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美洲行(八)墨西哥篇(3)2025年4月26日和30日</b></h1> <h1><b>我們從坎昆飛往墨西哥城。飛機在墨西哥城降落前我們從飛機上看到龐大的墨西哥城,不禁為其住宅的密集程度和覆蓋的面積之廣所驚訝。真不愧為拉美第二大城市,僅次于巴西的里約熱內盧。人口2200萬,比北京人口還多,是世界第五大城市。</b></h1> <h1><b>視頻:空中看墨西哥城</b></h1> <h1><b>墨西哥城既是美洲最古老的首都,也是土著居民建立的兩個首都之一。這座城市最初是由阿茲特克人于1325年在特斯科科湖的一組島嶼上建造的,當時名為特諾奇提特蘭。后在1521年被西班牙人征服,城市幾乎完全被摧毀,隨后埃爾南·科爾特斯在特諾奇提特蘭的廢墟按照西班牙城市標準進行了重新設計和重建。該城成為了新西班牙總督轄區(qū)的首府,也是西班牙人在新大陸上建立的國家——新西班牙的首都。</b></h1> <h1><b>新西班牙是指西班牙在美洲大陸建立的一個重要殖民地總督轄區(qū)。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埃爾南·科爾特斯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將該地區(qū)命名為新西班牙,并在特諾奇蒂特蘭的舊址上建立了墨西哥城作為新的首都。- 1535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頒布皇家法令,正式成立新西班牙總督轄區(qū),任命安東尼奧·德·門多薩為第一任總督。管轄范圍1000多萬平方公里,包括:</b></h1><h1><b><br></b><b>- 北美地區(qū):包括今墨西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猶他州、科羅拉多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薩斯州等西南部地區(qū)。</b></h1><h1><b><br></b><b>- 中美地區(qū):涵蓋除巴拿馬之外的中美洲地區(qū)。<br></b><b>- 加勒比地區(qū):如古巴、伊斯帕尼奧拉島、波多黎各、牙買加等眾多島嶼。</b></h1><h1><b><br></b><b>- 亞洲地區(qū):還包括菲律賓群島、馬里亞納群島等。</b></h1><h1><b><br></b><b>1821年,墨西哥宣布獨立,新西班牙總督轄區(qū)正式結束。</b></h1> <h1><b>特諾奇提特蘭原本是一個以特斯科科湖(Texcoco)中的小島為中心、逐漸填湖建造出的水上城市,西班牙人在征服此地后,變本加厲將湖面大部分的區(qū)域都填平,因此今日的墨西哥城絕大部分的市區(qū)都是建立在不穩(wěn)定的回填土之上,對于地震之類的天災特別沒有抵抗能力。</b></h1> <h1><b>我們在到達墨西哥城的當天下午首先參觀了大名鼎鼎的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應該是世界上介紹中美洲?明最?也是最全的?家博物館了。</b></h1> <h1><b>博物館前?場巨?的墨?哥國旗</b></h1> <h1><b>博物館??</b></h1> <h1><b>博物館入口處上方的徽章是墨西哥的國徽,一只叼著蛇的鷹站在仙人掌上。</b></h1> <h1><p><b>入口大廳墻上蛇和美洲豹的圖像畫名為《雙重性》,由墨西哥藝術家魯菲諾·塔馬約于1964年為博物館開幕而創(chuàng)作。</b></p><p><b><br></b><b>這幅壁畫以阿茲特克神話和現(xiàn)代墨西哥民間傳說為藍本,描繪了咆哮的美洲豹和嘶嘶作響的蛇之間的激烈搏斗,象征著阿茲特克人對生死、晝夜、創(chuàng)造與毀滅等永恒二元性的概念。</b></p></h1> <h1><b>博物館中間大院。院子里有一巨大的石板。石板下面有一根巨大的柱子。</b></h1> <h1><br><b>導游說這個柱?代表?神。?包上說這是傘狀噴泉,?簾中矗?著飾有印第安圖騰的柱?。</b></h1> <h1><b>展廳分布<br></b><b>- ?層展廳:主要為考古學相關內容,有12個展廳,包括?類</b><b>學??廳、中部美洲廳、起源廳等,詳細展示了?類學、墨?哥?</b><b>化起源以及古印第安?的?族、藝術、宗教和?活實物。</b></h1><h1><b><br></b><b>- ?層展廳:主要是與?層各展廳對應的?