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乘坐火車來往于各個城市之間,或者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已經(jīng)是我們出行時最快速、便捷的方式之一。</h3><h3>請點擊“?”,看列車進站視頻。</h3> <h3>乘坐火車需要購買火車票。</h3> <h3>有時我們需要進入車站接、送親、朋或同事時,則購買一張站臺票。</h3> <h3>站臺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30年的利物浦——曼切斯特城的旅客運輸線。19世紀30年代,當時著名的雷斯頓鐵路公司在改制發(fā)售鋼箔火車票的同時,專門印制了帶有紀念意義的“送親站臺證”,開創(chuàng)站臺票的雛形開始,站臺票就伴隨著鐵路事業(yè)的發(fā)展,成為了世界鐵路史上一道引人注目的、永遠的風景。</h3><h3>據(jù)報載,目前一枚1832年雷斯頓鐵路公司所發(fā)售的站臺票,拍賣價早已突破了三千萬美元的驚人記錄。</h3><h3>現(xiàn)在的利物浦火車站</h3> <h3>1910年,我國東北地區(qū)的中東鐵路開始使用站臺票,從那時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鐵路站臺票一直沿用著與鐵路常用客票相似的卡片站臺票,尺寸約為25mm×57mm。中國第一張站臺票是發(fā)行于1910年的奉天驛火車站鐵路站臺票,該站臺票目前市場價已經(jīng)超過五十萬元以上。</h3><h3>原奉天(現(xiàn)沈陽)火車站</h3> <h3>北京站早期站臺票</h3> <h3>早期發(fā)行的站臺票雖然票面不美觀略顯呆板,和早期鐵道部發(fā)行的火車票一樣,所以叫做“硬紙板票”。因為存世量少,故而價格很高。普通硬紙板票收藏價格在8元——25元左右,文革票30元——80元之間。</h3> <h3>文革時期的語錄站臺票</h3> <h3>新中國彩色站臺票首發(fā)于1984年。而在1982年7月25日在日本橫濱舉辦《中國鐵道博覽會》,日本方面要求中國方面提供由中國設(shè)計改造制造的鐵路機車彩色照片,作為該展覽會的入場券,票面設(shè)計為站臺票的樣式,一共五種票種,成為改變硬板形站臺票的一次嘗試。</h3> <p>站臺票第一次“變臉”是在1984年國慶35周年前夕,9月15日,北京鐵路局北京站率先推出新中國鐵路局的第一套(五枚)彩圖紀念站臺票(試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票面內(nèi)容為天安門、長城火車、故宮全景、北京站夜景和京城新建筑,面值統(tǒng)一為一角錢。與原來相比,此套站臺票設(shè)計新穎、印刷精美,售價1角。</p><p>目前此套站臺票市場價大約35萬元以上。下圖為樣張,價值更是不菲。</p> <h3>北京站《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三十五周年》站臺票</h3> <h3>背面是列車時刻表</h3> <h3>很快各地鐵路部門紛紛效仿發(fā)行彩圖站臺票。</h3><h3>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各地鐵路部門共設(shè)計發(fā)行了12套48枚彩圖站臺票,正面內(nèi)容以人文景觀、自然風景、車站樓舍等為主,其中有鄭州鐵路局西安鐵路分局發(fā)行一套4枚。各地票面尺寸不一,多為60毫米長、15毫米高,比原來“黑白小硬板”擴大了6.5倍。也有的嘗試使用100毫米長、18毫米高的“大塊頭”或者更小的迷你版。</h3><h3>經(jīng)過數(shù)十年歲月變換,現(xiàn)在這些早期彩圖站臺票在收藏市場都難覓蹤跡,價值不菲。</h3> <h3>1992年,鐵道部以文件的方式,對站臺票的規(guī)格、編碼、用字等做了統(tǒng)一規(guī)范。站臺票終于結(jié)束了“大小不一”的命運。進入2000年后,我國彩圖站臺票開始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01年至2004年中國鐵路站臺票以每年近千枚的速度發(fā)行。到2003年底,彩圖站臺票的總設(shè)計發(fā)行量累計超過4000種。各鐵路局在不斷加速變換站臺票圖案和發(fā)行頻率的同時,又紛紛出臺了加字票、特種票、磁卡票、鍍金票和絲綢站臺票等。</h3><h3>請點擊“?”,看北京車站整點報時視頻</h3> <h3>北京西站夜景</h3> <h3>各鐵路局發(fā)行的站臺票很美觀,類似于旅游門券收藏。狹義的門票收藏只是風景區(qū)、博物館、公園、展覽館、寺廟、游樂場等等的門票,廣義的門票收藏包括站臺票、電影票、觀摩券等等。