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孔德雙︱臨夏軍分區(qū)政委孔祥錄</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通過微信和美篇弘揚孔子思想,傳承儒學文化,講好圣祖孔子的故事,講好嶺南派孔氏先祖先賢的故事,講好嶺南派甘肅永靖支孔子后裔的好故事,傳播孔子后裔的好聲音,樹立孔子后裔的好形象。</p> <p class="ql-block"> 孔子后裔第75代宗祖諱孔祥錄(1934年3月至2024年9月),享年91歲,男,回族,孔子后裔第59代彥嶸公后裔,永靖縣新寺鄉(xiāng)后坪村人,大專文化程度,1949年9月參加工作,195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2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90年9月離休。</p><p class="ql-block"> 任職簡歷:1949年9月至1952年12月,先后任永靖縣后坪鄉(xiāng)政府文書、五區(qū)公署助理員;1952年12月至1966年4月先后任永靖縣人民武裝部、康樂縣人民武裝部、東鄉(xiāng)縣人民武裝部助理員、參謀、科長;1966年4月至1978年8月先后任東鄉(xiāng)縣人民武裝部、臨夏縣人民武裝部、臨夏市人民武裝部副政委;1978年8月至1980年8月任東鄉(xiāng)縣委常委、東鄉(xiāng)縣人民武裝部政委;1980年8月至1983年5月任甘肅省臨夏軍分區(qū)副政委(期間1981年9月至1983年7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1983年5月至1990年8月任甘肅省軍區(qū)黨委委員、臨夏州委常委、臨夏軍分區(qū)黨委書記、政委,中央軍委授予大校軍銜。</p> <p class="ql-block"> 成長經(jīng)歷:1958年3月至7月,參加了甘南平叛戰(zhàn)斗;1959年11月參加了蘭州軍區(qū)積極分子大會;1960年6月在北京參加了全軍文化教育積極分子大會,光榮受到了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鄧小平總書記、賀龍元帥等黨、國家和軍隊領(lǐng)導人的接見。1962年被蘭州軍區(qū)授予先進工作者;1966年7月參加省軍區(qū)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表彰大會。1983年7月在臨夏市光榮受到了視察工作的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和國務(wù)院副總理揚靜仁、蘭州軍區(qū)政委肖華、團中央書記王兆國等領(lǐng)導的接見,并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功勛榮譽:曾榮獲勝利功勛榮譽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p><p class="ql-block">(事跡被選入中共永靖縣委黨史研究室編《永靖人物風采錄》,2009年9月)</p><p class="ql-block"> 本文根據(jù)中共永靖縣委黨史研究室編《永靖人物風采錄》、其子孔令榮宗親提供的資料編撰而成。</p><p class="ql-block"> 參考文獻</p><p class="ql-block"> 1、中共永靖縣委黨史研究室編,《永靖人物風采錄》,2009年9月第1版刊印。</p><p class="ql-block"> 2、孔德雙編著,《大河之濱的孔子后裔》,2016年6月刊印。</p><p class="ql-block"> 3、孔德雙著《孔子后裔嶺南派甘肅永靖支研究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 4、孔德雙著,《篤行思辨集》,2019年10月刊印。</p><p class="ql-block"> 5、孔德雙著,《孔子后裔嶺南派甘肅永靖支歷史文化綜述》2025年2月第3版刊印。</p><p class="ql-block">(本文原載于孔德雙編著《大河之濱的孔子后裔》,2016年6月第1版刊印,2025年3月26日修定稿)</p><p class="ql-block"> 附錄:永靖孔氏回族一支起源</p><p class="ql-block"> 孔氏第58代公佑祖有四個兒子,名彥魁、彥斌、彥崢、彥嶸。