種學展覽,有10個</b><b>展廳,側重以主題形式展現(xiàn)墨?哥各?族的?化、藝術、?活和宗</b><b>教。</b></h1><h1><b><br></b><b>- 臨時展廳:位于博物館?層??處右側,專??于展出來?</b><b>外國博物館的精品?物。</b></h1><h1><b><br></b><b>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參觀了主要的展廳。關于主要展品的信息已在另一個美篇介紹,這里就不再一一重復。下面只是簡單介紹一些獨特的展品。</b></h1> <h1><b>鎮(zhèn)館之寶之一--太陽歷石</b></h1> <h1><b>下面為四位玉米神雕像</b></h1> <h1><b>玉米神雕像一</b></h1> <h1><b>玉米神雕像二</b></h1> <h1><b>玉米神雕像三</b></h1> <h1><b>玉米神雕像四</b></h1> <h1><b>鎮(zhèn)館之寶之二--科亞特利庫埃女神雕像</b></h1> <h1><b>奧爾梅克巨石像</b></h1> <h1><b>瑪雅城邦邦主像</b></h1> <h1><b>鎮(zhèn)館之寶之三--綠松石面具</b></h1> <h1><b>博物館外景色</b></h1> <h1><b>從墨西哥城出發(fā)我們游覽了瓜納華托,圣格米爾,克雷塔羅和特奧蒂瓦坎后在4月30日回到墨西哥城,繼續(xù)游覽市中心。因為要籌備第二天的五一慶?;顒?,城市里限行,我們的大巴進不到市中心。導游帶領我們步行了一段路程。也讓我們一路觀賞了市區(qū)景色。</b></h1> <h1><b>墨?哥城的步?街,熙熙攘攘,堪?上海的南京路和北京的王</b><b>府井?路。</b></h1> <h1><b>途徑市中心熱鬧非凡的墨西哥餐廳</b></h1> <h1><b>和南美所有大城市一樣,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城中心建立了一個大廣場,原來也和其他城市一樣叫武器廣場。在墨西哥獨立后改名為憲法廣場。</b></h1> <h1><b>我們的旅游團</b></h1> <h1><b>來到市中心的憲法廣場。憲法?場正在準備第二天五?節(jié)的慶典活動。到處搭建了各種舞臺和相關設施。周圍的知名建筑如總統(tǒng)宮都被擋住了。</b></h1> <h1><b>為了了解憲法廣場的原貌,我在網(wǎng)上下載了一些照片。</b></h1> <h1><b>憲法廣場俯瞰圖(網(wǎng)絡照片)</b></h1>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照片</p> <h1><b>墨?哥城?教堂位于憲法?場北側,是拉丁美洲最?且最古</b><b>?的天主教堂,始建于1573年,1823年完?。一個修建了將近三百年,融合了三種不同建筑風格的建筑。 大教堂里面一共有16個小教堂,每個建成的時期、風格都不一樣。教堂呈傳統(tǒng)的拉丁?字形布局,長110米,寬54米,2座鐘樓內有25口鐘。正?揉合了多種建筑藝術?格,內部有精美的壁畫、雕塑、祭壇及2臺18世紀巨?的管?琴。</b></h1> <h1><b>巨大的管風琴</b></h1> <h1><b>教堂里定位錐體,顯示教堂正在下沉和傾斜。</b></h1> <h1><b>因為整個墨西哥城是填湖建造的,地基不穩(wěn),墨西哥城地面在不斷下沉。墨西哥城大教堂也已出現(xiàn)下沉現(xiàn)象。 教堂的瓷磚地面和拱形屋頂以驚人的速度向下傾斜,傾斜角度已經(jīng)到了專家視為“危險”的程度。</b></h1> <h1><b>廣場的東北角為阿茲特克時期的大神廟遺址</b></h1> <h1><b>大神廟世界文化遺址標識牌</b></h1> <h1><b>大神廟遺址</b></h1> <h1><p><b>大神廟是阿茲特克帝國首都特諾奇提特蘭(今墨西哥城)的主要寺廟。 其建筑風格屬于中美洲后古典主義晚期。底部面積約100米乘以80米。該神廟于1521年被西班牙人摧毀,墨西哥城都主教座堂被建在其原址。</b></p><b><br>該遺址是墨西哥城歷史中心的一部分,于 1987 年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名錄。</b></h1> <h1><b>背面就是大神廟遺址</b></h1> <h1><b>國家宮(網(wǎng)絡照片)</b></h1> <h1><b>國家宮是墨西哥聯(lián)邦行政機構所在地,位于墨西哥城中心的憲法廣場的東側,長200余米,占地面積約為40,000平方米。 自阿茲特克帝國以來,這個地點一直是墨西哥統(tǒng)治者的宮殿。 