</h3> <h3>中國鐵路站臺票收藏興起于1993年,鐵路站臺票是有收藏價值的,一張看似普通的站臺票其實它集收藏、文化、歷史、藝術(shù)、攝影、紀念、教育、研究、投資的精髓。</h3> <h3>中國鐵路站臺票畫面內(nèi)容大致分為十幾種:</h3><h3>自然風光</h3><h3>名勝古跡</h3><h3>歷史名人</h3><h3>愛國主義</h3><h3>觀賞陳設(shè)</h3><h3>歷史建筑</h3><h3>文體明星</h3><h3>廣告藝術(shù)</h3><h3>花鳥魚蟲</h3><h3>人物寫實</h3><h3>文化景觀</h3><h3>攝影藝術(shù)</h3><h3>工藝美術(shù)</h3><h3>十二生肖</h3><h3>歷史事件等等票面</h3><h3>中國鐵路站臺票具有收藏價值和研究歷史的價值,目前已經(jīng)發(fā)行12000余種,除上述品種外還有特殊材質(zhì)票、異形票、加字票、燙金票、改變票、連體票和紀念冊票等等。</h3> <h3>北京站發(fā)行的金屬站臺年票</h3> <h3>上海站發(fā)行的紀念站臺票</h3> <p>1935年6月1日,隴海鐵路潼(關(guān))西(安)段修通,在西安舉行通車典禮,車站定名為“西安車站”,為一等站。</p><p>1937年,西安車站更名為長安站。</p><p>1952年1月1日,西安站名稱恢復。</p><p>1984年6月,西安車站改建工程開工。</p><p>1985年12月,車站改建第一期工程主樓竣工。</p><p>1988年8月1日,西安站由一等客運站升格為特等客運站,車站客運西配樓竣工并投入使用。</p><p>1990年10月1日,西安站東配樓售票廳和辦公樓交付使用。至此,為期6年的改建工程完成。</p><p>1996年8月23日,車站售票開始實行微機售票,實現(xiàn)了車站售票工作的歷史性改革。</p><p>2005年,經(jīng)原鐵道部批準,將原鄭州鐵路局下轄的原西安鐵路分局和原安康鐵路分局合并,成立原西安鐵路局,車站改隸至原西安鐵路局。</p> <h3>文革時期的西安車站。</h3> <h3>西安站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客運特等站,是西安鐵路樞紐的三大火車站之一。</h3><h3>截至2018年2月,西安站建筑面積為32982平方米,有效候車面積為7000平方米,站臺線路規(guī)模為5臺9線。</h3> <h3>西安站主要過路及始發(fā)線路:</h3><h3>隴海鐵路、西康鐵路、寧西鐵路、侯西鐵路、包西鐵路</h3> <h3>以下展示的均為西安車站站臺票</h3> <h3>80年代末期站臺票漲價2角。</h3> <p>84年9月西安站發(fā)行的《慶祝國慶35周年》站臺票,各枚均售價1角。(4枚全)</p> <h3>背面有列車時刻表。</h3> <p>《慶祝國慶五十周年》(5枚全)</p> <h3>《澳門回歸》</h3> <p class="ql-block">《西鐵分局安全生產(chǎn)1000天》(4枚全)</p> <p>《西鐵分局安全生產(chǎn)2000天》(缺6-6)</p> <h3>《西鐵分局安全生產(chǎn)2500天》</h3> <h3>《慶祝西安鐵路局成立》</h3> <h3>西安車站</h3> <p class="ql-block">《寧西線車站》(4枚全)</p> <p>余濤作《四季屏》(4枚全)</p> <p>余濤作《四條屏》(4枚全)</p> <p>尚申三作《四季屏》(4枚全)</p> <p>尚申三作《塞上江南》(6枚全)</p> <p class="ql-block">臨潼阮班超作品《虎》(缺8-8)</p> <p>尚申三作品《馬》(4枚全)</p> <h3>杜成義作品《國畫花鳥》</h3> <p class="ql-block">孫光作品《金陵十二釵》(12枚全)</p> <p>國畫中堂(缺8-1、3、5、7)</p> <p class="ql-block">高民權(quán)作品《國畫山水》(10枚全)</p> <p class="ql-block">鄭文華攝影作品《西安城墻》(12枚全)</p> <p>李春蘭攝影作品《雁塔新姿》(雁北廣場噴泉)(2枚全)</p> <h3>《延安風光》</h3> <h3>《華山》</h3> <p class="ql-block">《壺口瀑布》(咸陽站未使用票10枚全)</p> <p class="ql-block">實用票</p> <h3>風光</h3> <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銅車馬</p> <h3>風光</h3> <h3>苗源攝影作品《花卉》</h3> <p>《蓮》(缺4-2、3)</p> <h3>《月季》</h3> <p>鄭文華作品《金魚》(4枚全)</p> <p>高國華作品《金魚》(4枚全)</p> <p