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春 訊</b></p><p class="ql-block"> 3月29日下午,洛陽市圖書館舉行一場精彩的讀書賞析會。主講嘉賓洛陽師范學院文學博士孔育新,主持人媒體楊柳。所到蘭臺讀書會成員近百人,第三報告廳坐無虛席。這是一場文學深耕的讀書賞析會。 </p><p class="ql-block"> 玉眼看世界 3月29日</p> <p class="ql-block"><b>為何說劉震云的小說是極簡主義?</b></p><p class="ql-block"> 玉眼看世界</p><p class="ql-block">《一句頂一萬句》被認為是極簡主義風格,主要原因如下:</p><p class="ql-block"> 語言簡潔質(zhì)樸:劉震云摒棄華麗辭藻,用最平實、簡潔的語言敘述故事。如“牛愛國他爹牛書道,是延津縣西街賣豆腐的。牛書道做了一輩子豆腐,開了一輩子豆腐坊,也認識一輩子人”,簡單幾句就介紹了人物身份和經(jīng)歷,簡潔明了。</p><p class="ql-block"> 情節(jié)敘事簡約:小說沒有復雜的情節(jié)架構(gòu)和過多的枝蔓。它以楊百順、牛愛國等人物的生活為主線,圍繞著他們尋找“說得著”的人展開,敘事節(jié)奏明快,不刻意制造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而是通過平凡生活中的小事來展現(xiàn)人物命運和人性復雜。</p><p class="ql-block"> 人物刻畫簡潔:作者沒有對人物進行冗長的外貌、心理描寫,而是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為來展現(xiàn)性格。像吳摩西,通過他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經(jīng)歷和與他人的對話,讀者能清晰感受到他的善良、執(zhí)著和無奈,人物形象躍然紙上。</p><p class="ql-block"> 主題表達凝練:小說用簡潔的方式探討了深刻的主題,如孤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困境等。以“一句頂一萬句”為核心,強調(diào)了言語在人與人關(guān)系中的重要性,看似簡單的表述卻蘊含著深厚的哲理和情感。</p><p class="ql-block"> <b>從哲學角度來看,《一句頂一萬句》的極簡主義文風具有多方面的深刻內(nèi)涵:</b></p><p class="ql-block"> 體現(xiàn)了現(xiàn)象學“回到事情本身”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現(xiàn)象學強調(diào)摒棄先入為主的觀念和理論,直接關(guān)注事物本身的呈現(xiàn)。劉震云以極簡文風,去除了冗余的描述和修飾,讓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以最本真的狀態(tài)呈現(xiàn)給讀者。如對人物關(guān)系的描寫,不刻意渲染情感,而是通過平實對話和日常細節(jié),讓讀者直接感受人物間復雜而真實的情感紐帶,如同現(xiàn)象學所倡導的,讓事物的本質(zhì)在純粹的直觀中得以顯現(xiàn)。</p><p class="ql-block"> 蘊含著道家“大道至簡”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道家認為,真正的大道是簡單質(zhì)樸的?!兑痪漤斠蝗f句》的極簡文風契合這一思想,用簡潔語言承載深刻主題。書中以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為切入點,如楊百順一生的輾轉(zhuǎn)流離,在簡潔敘述中展現(xiàn)出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復雜,體現(xiàn)出“簡”與“繁”的辯證關(guān)系,傳達出一種對生活本質(zhì)的深刻洞察,正如道家所主張的,在簡單中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反映了存在主義對個體存在的關(guān)注</p><p class="ql-block"> 存在主義強調(diào)個體的存在體驗和自由選擇。極簡文風在書中突出了個體的孤獨與尋找自我的過程。簡潔的文字讓讀者更聚焦于人物內(nèi)心世界,如牛愛國在尋找真相和自我救贖中的掙扎,極簡文風使這種個體的存在困境更加凸顯,讓讀者深刻體會到存在主義所強調(diào)的個體在荒誕世界中對意義的追尋。</p> <p class="ql-block"> <b>讀劉震云作品有感</b></p><p class="ql-block"> 玉眼看世界</p><p class="ql-block"> 早在1987年讀劉震云的小說《單位》《官場》《一地雞毛》諸篇,我就認定要追的星就文學而言則劉震云。那時在單位當文書,意外的發(fā)現(xiàn)熟悉的人競在劉震云的小說中任角色。后來發(fā)現(xiàn)劉震云不簡單,恢復十年高考競是河南文科狀元上北大中文系。畢業(yè)統(tǒng)管分配,放著中南海農(nóng)村政策研究事不干,要去《農(nóng)民日報》,問為何?