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4月1日,一部以當代流行金曲為創(chuàng)作藍本、經(jīng)由民族音樂語言重構(gòu)的交響詩篇在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奏響。作為第40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的主體演出項目之一,著名作曲家吳頌今聯(lián)袂“民樂魔術(shù)師”彭家鵬,攜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帶來的《中國音畫》民樂組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3H文藝徒步隊22位隊友在巧克力隊長帶領(lǐng)下,體驗一場視聽交融的文化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中國音畫》民族管弦樂組曲延續(xù)同名交響樂版的成功經(jīng)驗,以聽眾耳熟能詳?shù)捻灲窠?jīng)典老歌旋律為音樂核心,融合老中青年作曲家不同的寫作風格與技巧,以中國傳統(tǒng)民族器樂豐富多彩的音色,使之交響化,豐富發(fā)展了歌曲原作的音樂元素,流露出富有中國韻味的音樂情趣。執(zhí)棒本場音樂會的著名指揮家彭家鵬表示,民樂版《中國音畫》不是簡單的旋律改編,而是用民族樂器基因重組中國聲音DNA。將傳統(tǒng)民樂與現(xiàn)代流行音樂元素相結(jié)合,讓年輕一代在熟悉的音樂語言中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從珠江潮涌到北國飄雪,從江南煙雨到雪域圣光,從《花城春來早》的悠揚粵韻到《北京琴書北京情》的曲藝京韻,從《雪域傳說》的雄渾悠遠到《樓蘭新娘》的絲路叮當駝鈴,每一串音符都力圖通過獨特的風格韻味描繪出一幅幅不同地域民族的音樂畫卷。感受中國各地域的人文特色與民族風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