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行游潮汕——1.汕頭

趙優(yōu)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是在海南過的冬季,住了二個多月,準備起程返回寧波。欣慕潮汕地區(qū)悠久的歷史,濃郁的僑風和難忘的美食,就拐了個小彎,前往潮汕地區(qū)稍住了幾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飛機于2025年2月28日傍晚,抵達揭陽機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粵北的潮汕地區(qū)包括潮州、揭陽和汕頭三市,潮州在北,揭陽在西,汕頭在南,三足鼎立。機場在揭陽,我們下機后攜程旅行社已派車接機。我們是四人成團,加司機兼導游,整個游程五人一車,挺便捷。離機場驅(qū)車首抵汕頭,住汕頭的金海灣酒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汕頭的城名源于韓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韓江干流發(fā)源于粵北紫金縣的七星崠,稱梅江,沿北東向流至大埔三河壩與汀江(發(fā)源于福建長汀馬木山)匯合后始稱韓江,此后折向南流,至潮洲潮安進入韓江三角洲,分為東溪、西溪、北溪,經(jīng)汕頭市各入海口注入南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韓江途經(jīng)入??冢畡轁u緩,浮沙沉積。在潮起潮落的海浪作用下,形成沿海條狀高地,名之為沙隴。沙隴脊起處名‘’汕‘’,成片脊起處就叫 ‘’沙汕坪‘’。瀕海開端處就稱 ‘’沙汕頭‘’,又稱 ‘’汕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汕地區(qū)自秦漢起就建立行政機制,先后稱 ‘’揭陽縣‘’ 和 ‘’義安郡‘’ ,至公元591年 (隋開皇11年) 始改稱 ‘’潮州‘’,明清時期汕頭地區(qū)隸屬潮州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汕頭是韓江泥沙沉積,潮汐沖擊而成,開埠至今只有130多年的歷史,稱 ‘’汕頭埠‘’ 。1921年,汕頭與澄海分治,成立汕頭市政廳,正式稱為“汕頭市”,1958年,設(shè)立汕頭專區(qū),潮汕地區(qū)的行政、文化中心開始向汕頭轉(zhuǎn)移;1981年,設(shè)立汕頭經(jīng)濟特區(qū);1991年,重新調(diào)整行政區(qū)域,潮汕地區(qū)分為三個市,汕頭市成為其中的一個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月1日晨7時起身,揭簾推門入陽臺,見天有異象,原本魚鱗狀的天云裂開了一條縫,忽記今日是農(nóng)歷二月二日,農(nóng)諺曰:‘’二月二龍?zhí)ь^‘’,真是 ‘’天龍橫空‘’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日始,我們開啟了潮汕游的行程,第一個旅游項目是參觀汕頭歷史文化博物館。汕頭歷史文化博物館設(shè)在新區(qū)的海邊,門前廣場上有座群舞的雕塑,雕塑表現(xiàn)的是流行于潮汕地區(qū)的一種民間舞蹈 ‘’英歌舞‘’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館9點開門,而我們同時預約了博物館底下一層,10點半開演的英哥舞表演秀,遵我們的蔡司導(司機兼導游)囑,爭先排隊,搶點進門,避開人群,逆向參觀。于是我們一進門就先乘電梯上五層,參觀潮汕地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展廳匯聚了潮汕地區(qū)大量的精美藝術(shù)品,用多種形式展示潮汕三市已申報核準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蝦簍是令人嘆為觀之的金漆木雕工藝和縷空木雕工藝精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用了上萬片不同形狀的烤瓷片貼畫十分精緻,潮汕的嵌瓷貼畫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舞龍、舞獅和賽龍舟是潮江地區(qū)歷史悠久,深受民間喜愛的運動娛樂項目。煙花火龍更是揭陽地區(qū)最受歡迎的民間活動,已有600的歷史傳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英歌舞是一種融舞蹈、南拳套路、戲劇演技于一體的廣場舞,2006年潮陽英歌、普寧英歌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用鐵棍敲打出來的牛肉丸,更是深受食客喜愛的潮州菜肴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層還有名家收藏展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沿斜坡主道下行,三、四層有潮汕華僑歷史博物館4個展廳;三、四層還設(shè)有汕頭市美術(shù)館3個展廳和城市規(guī)劃展覽館2個展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汕華僑歷史博物用4個展廳詳述潮汕僑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史實,足見潮汕華僑在潮汕歷史沿革中占有的重要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華僑歷史博物館載述,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英國憑借用槍炮簽訂的《南京條約》第二條的規(guī)定,強迫中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蓮姳I還惦記著同為海上絲綢之路節(jié)點的潮汕口岸和其它口岸。1858年 (清咸豐八年) 4月,英法聯(lián)軍攻陷大沽炮臺,溯白河而上,進逼天津。中英簽訂《天津條約》,繼后中美、中法等國也互換確認。根據(jù)《天津條約》,咸豐九年十二月初九,即1860年1月1日,經(jīng)美國使臣華若翰所請;清帝御批,潮州在第二批中率先開市,對外通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英商先廣招大批潮汕勞工赴南洋(東南亞地區(qū))打工,初期十分艱辛,很多勞工客死它鄉(xiāng),尸骨無回。