之際,仰望碧空中飄飛的各色各樣風箏,放飛者、觀賞者無不心曠神怡,寵辱盡忘。愿風箏給我們的美好生活增添更多的樂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