1522年開始建設,最初為西班牙國王埃爾南·科爾特斯的第二座私人住宅,建在原有的阿茲特克國王,莫克特蘇馬·科科約辛的宮殿之上,被稱為新宮。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b></h1> <h1><b>我們到達憲法廣場時國家宮被次日活動搭建的舞臺遮擋,無法正面拍照。</b></h1> <h1><b>和執(zhí)勤的墨?哥?警察合個影。</b></h1> <h1><b>憲法廣場的南面是市政廳。</b>(網(wǎng)絡照片)</h1> <h1><b>憲法廣場西面典當行</b></h1> <h1><b>憲法廣場西面的豪華酒店</b></h1> <h1><b>從憲法廣場出來我們在市中心轉了一圈。</b></h1> <h1><b>郵政宮</b></h1> <h1><b>墨西哥郵政宮又名郵政總局,位于墨西哥城歷史中心的中軸大街即拉匝祿樞機街,靠近藝術宮。它建于1907年,當時郵政總局成為一個單獨的政府機構。它的設計和建造是當時最現(xiàn)代的,屬于折衷主義風格,混合了多種建筑風格,主要是新銀匠式風格。20世紀50年代,這座建筑進行了改造,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因此在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中,這座建筑遭到嚴重破壞。1990年代的修復工作,使其恢復原來的外觀。</b></h1> <h1><b>拉丁美洲塔是位于墨西哥城歷史中心的一座摩天大廈。它高166米,為這座城市最重要的地標之一。它是國際上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個在強地震帶成功建造的主要的摩天大廈。這座摩天大樓經(jīng)受住了8.1級的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沒有損壞,而市中心的其他一些建筑都遭到了損壞。</b><span style="font-size: 17px;"><b>拉丁美洲塔曾作為墨西哥最高的竣工建筑,歷時近27年,從1956年開業(yè)直到1982年,214米高的墨西哥石油公司總部大樓竣工。</b></span></h1> <h1><b>獨立紀念碑</b></h1> <h1><p><b>墨西哥城革命紀念碑是墨西哥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b></p><b><br>1897年,墨西哥聯(lián)邦立法機關宮殿的穹頂項目開始規(guī)劃,1910年,Porfirio Diaz總統(tǒng)在此鋪設了第一塊石頭。但次年他被趕下臺,工程停滯。1932年,建筑師Carlos Obregon Santacilia建議將未完成的建筑改造成墨西哥革命英雄紀念碑,此建議被政府采納。<br><br>紀念碑高63米,頂部是穹窿屋頂,支撐屋頂?shù)乃母叫沃由隙孙椨兴慕M雕塑,分別象征1910年-1917年革命的四面旗幟:獨立、改革法、土地法和勞工法。四個柱子頂部相連,形成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高大拱門。?有兩座電梯通達頂部,一座垂直上下,另一座螺旋式升降,頂部設有瞭望塔,可鳥瞰全市風光。紀念碑下面還有博物館,用于展覽與革命相關的主題內容。<br><br>為紀念1910年-1917年的墨西哥資產(chǎn)階級革命而建,這場革命推翻了迪亞斯的獨裁統(tǒng)治,對墨西哥的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br><br>紀念碑和地下博物館是革命中犧牲英雄的陵墓,F(xiàn)rancisco“Pancho”Villa、Francisco I. Madero等多位總統(tǒng)長眠于此。每年11月20日墨西哥革命紀念日及其他重要紀念日,都會在碑前舉行紀念活動</b></h1> <b>圣維拉克魯斯教堂</b> <h1><b>我們在墨西哥城單從建筑分布就能強烈地感受明顯的貧富差別。市中心內高樓林立,漂亮的西班牙風格的高樓大廈聚集在市中心。如果單就市中心而言,墨西哥城不輸于任何一個發(fā)達西方國家的大城市。可是在中心區(qū)外圍則建筑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臟亂差可以說是墨西哥城的特征,更不用說墨西哥城那大片的貧民窟了。我們乘坐的大巴進出墨西哥城都會在道路兩旁的山坡上看到漫山遍野的貧民窟。