第59代彥嶸公居住大溝莊(現(xiàn)在稱四溝村即大溝、西溝、峽子溝、大灣溝),娶撫河馬家灣馬氏(今永靖縣鹽鍋峽鎮(zhèn)撫河村)回族姑娘馬麥爾彥為妻,生有三個兒子,其中第三子順母意并征得父親同意皈依伊斯蘭教遂成回族。彥嶸公去世后葬于峽子溝紅沙地灣大老墳。其三子居住大川,去世后葬于現(xiàn)今真魯寺東南面黑茨灘(現(xiàn)今為魚塘),并埋葬孔氏回族很多人。彥嶸公之孫號青馬都司也葬于大川。從明朝初期到清朝咸豐的400多年間,漢回孔氏團結(jié)和睦,友好相處,同為宗親,繁衍昌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現(xiàn)集居永靖縣新寺鄉(xiāng)后坪村,成為永靖孔氏穆斯林的主體,主要分布在新寺、段嶺、川城、小嶺、王臺等鄉(xiāng)鎮(zhèn),永靖孔氏回族目前約有2000多人,部分移居到云南省、新疆、青海等地區(qū)。</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至今,永靖漢回民族團結(jié)和睦,孔氏回族與漢族孔氏經(jīng)常往來,親如一家,孔氏回族眾人到大溝彥嶸公祖墳祭奠。2007年9月25日中秋節(jié)在四溝村舉行孔氏漢回民族聯(lián)誼會暨紀念孔彥嶸先祖誕辰600周年中秋聯(lián)誼會,追憶先祖,共敘同胞親情,互致問候,加強了團結(jié),增進了友誼。2009年 10月3日中秋節(jié),在四溝村舉行孔子后裔漢回民族宗親聯(lián)誼會,主題是:“民族團結(jié)·同根一脈,孔子后裔漢回民族共團結(jié)同聯(lián)歡”,太極鎮(zhèn)四溝村、新寺鄉(xiāng)后坪村被授予永靖縣第一批民族團結(jié)進步示范村,孔子后裔漢回眾人共同祭祖、互贈紀念品、文藝演出、合影留念等活動。永靖的孔氏回族和孔氏漢族同宗同祖同源,盡管信仰不同,習俗各異,但他們始終秉承先祖遺訓,骨肉親情,相互尊重,世代如此。在家族內(nèi)部生活中,還保持著按字輩譜取名等原有的傳統(tǒng)和習慣,這一獨特的孔子文化現(xiàn)象,彰顯了各民族共同團結(jié)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這一主題,已成為永靖縣民族團結(jié)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為了紀念彥嶸公并歌頌其功德,募捐修建了老祖殿。老祖殿位于四溝村的峽子溝,始建于明朝成化四年(1468年),復建于1980年,供奉孔氏彥嶸公及其子、孫,并供奉關(guān)公,是一處儒、道相結(jié)合的宗教活動場所。這座老祖殿是“在永靖地區(qū)建造的中國唯一一座漢回兩個民族共同供奉的家廟。”</p> <p class="ql-block"> 彥嶸字文錦,英俊高大,性格豪爽,能力過人,武藝超群,娶馬家灣(今鹽鍋峽鎮(zhèn)撫河村)回族之女馬麥爾彥為妻,當時答應(yīng)給回教開一門,若生三子,讓小兒子隨回教。彥公子孫各個英雄了得,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善騎射,好交友,知廉恥,明禮儀,威震西部邊陲,對當?shù)睾推健⒚褡鍒F結(jié)做出了積極貢獻。后人為表其功德,將公、子、孫三人立廟供奉為黑馬老祖、白馬老祖及青馬老祖。在四溝村內(nèi)有明代幀子為證,世代受香煙供奉。</p><p class="ql-block"> 公妻馬麥爾彥,正直賢惠,嫁入孔家門后,帶小兒入回教,維護了回教尊嚴,為回漢都有很大貢獻,加強了地方民族團結(jié),過世后埋葬于紅沙地灣大老墳。其娘家人為其貞操節(jié)烈,將尸骨拉回馬家灣按回族習俗重新厚葬,現(xiàn)墳址在撫河火車站旁白刺堆。</p><p class="ql-block"> 彥嶸公長子之后裔居住峽子溝,次子之后裔居住大溝、西溝,三子之后裔根基在永靖縣新寺鄉(xiāng)后坪村作為主要集居地,其后裔還分布在青海省民和縣的馬場垣、甘肅的岷縣、云南宣威地區(qū)及其他省區(qū)等。</p><p class="ql-block">(本文選自孔德雙著《孔子后裔嶺南派甘肅永靖支研究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第1版;孔德雙著,《篤行思辨集》,2019年10月刊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