后漸成趨勢,乘紅船出海成為貧苦農(nóng)民謀生活的出路,出國僑胞規(guī)模達上百萬之巨,現(xiàn)巳在海外歷經(jīng)數(shù)代。潮汕海外僑胞根系故里,愛國愛鄉(xiāng),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對祖國抵衘外敵、國家新生、和平建設(shè)和繁榮昌盛作出積極貢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汕頭歷史文化博物館二層是會議中心、多功能廳和通用展館的二個廳。二層的室外廣場臨海,濤聲依舊,歷史進步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時近10點30分,我們匆匆離開博物館的一層大廳,趕至地下層。地下層另辟有一個臨時的演出場地,供游客付費觀賞潮汕地區(qū)特有的 ‘’英歌舞‘’ 表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英歌舞表演是主要演員化妝成水滸傳里人物的不同扮相,隨著鑼和鼓不同節(jié)奏的擊打聲,作出轉(zhuǎn)身、下蹲和騰躍的群舞動作。節(jié)秦明快,具有群眾性和廣場性的特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演出結(jié)束后,演員應邀返臺與觀眾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塔山位于汕頭市澄海城北5公里,是以塔山寺為中心的山水兼具的游覽區(qū),綠蔭叢中,點綴著樓臺殿閣,有兩處據(jù)說是南宋丞相陸秀夫留下的石刻。寺中有尊元代石雕觀音像,極受人們崇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登山步道,可拾級而上;也有纜車從山背順勢而登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乘纜車登崗者,欲去塔山寺需從山崗處轉(zhuǎn)下,從 ‘’流丹‘’ 石刻處下行至步行主道,再轉(zhuǎn)赴塔山寺。主山頂有閣,可一覽山海勝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離開塔山景區(qū),前往汕頭小公園歷史街區(q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汕頭小公園位于汕頭市金平區(qū),始建于上世紀30年代初,以“中山紀念亭”為起端,名為“四永一升平”的一道道騎樓老街呈環(huán)型放射狀,形成城市街區(qū),總面積72.43萬平方米。汕頭小公園吸引約339家商鋪進駐,涵蓋文化、零售、美食、培訓、體驗等多種業(yè)態(tài),2023年被確認為“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汕頭小公園中山紀念亭街區(qū)、小公園西堤街區(qū)2處被評為“第三批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q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個小公園,一部汕頭史。作為汕頭開埠區(qū)的核心地標,小公園承載著許多市民、潮籍僑胞的集體記憶。汕頭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qū),是上世紀早期老汕頭經(jīng)濟繁榮的象征,也是華僑參與現(xiàn)代城市建設(shè)的集中樣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21年,汕頭設(shè)市后進入近代城市建設(shè)高峰期。彼時,汕頭市政當局提出了市政改造計劃,并利用僑資加以實施,廣大愛國華僑及有識之士在“實業(yè)救國”之倡導帶動下,紛紛投資建設(shè)家鄉(xiāng)。僑資在其中起了主導作用,約占資金投入的三分之二,僑胞成片成街的參與街區(qū)建沒,建成的騎樓建筑既有潮汕建筑特點,又融入南洋風格,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特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汕頭小公園30年代初就建在汕頭老市區(qū)的中心,有假山、噴水池,樹有“萬國來朝”牌,俗稱 ‘’小公園‘’ 。 1934年4月為紀念孫中山先生三蒞汕頭,續(xù)建了一座八角樓,紅柱綠瓦,名為“中山紀念亭”,也稱 ‘’小公園亭‘’ 。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亭遭拆毀。1985年園林部門在原址重建假山、噴水池,植種椰子樹、魚尾葵等喬木和灌木,作為街心綠島。1997年又重建“中山紀念亭”,而如今人們看到的中山紀念亭,則是在2016年再次修繕修復,此次修復完全還原了1934年小公園亭始建時的尺寸和工藝。經(jīng)過現(xiàn)代道路改造,不見了綠地蹤跡,但 ‘’小公園‘’ 仍在,它一直留在汕頭市民的心里,成為外地游客觀光的好去處,更成為海外游子寄托思鄉(xiāng)情感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以建于1934年的中山紀念亭為中心,汕頭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qū)擁有中國內(nèi)地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群,也是唯一呈放射狀格局的騎樓街道。騎樓建筑科學規(guī)劃,它以小公園亭為中心,向四周伸出蛛網(wǎng)狀騎樓街道,形成放射格局;縱向為主街,橫向為次街,縱橫交叉形成網(wǎng)格,領(lǐng)粵東一時之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歷經(jīng)百年滄桑,小公園騎樓建筑群均已老舊。長期以來,作為汕頭百載商埠的歷史見證,以小公園為主體的歷史文化街區(qū)是海內(nèi)外潮人魂牽夢系的精神家園,更新與保護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qū)是時代賦予當代人的歷史責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7年,汕頭市頒布《汕頭經(jīng)濟特區(qū)小公園開埠區(qū)保護規(guī)劃》,啟動小公園開埠區(qū)首期修復改造工程。