</b></h1> <h1><b>墨西哥城貧民窟</b></h1> <h1><b>墨西哥國家統(tǒng)計地理局社會人口統(tǒng)計部門負責人米格爾·塞維拉·弗洛勒斯告訴記者,墨西哥城的貧民窟形成于上世紀40、50年代,在上世紀70年代迅速擴張。 目前,墨西哥城約有150萬人居住在貧民窟內。</b></h1> <h1><b>據(jù)《BBC》報導,聯(lián)合國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全球約有10億人居住在貧民窟,這就占了全世界人口的八分之一,而全球5大貧民窟包括:巴基斯坦卡拉奇奧蘭吉鎮(zhèn)、<font color="#ed2308">墨西哥城內薩瓦爾科約特爾城</font>、印度孟買達拉維、肯尼亞內羅畢基貝拉貧民窟,以及南非開普敦凱厄利徹。</b></h1> <h1><b>墨西哥的堵車聞名于世。2024年我們在秘魯首都利馬游覽時碰到大堵車時導游告訴我們,利馬堵車和墨西哥城的堵車相比就算小巫見大巫了。我們這次可算遇到大巫了。</b></h1> <h1><b>荷蘭交通導航服務商TomTom發(fā)布了全球交通最擁堵城市排名,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位居榜首。</b><div><b><br>墨西哥《金融家報》8日報道,墨西哥城擁堵率高達52%,超過泰國曼谷(50%)位居世界榜首。</b></div></h1> <h1><b>我們在墨西哥城的經(jīng)歷證明墨西哥城的堵車絕對名不虛傳。我們每天出城和進城的時間都在一個小時以上。我們乘大巴從墨西哥城前往瓜納華托,300多公里的路程,走的還是高速公路,導游說需要走5個小時。我當時還問,300多公里為何要開這么長時間?導游說,要把出墨西哥城的1到2個小時算進去。結果我們早上7點半出發(fā),一直被堵在墨西哥城內,直到下午2點才到瓜納華托。我們這次真的是領教了什么是世界級的堵車。墨西哥城的這種堵車狀況不是偶爾發(fā)生,而是天天如此。真受不了。</b></h1> <h1><b>在經(jīng)過貧民窟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在山上的貧民窟上有纜車在穿梭運行。開始我以為是墨西哥城的觀光纜車??墒钱斘野l(fā)現(xiàn)纜車運行在貧民窟上方時我就覺得奇怪,誰會跑到貧民窟上去觀光呢。問了導游才知道這些纜車是專門為貧民窟服務的。纜車承擔了貧民窟和外界的交通任務。在堵車全球第一的墨西哥城纜車作為貧民窟的交通工具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創(chuàng)意。</b></h1> <h1><b>墨西哥城北部Indios Verdes的貧民窟纜車全長9.2公里,全程坐完40分鐘,來回只用花費7比索,折合人民幣兩塊多而已。貧民窟纜車已成為了墨西哥城的一大景點。乘坐纜車經(jīng)過了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從上往下觀看漫山遍野的貧民窟是一種非常壯觀的體驗,與二十分鐘車程外市中心區(qū)的摩天大樓和名店街對比,有種魔幻的感覺。</b></h1> <h1><b>吸大麻者聚集區(qū)</b></h1> <h1><b>我們的大巴經(jīng)過墨西哥城吸大麻者聚集的區(qū)域。導游告訴我們在這里吸大麻是合法的。</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綜上所述,墨西哥城是拉美國家中城市病嚴重的大城市之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交通擁堵——根據(jù)美國IBM發(fā)布的2011年“全球通勤痛苦指數(shù)”,墨西哥城位居全球首位,在這里人均每天堵在路上的時間超過2小時;空氣污染——墨西哥城也一度被評為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每年10月到來年1月是墨西哥城呼吸道疾病的高發(fā)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空氣質量較差;“垃圾圍城”——這里只有6%的垃圾得到回收利用,其他的則被掩埋處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墨西哥城和許多拉美國家一樣,在上世紀50、60年代全面推進工業(yè)化代,經(jīng)濟突飛猛進,到70、80年代就實現(xiàn)了由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社會向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的過渡,并成功突破“貧困陷阱”,邁入中等收入行列,但隨后卻陷入“中等收入陷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學者們分析指出,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大致是相同的。