一心要當作家能到各地采訪。后來真的一發(fā)不可收拾。立足鄉(xiāng)村民間生活百態(tài)推出主人公系列作品。</p><p class="ql-block"> 這其中值得贊佩的是在做記者同時寫小說,一篇比一篇有風格。我也做過省級紙媒采編,除了在《藝術(shù)天地》欄目內(nèi)盤耕之外,沒有顧及自己的文學二畝地,為人做嫁衣樂此不疲。差距啊!</p><p class="ql-block"> 這些年,雖然劉震云的獲獎作品沒細讀,但關(guān)注一直沒退色。</p><p class="ql-block"> 我更佩服的是劉震云的育女法。不緊不慢,你想干啥就去學著干。女兒劉雨霖要出國深造學導演,他不阻欄,只是說,只要你想好,我支持你!</p><p class="ql-block"> 他女兒口口聲聲叫他老劉,他也不生氣且應和著干啥?就這樣2016年《一句頂一萬句》的電影發(fā)布會上,老劉和小劉一同出席!成功上映!</p><p class="ql-block"> 小說 作品轉(zhuǎn)拍影視劇,除了任編劇還上鏡充當角色。真是大家大能量!</p><p class="ql-block"> 在2024年11月,劉震云又轉(zhuǎn)換角色,當選為河南省文聯(lián)主席!他的文壇作為更會令人稱奇。讓河南鄉(xiāng)土文學與世界對話。且行且珍惜。</p><p class="ql-block"> 今天,借著讀書會賞析劉震云的名作《一句頂一萬句》,再次梳理一下對作者和作品的認知。讓這個文學之星時刻閃耀。從生存到作品讀透人生,珍惜光照!文如其人,雨潤文苑!</p> <p class="ql-block"><b> 孤獨迷宮中的精神漫游</b></p><p class="ql-block"> ——讀《一句頂一萬句》有感</p><p class="ql-block"> 蔡輝</p><p class="ql-block"> 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以河南延津為原點,編織出一張跨越近百年的命運之網(wǎng)。這部被譽為中國版《百年孤獨》的小說,通過楊百順和牛愛國兩代人的命運流轉(zhuǎn),展現(xiàn)了普通人在.尋找“說得著”的人的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精神困頓與心靈救贖。</p><p class="ql-block"> 讀完這部作品,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書中那句直擊人心的話:“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千里難尋?!毙≌f的上部“出延津記”講述了楊百順的漂泊人生。這個以賣豆腐、殺豬、染布、挑水為生的底層小人物,始終在尋找一個能說得著的人。從與老曾學殺豬,到入贅吳香香家,再到帶著繼女巧玲出走,楊百順的每一次選擇都是一次逃離,也是一次尋找。下部“回延津記”則聚焦牛愛國的人生軌跡。這個與楊百順命運相似的年輕人,同樣在尋找“說得著”的人。他與妻子龐麗娜的婚姻因說不著而破裂,在外出尋找妻子過程中,意外揭開了母親曹青娥(巧玲)的身世之謎。兩代人的命運在此交匯,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敘事鏈?!耙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這句貫穿全書的核心命題,在每個人物身上都得到生動詮釋。楊百順與老楊父子之間說不著,折射出原生家庭關(guān)系的疏離;牛愛國與龐麗娜的婚姻困境,則揭示了現(xiàn)代人際交往的隔閡。書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構(gòu)成了一幅“失語時代”的浮世繪,那些說不著的人際關(guān)系,構(gòu)成了一個巨大的精神迷宮,孤獨者在其中艱難漫游?!叭兆邮沁^以后,不是過從前?!边@句樸實無華的話,又道出了書中人物面對困境時的生存智慧。楊百順在顛沛流離中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期待;牛愛國在婚姻破裂后選擇重新出發(fā),這種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堅韌,正是普通人追求幸福美好的生命意義。小說中最動人的情節(jié)莫過于楊百順與巧玲的父女情。當楊百順在火車站丟失巧玲時,“他找遍了車站的每個角落,喊啞了嗓子,哭干了眼淚”。這種失去至親的切膚之痛,在牛愛國尋找母親身世的過程中得到呼應,形成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耙粋€人的心事,說給另一個人聽,就成了故事?!眲⒄鹪朴闷綄嵉恼Z言,道出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本質(zhì)。書中每個人物都在講述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相互交織,構(gòu)成一幅宏大的精神圖譜。從楊百順到牛愛國,從延津到咸陽,從民國到當下,這種尋找“說得著”的人的執(zhí)著,正是人類永恒的精神追求。