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鄭曉筠 <p class="ql-block">北朝對馬團花剪紙是我國現(xiàn)存的早期剪紙實物之一,1959年新疆吐魯番高昌遺址出土。六邊形內(nèi)用圓形、菱形、三角形交錯組成一朵蓮花,六對相背而立的馬,馬昂首翹立,雄健有力。整個剪紙刀法洗練,具有古樸濃郁的民間風(fēng)格。同時出土的還有對猴團花剪紙、對蝶團花剪紙、菊花紋團花剪紙、人形剪紙等。馬和猴連在一起表達(dá)了馬上封猴的吉祥意象,寓意升官晉爵,功成名就。這種對成功的渴望契合了從古至今老百姓的精神追求,是馬在民間美術(shù)中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一個方面。</p> <p class="ql-block">馬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極高,是能力、圣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征,古時候人們經(jīng)常用“千里馬”形容有才華的人。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追崇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馬奔放、旺盛的生命力象征繁榮、發(fā)展、勇氣和征服。</p> <p class="ql-block">馬還衍生出立刻的意義,表達(dá)人們迫切的心情,馬身上加個元寶表示馬上發(fā)財,馬身上加個葫蘆表示馬上平安。民間剪紙中完美地實現(xiàn)了名詞與副詞的轉(zhuǎn)換,從具象的實物“馬”到抽象的虛詞“馬上”自然順滑,毫不違和。</p> <p class="ql-block">馬不好剪,剪馬剪的是精神,是情趣。徐陽老師的百馬卻手到擒來,趣味橫生。大道至簡,簡到每一剪都干脆利落。一個柳葉就是一只眼睛,眼睛里卻能看出過盡千帆的淡然。</p> <p class="ql-block">在徐老師的剪下,馬兒在飛,在舞,在徜徉,在沉思,在回首,在低語,在放飛自我。每一匹馬都是活的,有靈性的。徐老師善用擬人,這次卻不明著擬人,融的自然,化的無形。</p> <p class="ql-block">徐老師善用夸張,角度的轉(zhuǎn)換,陰陽的對比。疏密收放,曠達(dá)嚴(yán)謹(jǐn),簡約繁復(fù),曲直硬朗,張弛之間常常讓人有別開生面之感。自由自在,處處神來之剪。他愛拙,拙卻不笨。拙是天然的純樸,是無意雕琢水到渠成的安之若素。</p> <p class="ql-block">他從民俗文化中找靈感,剪武門神。他從民間美術(shù)中挖資源,得其神韻在若有若無之間。他的剪紙中有懷舊的情緒,他的表達(dá)卻大膽不拘一格。</p> <p class="ql-block">從百牛百虎百兔百龍百蛇一路走來,他有時用同樣的方法處理不同的生肖,反復(fù)是一種琢磨,一種呼應(yīng),也是一種深度思考。曾經(jīng)他用蝴蝶處理虎頭,今日卻說沒了虎眼的虎少了靈動。他的探索里有他的審美與堅持,也讓他在藝術(shù)的道路上老驥伏櫪。</p> <p class="ql-block">徐老師何嘗不是一匹千里馬呢?奮斗不止、自強不息正是他的寫照。他不斷地砥礪前行,孜孜不倦地求索?!傲_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痹谛炖蠋煹氖澜缋?,四時皆春,次第又新,生機蓬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