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日封閉施工半年后,視野開闊的興慶宮公園重新開放四年以來,座落于興慶湖北岸南薰閣內(nèi)的陜西唐三彩藝術(shù)博物館,雖經(jīng)常路過卻從未光顧。</p><p class="ql-block">近日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游覽了此博物館,未曾想被其精美的藏品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興慶宮,位于唐長安外郭東城春明門內(nèi),與西內(nèi)太極宮、東內(nèi)大明宮并稱唐宮“三大內(nèi)”,時被稱為“南內(nèi)”。初為唐玄宗藩王時期的宅邸,玄宗即位后“以宅為宮”,在此御朝聽政,興慶宮成為唐開元、天寶時期的政治中心,見證了光彩奪目的大唐盛世,上演了明皇、貴妃的驚世愛情,留下了回蕩千載的盛世余音。</p><p class="ql-block">南薰閣內(nèi)的陜西唐三彩藝術(shù)博物館的藏品主要來自海外征購。例如1905-1909年,隴海鐵路修筑期間,洛陽北邙山一帶因工程而毀壞了一批唐代墓葬,發(fā)現(xiàn)了為數(shù)眾多的唐三彩隨葬品,因為不受重視,大量的唐三彩在清末民國時期流失海外。正是在海內(nèi)外愛國人士和民間團體以及陜西唐三彩藝術(shù)博物館這樣的民辦博物館的努力之下,許多這一類流失的重要文物得以重返故國。</p><p class="ql-block">博物館展示的唐三彩造型多樣,涵蓋了人物俑、動物模型和器物模型類。其造型圓潤飽滿,顯示了唐代藝術(shù)所崇尚的豐滿、健美、闊碩的審美特征。</p><p class="ql-block">在這里還可以欣賞到多姿多彩的唐代彩繪陶俑和富貴華麗的唐代金銀器等展品。</p> <p class="ql-block">三彩樂舞組合,八件女俑中,分為樂伎、舞伎兩個部分。樂伎四人,以琵琶、竽、觱篥(bì lì)、排簫進行伴奏。舞伎四人,頭戴鳥冠,身著紅、綠、黃三色長裙,翩翩起舞。據(jù)專家推測,此組樂舞俑所表演曲目應(yīng)為唐代《鳥歌萬歲樂》或《天授樂》。</p> <p class="ql-block">“九天閭闔開官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是詩人王維描寫早朝大明官的情景。在興慶宮也上演著萬國來朝的廟堂繁榮,來自異域的使節(jié)和官員與唐朝宗室、文武百官同朝議政、共商國是,譜寫了開元時代的盛世繁華。</p> <p class="ql-block">此三彩載樂駱駝俑與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永久禁止出境展出陶三彩載樂駱駝俑相似。</p> <p class="ql-block">中國國家博物館 陶三彩載樂駱駝俑(唐)</p> <p class="ql-block">此彩繪載樂駱駝俑與陜西歷史博物館所藏永久禁止出境展出三彩載樂駱駝俑相似。</p> <p class="ql-block">陜西歷史博物館 三彩載樂駱駝俑(唐)</p> <p class="ql-block">眼前這件彩繪男俑,所戴的頭套格外特別。這種頭套在唐代被稱作“羃?(mi lí)”,是一種遮擋面部的頭巾,用軟布制成,遮蔽至頸下,僅露出眼睛。羃?可以有效地遮蔽風(fēng)沙的侵襲,是陸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防護用品,類似于大家現(xiàn)在戴的防風(fēng)面罩。</p> <p class="ql-block">文字資料摘自百度與銘牌介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