</p><p class="ql-block"> 在碎片化閱讀盛行的今天,《一句頂一萬句》以其獨特的敘事魅力,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照現(xiàn)實的鏡子。當現(xiàn)代人被社交媒體包圍,卻依然感到孤獨時;當我們擁有無數(shù)聯(lián)系人,卻找不到一個傾訴對象時;當我們說著千言萬語,卻感覺是在浪費時間時,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尋找那個“說得著”的人,更需要守護那份“一句頂一萬句”的珍貴情誼。這部作品給予我們的不僅是藝術(shù)的享受,更是心靈的啟迪。</p> <p class="ql-block"><b> 孤獨中尋找救贖之光</b></p><p class="ql-block"> 薛貴芳</p><p class="ql-block"> 劉震云于《一句頂一萬句》中所言“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千里難尋”,仿若一道銳利的閃電,瞬間擊穿心靈防線,將孤獨與尋覓的命題,直白地鋪展在我們眼前。合上書久久思索,書中人物在孤獨中掙扎、在尋覓里徘徊的模樣,恰似我們每個人的真實寫照,他們都在茫茫人海中,探尋那束能穿透孤獨的救贖之光。</p><p class="ql-block"> 主人公楊百順三次改名,卻一生坎坷。他的人生被孤獨如藤蔓般緊緊纏繞,尋找救贖成了他一生的執(zhí)念。在原生家庭中,他與父親因觀念上的巨大分歧,陷入了“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困局。父親盼他繼承豆腐坊,安穩(wěn)度過一生,可楊百順滿心都是對外面世界的向往。父子倆除了斥責就是沉默,缺乏有效交流,家庭親情的匱乏,讓他在孤獨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這便是他孤獨人生的開端。除了在學業(yè)發(fā)展上意見不一,父子倆在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上也存在分歧。父親更偏向于傳統(tǒng)、保守的方式,而楊百順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渴望突破常規(guī),這種差異進一步加深了他們之間的隔閡。</p><p class="ql-block"> 入贅吳家后,吳摩西(楊百順入贅后的名字)與妻子吳香香“說不著”的婚姻,把他推向了更深的孤獨深淵。日常交流只剩下敷衍和爭吵,吳香香私奔時,吳摩西內(nèi)心竟毫無波瀾,這段婚姻就像一座冰冷的牢籠,禁錮了他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養(yǎng)女巧玲的出現(xiàn),為吳摩西的世界帶來了一絲曙光。巧玲雖是繼女,但兩人十分投緣,彼此的陪伴讓吳摩西體會到了久違的親情溫暖。巧玲失蹤后,他不顧一切地尋找,此時的巧玲已然成為他在孤獨中唯一的救贖希望。</p><p class="ql-block"> 被拐賣后的巧玲改名為曹青娥,她的兒子牛愛國和龐麗娜的婚姻同樣因為“說不著”而千瘡百孔。龐麗娜的出軌,讓牛愛國痛苦又迷茫。章楚紅的出現(xiàn),讓牛愛國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他們能把生活的瑣碎和壓力,轉(zhuǎn)化為希望與樂趣。章楚紅對于牛愛國來說,是孤獨愛情里的救贖曙光,可他最終卻選擇了逃避,實在令人惋惜。</p><p class="ql-block"> 從楊百順到牛愛國,他們的經(jīng)歷深刻地表明,在孤獨中找到靈魂契合、“說得著”的人,是多么難能可貴的救贖。人生之路漫長,孤獨如影隨形,來自于家庭的親情與愛情作為貫穿一生的重要情感,是驅(qū)散孤獨的決定性力量。</p><p class="ql-block"> 面對無法選擇的親情,我們要用心去經(jīng)營,用理解與愛搭建溝通的橋梁,讓家庭成為溫暖的避風港,抵御孤獨的侵襲;對于可以自主選擇的愛情,更要慎重抉擇,找到那個能與自己靈魂共鳴的伴侶,讓愛情成為照亮黑暗的救贖之光。</p><p class="ql-block"> 我們都在這孤獨的人世間獨自前行,尋找救贖之光。愿我們珍視每一次靈魂碰撞的機會,勇敢追求靈魂契合,不被孤獨吞噬,在漫長人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救贖與安寧。讓生命在溫暖與愛中綻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 <b>任河南省文聯(lián)主席的劉震云</b></p><p class="ql-block"> 頭條 文摘</p><p class="ql-block"> 劉震云自2024年11月?lián)魏幽鲜∥穆?lián)主席以來,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工作并初見成效:</p><p class="ql-block"> 總結(jié)過往成績:劉震云介紹了2024年河南省文聯(lián)取得的成果,提到河南省文聯(lián)下屬13個協(xié)會共同努力,使文學、書法、曲藝、美術(shù)等多個領域獲得多個“五個一工程”獎。