class="ql-block">名家書法作品選(未使用票8枚全)</p> <p class="ql-block">茹桂書法作品選(未使用票8枚全)</p> <p class="ql-block">扇面作品(未使用票8枚全)</p> <p class="ql-block">篆刻《終南印社刻陜西名勝》(未使用票8枚全)</p> <p class="ql-block">扇面作品(未使用6枚全)</p> <p class="ql-block">扇面作品(實用票缺6-1、2、3、5)</p> <p>李春蘭攝影作品《陜北采風》(缺8-1、2、4、8)</p> <p>李春蘭攝影作品《日子》(5枚全)</p> <h3>李春蘭攝影作品《鶴》</h3> <p>《永泰公主墓壁畫》(4枚全)</p> <p>《章懷太子墓壁畫》(1枚全)</p> <p class="ql-block">《陶俑》(缺12-2、9)</p> <p class="ql-block">《法門寺出土金銀器》(缺12-11、12)</p> <p>《昭陵六駿圖》(缺6-1、2)</p> <h3>《古瓷器》</h3> <h3>《青銅器系列》</h3> <h3>《世界文化遺產(chǎn)》</h3> <h3>《世界文化遺產(chǎn)》</h3> <h3>《世界文化遺產(chǎn)》</h3> <h3>《中國風景名勝》</h3> <h3>《中國傳統(tǒng)建筑》</h3> <h3>《四城會》</h3> <p class="ql-block">廣告</p> <h3>廣告</h3> <p class="ql-block">廣告</p> <p class="ql-block">廣告《榮和陶瓷》(這枚站臺票存世量較少)</p> <p class="ql-block">隨著鐵路網(wǎng)絡越織越密,國內(nèi)許多城市開通了高鐵、動車,特別是實行了火車票實名制后,2014年3月27日起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為保障鐵路客運的秩序和安全”而停售站臺票,其后多數(shù)鐵路客運站陸續(xù)停止發(fā)售站臺票。至此,延續(xù)了100多年的站臺票在我國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p><p class="ql-block">請點擊“?”,看高鐵列車進站視頻。</p> <p class="ql-block">勞勞亭--〔唐〕李白</p><p class="ql-block">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p><p class="ql-block">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p><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在車站站臺上演過多少離情別緒、悲歡離合的場面。如今在加快了的生活節(jié)奏下,沒有了站臺票,站臺不再是離別的場地。撤去這情感得以宣泄的舞臺,以往站臺上告別的一幕幕景象都成為絕唱。</p><p class="ql-block">請點擊“?”,看影視作品中“站臺離別”視頻。</p> <p class="ql-block">《別》——顧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春天,</p><p class="ql-block">你把手帕輕揮,</p><p class="ql-block">是讓我遠去,</p><p class="ql-block">還是馬上返回?</p><p class="ql-block">不,什么也不是,</p><p class="ql-block">什么也不因為,</p><p class="ql-block">就像水中的落花,</p><p class="ql-block">就像花上的露水……</p><p class="ql-block">只有影子懂得,</p><p class="ql-block">只有風能體會,</p><p class="ql-block">只有嘆息驚起的彩蝶,</p><p class="ql-block">還在心花中紛飛……</p> <h3>命運讓我們相識相知,</h3><h3>生活又使我們相分相離,</h3><h3>就像月亮和星星,</h3><h3>遙遠而又永在一起。</h3><h3>風起,是我綿綿的牽掛;</h3><h3>云涌,是我的柔柔的思念;</h3><h3>雨來,是我細細的傾訴;</h3><h3>陽光,是我暖暖的微笑!</h3> <h3>人生路漫漫,你我相遇又分別。</h3><h3>相聚總是短暫,分別卻是長久,</h3><h3>唯愿彼此的心兒能緊緊相隨。