2018年5月,汕頭市委發(fā)布《關(guān)于我市加快人才發(fā)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在小公園集中展示全市最具影響力的藝術(shù)門類、最具活力的潮汕民間技藝及其最具代表性人才優(yōu)秀成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經(jīng)過修舊復舊、保育活化,南生百貨大樓、汕頭郵電總局等一批老建筑恢復了歷史原貌和一片民國時期街區(qū)風貌。經(jīng)綜合利用,老建筑招牌依舊,底部新店新開,重獲新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qū)煥發(fā)出新的活力,再度成為汕頭的熱門旅游購物勝地,時逢春節(jié),一片喜氣洋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汕籍人士對中國電影事業(yè)作出了開刨性的突出貢獻,汕頭文化部門在小公園的核心地塊,貫通兩座街樓,興辦了電影博物館,也稱潮籍電影名人史跡館。博物館重點介紹了對中國電影事業(yè)作出卓越貢獻的三位潮籍人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被稱為中國電影之父的鄭正秋出生于潮州,在上海長大。鄭正秋(1889-1935)原名鄭芳澤,號伯常,是中國電影事業(yè)的開拓者,我國最早的電影編劇和導演之一。青年時期鄭正秋積極從事新劇評工作,1913年涉足影壇,編劇并參與導演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并培養(yǎng)了一批中國電影的開創(chuàng)人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蔡楚生,他被評論界譽為"中國進步電影的先驅(qū)者"、"中國現(xiàn)實主義電影的奠基人",1906年出生于上海,廣東省潮陽縣(今廣東省汕頭市)銅盂鎮(zhèn)集星村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蔡楚生在1929年從潮汕到上海,后入明星影片公司,任鄭正秋的助理導演和副導演,師從鄭正秋。1931年夏,加入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正式擔任編劇、導演。1934年,他編導的影片《漁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轟動影壇,創(chuàng)造了當時中國影片賣座的最高紀錄。影片在1935年2月舉行的莫斯科電影節(jié)上獲得“榮譽獎”,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1947年,與鄭君里合作編導《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部影片,再次創(chuàng)造了國產(chǎn)影片賣座的最高紀錄,當時被譽為“中國電影發(fā)展進程上的一支指路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蔡楚生先后任文化部電影局藝術(shù)委員會主任和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工作者聯(lián)誼會和中國電影工作者協(xié)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等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革命時期,他被誣陷為“牛鬼蛇神”,慘遭迫害。1968年7月15日,62歲的蔡楚生含冤去世,11年后,冤案平反。蔡楚生對中國電影事業(yè)發(fā)展的貢獻永存,永存的還有他那無法磨滅的影壇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蔡楚生的自畫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陳波兒,1910年出生,廣東潮州市潮安人。她是從一名女演員成長為中國電影事業(yè)的組織和領(lǐng)導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陳波爾在上海藝術(shù)大學讀書時加入上海藝術(shù)劇社,從事左翼戲劇活動,成為中國革命戲劇最早的演員之一。其后她分別與趙丹和袁牧之合演拍攝的進步電影 ‘’青春線‘’ 和 ‘’桃李劫‘’ 都取得巨大成功。1937年8月,在南京由李克農(nóng)、葉劍英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1938年年底,陳波兒從武漢來到延安。不久,她率“戰(zhàn)區(qū)婦女兒童考察團”離延安,深入邊區(qū)和各敵后根據(jù)地及重慶,歷時一年零三個月,千辛萬苦,歷盡磨難,廣泛宣傳八路軍在戰(zhàn)區(qū)及敵后抗敵及生活情況。1946年,受派前往參加東北電影制片廠的創(chuàng)建工作,任東影中共總支書記兼藝術(shù)處處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秋,陳波爾調(diào)回北京,參與組建中央電影局,並任藝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兼藝術(shù)處處長。