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履平御險 淺水深防</b></p><p class="ql-block">“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險處,時時聞說有沉淪?!?lt;/p><p class="ql-block">“莫喜無危道,雖平更陷人?!?</p><p class="ql-block">晚唐詩人杜荀鶴和僧修睦的詩句,把平與險的辯證關(guān)系講得甚是透徹,發(fā)人深省。</p><p class="ql-block">所謂平,本意是指水面無漣無漪,地面無坡無溝,物體不歪不斜。此外,還有多種含義。本文僅取平同險的相對之義,用來形容人們的生活或事業(yè)順利通達,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平穩(wěn)安定,看似“鶯歌燕舞”,無驚無險。</p> <p class="ql-block">人們常常見到這樣的情形:有人渡船,渡過了無數(shù)個激流險灘、險石暗礁,卻在水面如鏡的開闊水面沉舟翻船;有人行車,順利通過了崎嶇山間小道, 卻在平坦寬闊的高速公路上車毀人亡;有人抗得過重病惡疾,卻因小小傷風感冒而喪身斷命。人們也常常見到這樣的情形:有人在槍林彈雨、腥風血雨中堪稱英雄好漢,卻在聲色犬馬的“溫柔之鄉(xiāng)”敗下陣來;有人在舉步維艱的創(chuàng)業(yè)之初成為叱咤風云的改革闖將,卻在功成名就之后被時代淘汰;有人在金錢、美色誘惑前毫不動心,卻在個人的不良嗜好、習慣沉迷中身敗名裂。</p> <p class="ql-block">究其個中因由,是人們在困境、險境、惡境之中謹慎小心,格外警惕,而在順境、佳境之中往往容易怠心懈志,忘乎所以。其實,古人早就從不同的角度總結(jié)了許多經(jīng)驗:“困極生奮,樂極生悲”, “安危相易,福禍相生”,“平不肆險,安不忘 ?!?。在目前,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建設熱火朝天,腐朽思想文化和“酒綠燈紅”的香風臭氣也嚴重侵 襲,我們要高度警惕,百倍戒備,不能見喜忘憂, 順境忘險,而只能是履平防險,淺水深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一是要“無病早防”</b></p><p class="ql-block">在醫(yī)學上,無病早防是一個大原則。定期的身體檢查,經(jīng)常的健身活動,注射預防針,服用免疫藥,都屬于無病早防的有效方法。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方面, 更要貫徹“有病早治,無病早防”的方針。這是因為,人生沒有后悔藥可買,如果有的話,那代價實在太大了。君常見,一些違法犯罪分子當戴上冰冷的手銬、被關(guān)進寒森的大牢時,當被押赴刑場即將告別人世時,大都發(fā)出過“悔不欲生”、“追悔莫及”的哀嚎。</p><p class="ql-block">由此觀之,在欲海橫流、險象叢生的世界里,任何人都不能自打包票、自我陶醉,即使是過去從“香風”“糖彈”中闖蕩過來幸免于難者,也不例外。人們無法逃脫歪風邪氣侵襲的客觀環(huán)境,要抵御種種誘惑,就必須不間斷地進行學習改造,增強思想上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確實做到“見危于無形,防禍于未 萌”</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二是要“人病我防”</b></p><p class="ql-block">“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法。每個人的身邊都有兩種教員, 一種是正面教員,一種是反面教員。每個人的成長進步,離不開正面教員的激勵,也離不開反面教員的警策。況且,從一定意義上講,反面教員對人們的教育更有觸目、驚魂、清心的作用。因而,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中,既要“見賢思齊”,向德性高尚的先進人物學習,又要“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從犯錯誤或犯罪者身上吸取教訓,嚴加防范,以做到“人病我防”。有的同志用心剖析違法犯罪者的典型案例,研究他們失足的主要原因和蛻變的思想軌跡, 并引為鑒戒,省己律身,這不失為“人病我防”的一種好方法。</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三是要“小病大防”</b></p><p class="ql-block">見微知著,小病大防,這是古今志士仁人修身養(yǎng)性終成大器的共同經(jīng)驗。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總督郭秀,在任吳江縣令時曾一度迷戀游玩山水,有時斷案草率,還有小的貪污行為。當受到上司指責后, 他翻然悔悟,改過自新。他讓人用清水把縣衙內(nèi)和自己居處洗刷一新,以示洗心革面的決心。從此, 他廉潔清正,勤謹從政,深得民心,不久官升御史、總督,成為康熙年間廉明剛正的貞士名臣。在周總理、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生涯中,也都曾有過聞過即改、小題大作的感人事例。陳毅同志曾把“滿招損,謙受益。莫伸手,終日乾乾,自強不 息”17個字作為自己的硯銘,終生警示自己。實踐證明,“小病大防”既要有“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的敏感性,又要有改錯于初萌的堅強決心和毅力。</p> <p class="ql-block">履平御險,方能履險如夷,行穩(wěn)致遠。蘇東坡在《晁錯論》里有段警世名言:“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時刻牢記“平”與“險”的辯證關(guān)系,做到慎險又慎平,善于從“治平無事”中看到“不測之憂”。特別是在順風得勢時不忘危, 在平穩(wěn)安定中不忘險,時刻保持警戒之心和修心之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中,避免不經(jīng)意間陷入危險的境地,在新世紀的新征程中,履險如夷,砥礪前行,行穩(wěn)致遠,進而有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