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金山夕照:歲月的金印與時光的守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暮色蒼茫,夕陽的余暉如同一位溫柔的畫家,將不遠處的金山連同依山而建的塔及圍此七級浮圖而成的金山寺輕輕涂抹上了一層金色。眼前所呈現(xiàn)的,果然是一幅“旗麓斜陽”、“浮塘金印”的絕佳畫卷。那金色的光輝灑在金山之上,仿佛為它披上了一層神秘而華麗的外衣,讓這座江中的小山在這一刻顯得格外莊嚴與神圣。金山、塔、寺在夕陽的映照下,輪廓分明,古樸而又典雅,宛如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智者,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此地原屬洪塘,古籍記載:洪塘瀕水,九山突起,氣勢夭矯如群龍出海。這九座山中,尤以江心聳立,形家謂為印浮水面的金山最為有名。金山其實只是江中的一座小阜,然而它的神奇之處在于,無論水漲多高,這座小阜卻從未被淹沒。它仿佛是大自然賦予這片土地的守護神,靜靜地矗立在江中,見證著歲月的變遷與歷史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傳說在千年之前的宋朝,人們就在金山這塊巨石上建起了一座寺廟,小巧玲瓏,精致而又典雅。朝代更迭,這座寺廟屢廢屢建,歷經(jīng)風雨卻始終屹立不倒。晚清時,英國攝影家湯姆森曾為我們留下了一張相片,讓我們得以一睹百多年前這座清秀的金山寺的倩影。如今,金山寺已經(jīng)變得富麗堂皇、煥然一新,砥柱于中流,成為這片土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里曾經(jīng)僻處遠郊,早年頗為寂寞,不知從何時起,卻成為了網(wǎng)紅打卡點,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觀賞。隔江相望,一棵老榕樹長成了一個碩大的頭顱,枝葉繁茂,仿佛一位歷經(jīng)歲月洗禮的長者,注視著前方的一切。它那蒼老的樹干和茂密的枝葉,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莊重與肅穆,似乎在感嘆著時光的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歲月如梭,轉眼間,金山塔寺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個春夏秋冬,而那棵老榕樹也見證了這一切,它們共同守護著這片土地,訴說著歲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春節(jié)期間,金山寺的游人更是絡繹不絕,可以用摩肩接踵來形容。此時的金山寺,夕陽晚照,金光耀眼,與遠處彩虹般的洪塘大橋交相輝映,展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魅力。游客們紛紛用鏡頭捕捉這美麗的景色,留下這難忘的瞬間。然而,更多的人則是涌向渡口、涌進寺廟,遲來的游客還在焦急地等待著乘最后一班渡船前往寺廟中燒最后一炷高香。是呀,有多少疲憊的靈魂需要撫慰,未卜的前程渴求保佑。在這一年之初,人們的心中新的欲望和夢想又開始悸動,他們希望通過燒香祈福,為自己和家人祈求平安與幸福。乙巳年以蛇為吉祥物,普天之下春風傳送著的都是恭喜發(fā)財、蛇年行大運的祝辭。國人向來逃避現(xiàn)實,粉飾太平,向往著心中的“桃花源”。于是,“靈蛇起舞,歲月生香”、“蛇銜春信,福降人間”等溢美之辭充斥城鄉(xiāng)。一時間,讓人恐懼、厭惡的蛇,仿佛成了美的象征,成了可以顯靈的神圣,讓人頂禮膜拜。然而,對于蛇,我向來深惡痛絕,認為生肖紀年只是為了便于記憶,其實并無太多深意。古今中外對于蛇的傳說與故事也多為負面。在西方,蛇誘惑了人類始祖亞當與夏娃,人類從純真狀態(tài)墮入罪惡,最終被逐出伊甸園。后來又編出了“農夫與蛇”的故事,讓蛇的形象更加丑陋。在東方,遠到混沌初開的荒渺時期,我們有中華先祖是“人面蛇身”的傳說,而后的歷史中,蛇多以負面形象出現(xiàn),象征著欲望、煩惱和邪惡力量。</p> <p class="ql-block">面對夕陽下的金山寺,我不由得想起了白蛇傳和“水漫金山”的傳說。記得幾年前,我曾用文言文對眼前的景觀加以描述:“前人有詩云:客中風月收羅盡,差喜金陵似福州。而吾攬勝金山,更憶杭州。湖光山色,閩越一體。福州城之有西湖,有法海寺,還有金山……一如杭州,只是少了水漫金山、人妖斗法之故事,及多情卻是無情之白娘子傳說。”十分幸運,此金山不是鎮(zhèn)江之金山,此金山寺也不是彼金山寺,于是少了一些人為化為美女蛇的想象與辨白。面對夕陽下的金山寺,我不由得沉醉在晚霞之中。遠山近樹在江風輕拂下,讓我可以在此沉思靜默。這樣即便禪緣淡淡,聽不到暮鼓鐘聲、梵歌唱晚,不也勝過置身鬧市或枯坐斗室?在這寧靜的傍晚,金山塔寺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莊嚴與神圣。它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讓我感受到一種心靈的寧靜與慰藉。在這片土地上,金山塔寺與老榕樹共同守護著這片寧靜與美好,讓我在這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心靈凈土。 </p><p class="ql-block"> 2025年早春二月</p> 金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