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昵稱 :宋毓(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號 :85047155</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在這個信息發(fā)達的時代里,手機不僅僅是接打電話、看看信息、聊聊天,更主要的是手機里還留藏著鄉(xiāng)愁的記憶,鄉(xiāng)愁的畫面,鄉(xiāng)愁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自從社會發(fā)展了智能手機,我把家里珍貴的照片都放進了手機里。每當我翻開手機里的相冊,看到媽媽慈祥的面孔,一股暖流涌入心頭,小時候家里孩子多,六零年趕上三年的自然災害,糧食不夠吃,媽媽經(jīng)常領(lǐng)著我去挖野菜,把野菜包成包子,充當代食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兒童時代,家里吃飯的時候,經(jīng)常是分著吃,媽媽事先給我們每個人規(guī)定下來吃多少,誰都不準多吃,多吃就不夠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小的時候,記得媽媽沒日沒夜的干活,沒有閑著的時候,媽媽是一個勤勞善良的婦女,為了我們六個孩子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到了多少累,每當我夜里醒來的時候,總是看見她在干活,不是在納鞋底,就是在做衣服,那個年代,家里人多,靠父親一個人工資來維持生活,一家人的衣服呀、鞋呀,都靠母親一針一線地親自縫作,母親在我的印象中,從來都沒有睡過一夜的整覺,有時候我心疼的說:“媽媽您睡覺吧?!彼偸钦f:“不行,我得把這活干完再睡,不然孩子還等著穿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記得 在1972年的2月份,我初中畢業(yè),響應毛主席的“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號召。隨學校下鄉(xiāng)插隊到九臺縣三臺公社,插隊落戶,勞動四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年期間我無時不刻的想念家鄉(xiāng),想念親人,想念家鄉(xiāng)的那條街——紅旗街。因為這條街我太熟悉了,小時候我在紅旗小學讀書,這條街每天我都要往返兩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份鄉(xiāng)愁我時刻都在心里,我時常給爸爸寫信,問問家里的情況,問問媽媽怎么樣了?問問咱們家的老房子拆遷了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4的年秋天,我接到爸爸的來信,告訴我說:“家里的老房子拆遷了,”咱們分到了兩室一廳四樓的家屬宿舍。因為我們家一直以來都是住爸爸單位的家屬宿舍。那時候住的是平房,這回拆遷我們也可以住上樓了,心里別提多高興了。爸爸在信里還給我畫了一張房子的草圖,使我開心極了!突然有一種想家的感覺,想父母的感覺,想看看新房子的感覺。</b>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6年11月份,我從農(nóng)村集體戶抽回了城里,抽回了家鄉(xiāng)。有一天,我還特意跑到60年代我們家住的那個地方去看一看,看看變化是什么樣了!原有的平房都不見了,只有原來的那條街—紅旗街還在。這條街勾起了我很多回憶,這條街留下了我無數(shù)的腳印,這條街上蓋起了許多高樓大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我用電話把我看到家里老地方的信息和變化,告訴了遠在內(nèi)蒙古參軍的弟弟,弟弟和我一樣高興的不得了,一遍一遍的囑咐我說:“一定要照顧好爸媽,讓他們每天吃好,喝好、睡好,開心過好每一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21世紀初出現(xiàn)了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可以取代很多產(chǎn)品,如手表、照相機、錄音機等等,后來有了微信,還能傳播信息,傳播照片,視頻聊天,真的是方便快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記得有一次單位派我去外地參加培訓學習一周,這幾天正好趕上了我媽媽過生日,我又不能陪伴她,怎么辦?這時候我突然想到了我的愛人,說心里話我的爸媽都很喜歡他的,每一次到我們家來,他都是搶著主動幫忙干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我就趕緊發(fā)了信息,讓他陪伴我媽媽過生日,他很高興接受了我的要求,然后他就和二位老人商量了一下,一起去了長春市南湖公園游玩了一番,還找人拍了照片,給我發(fā)了過來,至今這張照片我還保存在我的手機相冊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時候,我會默默地欣賞著手機里的這些難忘的照片,心潮起伏,這些照片對我來說是一份難忘的鄉(xiāng)愁,難忘的記憶,難忘的時光,從中得到回應,得到了彌補,得到了釋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字編輯:宋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章圖片:宋毓與網(wǎng)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章歌曲:《鄉(xiāng)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