在她的組織調(diào)動下,僅一年時間即拍成了《趙一曼》《鋼鐵戰(zhàn)士》《翠崗紅旗》等26部故事片和一批新聞紀錄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她倡議并參與組建了中國第一所電影藝術(shù)干部學校,(即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 ,是中國電影教育的奠基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可天妒英才,1951年11月9日因心臟病突發(fā)在上海去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電影博物館還收集、展示了早期的電影器械,并介紹新中國成立后拍攝的100部優(yōu)秀電影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牌的汕頭旅社早已不再住客,可不知何故,以此為背景,竟成了網(wǎng)紅的人像拍攝勝地,引得一群姑娘爭相站上小櫈,請專業(yè)拍攝小哥,站高摸低的從不同角度給于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鄰近的汕頭大廈,修復了外立面,而底鋪正出售 ‘’可以帶走的潮汕味道‘’ 的食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處是大清郵政的原址,鄰旁即是民國時期郵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國郵政在此也掛了一個牌,卻辦了個小型的郵政陳列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民國時期的郵差坐在柜臺內(nèi),60年代的郵遞員騎著自行車,穿巷弄送郵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郵政局旁的馬路對側(cè)是 ‘’僑批文物館‘’ ,‘’僑批‘’ 是個特有的名字,俗稱 ‘’番批‘’ ,是海外華人華僑通過民間渠道和金融、郵政機構(gòu)寄回家鄉(xiāng)的書信和匯款的合稱。僑批主要分布于粵閩兩省,以潮汕地區(qū)數(shù)量最多,占到總量的三分之二。20世紀70年代末,僑批業(yè)務全部歸國家機構(gòu),匯款功能由中國銀行接替,傳遞信息交流情感之功能由資訊發(fā)達的電信和郵政系統(tǒng)接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3年6月,僑批檔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進入彩牌坊,又從東邊回到小公園的核心地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汕頭市小公園東邊的天后宮即是潮汕地區(qū)人們寄托信仰的媽祖祭拜場所,當?shù)厝藧鄯Q老媽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媽祖原名林默,世人尊稱林默娘,宋初期莆田縣湄洲島人,生于公元960年(北宋建隆元年),媽祖是我國宋代一位道德高尚、人所欽佩的杰出女性。她的大名在千年的歲月變遷中,不僅沒有銷聲匿跡,而且成為了人們耳熟能詳?shù)奶焐鲜ツ浮?lt;/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林默出生于莆田望族林氐,素來性情和順,長于醫(yī)術(shù),熱心助人,還通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她立志普救眾生,護佑漁民。在湄洲島與大陸之間海峽里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幫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林默在29歲時仙逝,但閩粵沿海的漁民總在面臨災難時還能得到她的救助,逢兇化吉,遂被尊稱為 ‘’媽祖‘’ ,‘’海上的保護神‘’ 。歷代對媽祖都有賜封,根據(jù)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最終列入道教祭典和國家祀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汕頭市小公園街的天后宮始建于清朝中期,在清光緒五年,這座天后宮進行了重建,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見證了汕頭市的繁榮與發(fā)展,也承載著人們對媽祖的信仰和敬重,成為了當?shù)貧v史文化的代表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三日,這里都會舉行盛大的媽祖誕辰慶典活動,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參觀和朝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后宮內(nèi),兩側(cè)的墻上各有一塊帶著小仔的‘’龍‘’ 和 ‘’虎‘’ 的嵌瓷貼畫,十分精緻?,F(xiàn)在嵌瓷貼畫技藝已是國家級的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但我查不到這兩幅是何時創(chuàng)作的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小公園中心的中山紀念亭,我們在小公園的游程應該結(jié)束了,可我們還想觀看彩燈的亮起。我們的司機蔡師傅挺好,說:你們只管看,我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山紀念亭的彩燈亮了,周邊建筑的彩燈亮了,放射狀的各條街道的彩燈亮了,整個小公園核心區(qū)的彩燈都亮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又逛了一大圈街巷,看了五色的彩燈,回到中山紀念亭集合點。忽聽保安說:海平路上有英歌舞的街頭表演。蔡師傅說:想看再去看,看完了打個電話,我來接。真感謝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海平路上有處紅色紀念場所,是當時地下共產(chǎn)黨的聯(lián)路站舊址,不由得肅然起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取。致敬革命先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街頭英歌舞表現(xiàn),觀眾層層圍看,水泄不通。只能用手機從人群的頭肩狹縫處搶拍幾張照片,直至鼓歇人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蔡師傅正駕車等在街口,好不感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結(jié)來了一整天的汕頭旅行,帶著滿滿的觀感收獲,明天就將離開,前往南奧島,繼續(xù)我們的潮汕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