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平水</p><p class="ql-block">美篇號:9118339</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姐,1938年誕生于這個家庭,作為家中的長女,她在六個兄弟姐妹中排行首位。她比大哥年長八歲,比我則大了十九歲,我們與她之間有著較大的年齡差距?!伴L姐如母”,這句話在我們家得到了最深刻的體現(xià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幼,大姐便展現(xiàn)出了她的聰明伶俐和美麗大方,深受家人喜愛。奶奶對她寵愛有加,不僅早早地送她去學(xué)堂讀書,還親自教導(dǎo)她禮儀,用心將她培養(yǎng)成一個能干、賢惠、善良的淑女。自大哥出生起,她承擔(dān)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zé)任。奶奶去世后,她肩上的擔(dān)子更重了一些,帶領(lǐng)著弟妹挖野菜、摘棉花、拾柴火、喂豬、洗衣、做飯,像母親一樣井井有條地管理著這個家,成為了我們除了父母之外的“第三個大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兄弟姐妹六人合影,一排中為大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姐在農(nóng)活上是一把好手。無論是割小麥、摘棉花,還是拔花柴、掰玉米,她總是做得最快、最好、最多,總是走在最前面。即便出嫁后,每次回娘家,她主動炒菜、做飯、洗衣服,織機(jī)沒織完的布她接著織,面罐沒面了她便淘糧磨面。她總是默默地付出,從不抱怨,仿佛這一切都是她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呢?zé)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6年母親去世后,大姐回家的次數(shù)更加頻繁。照顧陪伴父親度過了那段沒有母親的最難過的日子。那年我18歲,妹妹12歲,和父親一起生活,而哥哥姐姐們都已成家。大姐看到這一老兩小的境況,沒有家庭主婦的生活讓她格外操心,于是將縫補(bǔ)漿洗的活兒全攬了下來。她婆家娘家兩頭跑。第二年,妹妹初中畢業(yè)后決定留在家中照顧父親,這大大減輕了大姐的負(fù)擔(dān),也讓我們的生活逐漸恢復(fù)了正常。大姐的付出,讓我們在失去母親的痛苦中,依然感受到了家的溫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9年我考上大學(xué)時,父親認(rèn)為我已到了婚齡,應(yīng)該成家,不同意我去讀大學(xué)。父親在家一向威嚴(yán),無人能勸得動他,但大姐是個例外。她一邊給父親講述讀大學(xué)的好處,一邊為我置辦行囊、購買生活用品。最終,父親不再阻攔我去上學(xué)。大姐的支持讓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了追求夢想的勇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次開學(xué)時,大姐都會給我做好吃的:鍋盔、炒攤,還有美味醬菜,裝滿兩大包。到了學(xué)校,和同學(xué)們分享。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我有個好大姐。當(dāng)我把同學(xué)對她的評價告訴她時,大姐語重心長地說:“都是應(yīng)該的,我代行的是咱媽的職責(zé)。”大姐的無私,讓我在她身上感受到了母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學(xué)畢業(yè)后結(jié)婚成家的我,在大姐眼中依然是那個沒長大的弟弟。雖然我也有工資收入,不缺穿戴,但大姐總是牽掛著我,幾年時間里,連續(xù)給我做了兩件棉衣:一件是參加工作第二年用自家棉花做的咖啡色綢緞面料中式棉襖,凹凸有致,點(diǎn)綴著精致亮斑,穿上后顯得精神抖擻;另一件是布滿藍(lán)紫桔梗碎花的群青色緞面小立領(lǐng)棉襖,外穿帥氣,內(nèi)襯柔軟舒適。每當(dāng)我穿上這些棉衣,仿佛又回到了那個被大姐呵護(hù)的溫暖時光,心中充滿了感激與眷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0 年以后,我的經(jīng)濟(jì)狀況逐漸好轉(zhuǎn),但大姐總覺得外面買不到真正舒適貼心的被子。于是,給我送來了兩床她手縫制的新被子,每床都裝填了七八斤棉花,蓬松柔軟,觸感極佳。被子的面料是青翠色的古香緞面,上面繡著銀白色的花紋圖案,描繪著山水風(fēng)景、亭臺樓閣,整體風(fēng)格樸素而典雅。被子的襯里是寬幅奶白色純棉細(xì)紋布,厚實又溫暖,仿佛把整個春天的溫柔都裹在了其中。每當(dāng)我蓋上這舒適的被子,總能想起大姐在燈下忙碌的身影,那一針一線都滿是牽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僅如此,大姐的愛還體現(xiàn)在更多細(xì)微之處。每年大姐還會給我送來自家地里產(chǎn)的山藥、黃豆、黑豆、綠豆、芝麻等,還有聞喜特產(chǎn)。她記得我小時候愛吃聞喜煮餅和官莊蓮菜。每次我回故鄉(xiāng),她都會提前備好。聞喜蓮菜馳名天下,過去是皇宮貢品,但后來冒牌貨很多。姐夫每次都親自去挑選,絕不買錯。這樣的關(guān)愛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過。直到大姐去世一年之后,那些豆類芝麻還沒有吃完。每次我看到這些,想起大姐,就淚流滿面。大姐的愛是無聲的,卻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個細(xì)節(jié)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4月1日;我和妻子回老家看望大姐。那天,她精神還不錯,跟我聊了半個小時,沒看出倦態(tài)。我跟她商量第二天兄弟姐妹聚會,她說一定參加。第二天,在東鎮(zhèn)飯店大家歡聚一堂,我講了大姐對我們的關(guān)心和照顧,大家都向她表達(dá)感謝和祝福。大姐很高興,還說外甥們想給她過86歲生日,大家都積極贊成。大姐的笑容里滿是幸福,仿佛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姐生命的最后階段,她的病情急劇惡化,身體極度虛弱,但她的堅強(qiáng)和善良始終如一。5月2日,我去看望大姐時,她讓我們不要過于擔(dān)心,她依然堅強(qiáng)地面對病痛。5月6日,大姐病情危急,我立刻趕回東鎮(zhèn),與家人圍在大姐身邊,陪伴她度過最后的時光。大姐在病中依然關(guān)心著身邊的人,甚至在半昏迷狀態(tài)還詢問去看望她的鄰居撿藥材的收入情況,她的善良從未改變。5月7日和8日,大姐的精神稍有好轉(zhuǎn),她依然清醒理智,關(guān)心家人,甚至讓我回去休息,不要過于操勞。她始終為他人著想,哪怕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也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親人的牽掛。那一刻,我多么希望她真的能好轉(zhuǎn),哪怕只是多陪我們一會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月13日,大姐終究沒有扛住病魔的侵蝕,在與病魔斗爭多年之后離我們而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姐的一生,永遠(yuǎn)把別人放在心上,永遠(yuǎn)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永遠(yuǎn)以樂觀和堅韌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她不僅是我們的大姐,更是我們的精神支柱,是我們心中的母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敬可親的大姐,我們永遠(yuǎn)愛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