他還指出,近些年河南在文學方面獲得10次茅盾文學獎,全國排名第一,肯定了河南省文聯(lián)歷屆領導班子和河南籍作者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明確工作方向:劉震云提出“如何用文藝創(chuàng)作來創(chuàng)造高品質(zhì)生活”的議題,希望為文藝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以產(chǎn)出破圈作品,提升河南文藝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p><p class="ql-block"> 開展講座活動:2025年2月27日,劉震云在河南省人民會堂開展《文學、哲學與故鄉(xiāng)》專題講座,暢談河南老家、文學創(chuàng)作以及對河南文聯(lián)工作的成果和預期的信心,吸引了2000余名觀眾聽講,產(chǎn)生了熱烈反響。</p><p class="ql-block"> 深入基層調(diào)研:劉震云上任第一天就帶著文聯(lián)干部走訪延津農(nóng)戶,在炕頭開座談會,強調(diào)“文藝不能只在展廳里,得在麥田里扎根”,推動“鄉(xiāng)村文藝驛站”建設,讓農(nóng)民畫家、泥塑藝人與作家同臺展覽,致力于讓文藝扎根基層,貼近群眾生活。</p><p class="ql-block"> 推動文化交流:劉震云利用自身國際影響力,推動“中原作家群”品牌化運作,可能吸引國內(nèi)外文學活動落地河南。如2025年2月,他將攜新作亮相倫敦書展,與全球讀者探討“鄉(xiāng)土文學如何對話世界”,為河南文化提供“國際表達”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b>劉震云:質(zhì)樸中的文學力量</b></p><p class="ql-block"> 玉眼看世界</p><p class="ql-block">在文字的原野,</p><p class="ql-block">他似一位樸實的農(nóng)夫。</p><p class="ql-block">筆觸從泥土生長,</p><p class="ql-block">藏巧于拙,是別樣的藝術(shù) 。</p><p class="ql-block">河南延津,是他夢的故土,</p><p class="ql-block">文科狀元,走進燕園深處。</p><p class="ql-block">畢業(yè)分配雙向選,</p><p class="ql-block">放棄高層機關(guān),唯選記者路。</p><p class="ql-block">只因要圓那作家夢來筑。</p><p class="ql-block">《農(nóng)民日報》的時光,</p><p class="ql-block">孕育出小說的種子無數(shù) 。</p><p class="ql-block">《單位》《官場》《一地雞毛》,</p><p class="ql-block">似生活的拼圖,碎片里有領悟。</p><p class="ql-block">那看似平凡的敘述,</p><p class="ql-block">卻能把人心的幽微,一一探觸 。</p><p class="ql-block">屏幕前,他靜靜講述,</p><p class="ql-block">身后綠意,似靈感的樹。</p><p class="ql-block">文學的路,在他腳下延伸,</p><p class="ql-block">在質(zhì)樸與深刻間,不停追逐 。</p><p class="ql-block">轉(zhuǎn)換角色客串影視小人物。</p><p class="ql-block">傾心闖世界,筆力穩(wěn)固。</p><p class="ql-block">不驕勿躁不揚功名,</p><p class="ql-block">唯有掘井著書刻人物。</p><p class="ql-block">一句頂萬句寫盡底層孤獨。</p> <p class="ql-block"><b>著眼當下與未來:</b></p><p class="ql-block"><b> 對劉震云“日子觀”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 玉眼看世界</p><p class="ql-block"> “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劉震云小說中主人公的這句質(zhì)樸又深邃的話語,如同一束穿透迷霧的光,精準且深刻地指明了生活應有的方向,為在人生旅途中徘徊、迷茫的人們,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啟示。</p><p class="ql-block"> 沉溺于過去的榮耀,會讓我們在自我滿足的溫床上停滯不前;而久久困于往昔的遺憾,又會如同背負沉重的枷鎖,阻礙前行的步伐。生活中,許多人難以走出過去的陰影。有的因曾經(jīng)錯失良機,便在懊悔中消耗當下的時光,讓新的機遇從指縫溜走;有的因過去取得的成就,就固步自封,拒絕適應新的變化。這些行為,都使人們無法全身心擁抱未來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從另一個層面來看,聚焦“以后”的生活,能讓我們積極擁抱生活。以海倫·凱勒為例,她雖因失明失聰,生活在無聲、無光的世界里,但她沒有沉浸在命運不公的痛苦中,而是以無畏的勇氣憧憬未來,努力學習知識,最終成為杰出的作家與教育家,激勵無數(shù)人奮勇前行。