一是沒能及時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拉美國家在工業(yè)化初期實施進口替代戰(zhàn)略后,大力發(fā)展本國工業(y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業(yè)生產(chǎn)成倍增長。但是,這種自給自足、大而全的發(fā)展模式,不僅極易受到國際市場的沖擊,而且失去利用比較優(yōu)勢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不利于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與升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結果是,拉美錯過了上世紀50年代至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帶來的機遇,經(jīng)濟發(fā)展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急轉直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是城市化的發(fā)展速度大大超過工業(yè)化的發(fā)展速度,出現(xiàn)了過度城市化和首位城市的過度膨脹現(xiàn)象,由此帶來一系列問題給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現(xiàn)代化建設帶來了諸多阻礙。拉美國家依托工業(yè)化強大的推力,城市化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城市化率由1950年的41.6%提高到1990年的72%,與發(fā)達國家的比重相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0年,拉美的城市化率進一步上升到78%,阿根廷為89.6%,巴西為79.9%,墨西哥為75.4%,烏拉圭為93.7%,布宜諾斯艾利斯、墨西哥城、里約熱內盧等躋身于世界級超大城市的行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但由于城市化速度與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相脫節(jié),大大超過了工業(yè)化速度,由此造成的結果是,農(nóng)業(yè)衰敗、鄉(xiāng)村凋敝,城市人口增長過快,失業(yè)率高企,城市用地緊張,交通擁擠,公共服務欠缺,環(huán)境污染嚴重,社會治安惡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過度城市化帶來的另一個不良結果是,大量的失地農(nóng)民的失業(yè),造成收入分配兩極分化、貧富差距加劇。上世紀70年代,拉美國家基尼系數(shù)高達0.44~0.66之間,巴西到上世紀90年代末仍高達0.64。拉美國家由于沒有很好地解決好收入分配問題,導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費嚴重不足,消費需求的拉動力減弱,產(chǎn)業(yè)結構轉型失敗,對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造成了致命的影響,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天,很多人意識到,墨西哥城市化的過程中,片面注重了空間的擴張而忽略了人的城市化。一些有識之士指出,城市化是經(jīng)濟、社會、自然和個人的協(xié)調發(fā)展,僅僅追求城市化率的提高和城市空間的擴張是一種偽城市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