</h3> <h3>離情愁苦是因為相聚歡樂,</h3><h3>假如重逢有加倍的歡樂,</h3><h3>那么,</h3><h3>我寧愿承受更大的愁苦。</h3> <h3>明晨行別,但愿</h3><h3>云彩,艷陽一直陪伴你走到遠遠的天涯;</h3><h3>鮮花,綠草相隨你鋪展遠遠的前程。</h3> <p class="ql-block">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離緒千種,期待著下一次重逢。 當你踏上月臺從此一個人走,你知道我好擔心,心中縱有千言萬語,卻只能對你深深地凝視。</p> <p class="ql-block">不論經(jīng)歷多少歲月,</p><p class="ql-block">不論走過多遠路途,</p><p class="ql-block">我都深深懷念那條路,</p><p class="ql-block">它曾經(jīng)引導我與你相遇。</p> <p>附西安鐵路局彩圖站臺票目錄(待補):</p><p>編號 名稱 (發(fā)行/使用時間) 枚/套</p><p>無 《國慶35周年》 1985.9 4</p><p>無 《永泰公主墓壁畫》 1999 4</p><p>無 《章懷太子墓壁畫》 2010 1</p><p>無 《陶俑》 2002 12</p><p>無 《法門寺出土金銀器》 2002 12</p><p>無 《武漢長江大橋》 不詳 1</p><p>無 《榮和陶瓷》 1993.6 1</p><p>無 《西安火車站廣場》 1993 1</p><p>無 《西安火車站廣場夜景》 不詳 1</p><p>無 《華清池》 1994 1</p><p>無 《銅車馬》 1996 1</p><p>無 《青銅器系列》 2004 12</p><p>無 《華山》 1999 2</p><p>無 《西安鐘樓》 1994 1</p><p>無 《延安寶塔山》 1997 1</p><p>無 《延安風光》 2006 3?</p><p>無 《廣告·利君沙》 2005 1</p><p>無 《廣告·紅旗轎車》 1999 1</p><p>無 《鐵通陜西分公司》 2001 1</p><p>無 《西寶直達特快》 不詳 1</p><p>無 西鐵分局安全生產(chǎn)1000天 1999年 4</p><p>無 余濤《四季屏》 2001 4</p><p>無 余濤《四條屏》 不詳 4</p><p>無 尚申三《六駿圖》 1997 1</p><p>無 尚申三《四季屏》 2008 4</p><p>無 尚申三《馬》 1998 4</p><p>無 孫光《金陵十二釵》 2003 12</p><p>無 《山水中堂》 1999 8</p><p>無 苗源《花卉》 2001 4</p><p>無 杜成義《花鳥》 2006 2?</p><p>無 李春蘭《鶴》 2006- 4?</p><p>無 杜寶同《西安鐵路局成立》 2006 1</p><p>無 《寧西線車站》 2006 4?</p><p>無 杜寶同《寶蘭二期寶天線通車》2006 1</p><p>無 《黃河·壺口》(咸陽站) 2006 2</p><p><br></p><p>編號 名稱 枚/套</p><p>XT特紀99-1 《四城會》 1</p><p>XT特紀99-2 《國慶50周年》 5</p><p>XT特紀99-3 《澳門回歸》 1</p><p>2000G 高國華《金魚》 4</p><p>XT紀2001-1 《建黨八十周年》 1</p><p>XT紀2001-2《西鐵分局安全生產(chǎn)2000天》 6</p><p>2001L 李春蘭《日子》 5</p><p>2001M 高民權(quán)《山水》 10</p><p>2001Z 鄭文華《金魚》 4</p><p>XT2002-1 尚申三《草原姐妹》 6</p><p>XT2002-2 阮班超《虎》 8</p><p>XT2002-3 《書法》 8</p><p>XT2002-5 《扇面書法》 6</p><p>XT2002-6 鄭文華《西安城墻》 12</p><p>XT紀2003-1《西鐵分局安全生產(chǎn)2500天》 1</p><p>XT2003-2 《書法》 8</p><p>XT2003-3 《荷》 4</p><p>XT2003-5 《第八屆中國戲劇節(jié)》 1</p><p>XT2004-2 《篆刻》 8</p><p>XT2004-4 李春蘭《陜北采風》 8</p><p>XT2004-5 《誠信廣告》 3</p><p>XT2004-7 李春蘭《雁塔新姿》 2</p><p>XT2005-1 《昭陵六駿》 6</p><p>P1-2006-1 《世界文化遺產(chǎn)》 60</p><p>P3-2007-1 《世界文化遺產(chǎn)》 50</p><p>R5-2008-1 《古代瓷器》 50</p><p>P8-2010-2 《中國傳統(tǒng)建筑》 6</p><p>P8-2010-4 《中國花卉》 6</p><p>P9-2011-1 《中國風景名勝》 6</p><p>P9-2011-3 《中國園林》 6</p>