</p><p class="ql-block"> 這句話在日常的生活中同樣適用。當面對挫折,這句話能給予我們重新出發(fā)的力量;當獲得成功,它又能提醒我們保持清醒,繼續(xù)奮進。</p><p class="ql-block"> 劉震云小說主人公的這句“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時刻提醒我們珍視當下,憧憬未來。將過去的經(jīng)歷化作前行的智慧,用積極的心態(tài)和行動,書寫未來的精彩篇章,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收獲內(nèi)心的寧靜與幸福,擁抱充滿希望的未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悟道,醒世一言</b></p><p class="ql-block"><b> 玉眼看世界</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秋星黯落舊垣臺,冷月猶尋故轍來。</p><p class="ql-block">耳畔忽聞醒世語,劉公妙句匠心裁。</p><p class="ql-block">“日子應從今后過,豈將執(zhí)念困塵埃。”</p><p class="ql-block">遙思往古興亡事,商紂沉湎鹿臺開。</p><p class="ql-block">酒池肉林迷舊夢,朝歌終毀劫波災。</p><p class="ql-block">秦掃六合威如虎,卻把苛規(guī)舊制排。</p><p class="ql-block">陳涉揭竿烽火起,阿房宮闕化煙埃。</p><p class="ql-block">唐皇盛治開元日,彩袖霓裳舞步徊。</p><p class="ql-block">沉醉華清春夢暖,漁陽鼙鼓破城陔。</p><p class="ql-block">往者已矣不可諫,來者猶能塑玉材。</p><p class="ql-block">孟德橫槊觀滄海,揮鞭未被往昔儕。</p><p class="ql-block">屯田興政宏圖展,赤壁鏖兵亦壯懷。</p><p class="ql-block">靖節(jié)解綬歸園里,不戀塵纓舊路階。</p><p class="ql-block">采菊東籬尋逸趣,南山夕照入詩齋。</p><p class="ql-block">科技開篇新時代,智能煥彩似霞裁。</p><p class="ql-block">莫負今朝機遇在,且歌且進向瑤階。</p><p class="ql-block">時代科技造AI, 正逢其時唱未來。</p> <p class="ql-block"> <b>花 畔 書 光</b></p><p class="ql-block"> 玉眼看世界</p><p class="ql-block">洛陽的四月,牡丹從沉睡中蘇醒</p><p class="ql-block">晨露沿著花瓣滾落,濺起歷史的回聲</p><p class="ql-block">魏紫姚黃,暈染開古城綺麗的畫屏</p><p class="ql-block">與此同時,書頁被春風輕輕掀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第42屆牡丹文化節(jié)的時光里</p><p class="ql-block">《一句頂一萬句》的文字與花香相逢</p><p class="ql-block">牛愛國的孤獨,恰似白牡丹的寂寞清冷</p><p class="ql-block">人與人的對話,猶如紅牡丹熱烈的芳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書中的故事,在花影間穿梭前行</p><p class="ql-block">像洛河的波光,映照塵世的面容</p><p class="ql-block">牡丹與書,在洛水之畔相擁</p><p class="ql-block">花朵承載千年的繁華舊夢</p><p class="ql-block">書籍沉淀思想的熠熠輝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瓣成為文字的信箋,飄落心中</p><p class="ql-block">書香化作花朵的精魂,馥郁時空</p><p class="ql-block">于花下翻開這本讀本</p><p class="ql-block">讓洛陽的春天,在文字里永葆蔥蘢</p> <p class="ql-block">藝術(shù)天地工作室 編輯</p><p class="ql-block">原創(chuàng)手機攝影 瑜艷</p><p class="ql-block">文本文字原創(chuàng)以屬名為主</p><p class="ql-block">拍攝地點: 洛陽市圖書館</p><p class="ql-block"> 蘭臺讀書會現(xiàn)場</p><p class="ql-block">牡丹花開 周王城廣場 開元大道</p><p class="ql-block">主題:月讀本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p><p class="ql-block">主編:孫瑜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